孩子給離世父親發簡訊收到回復,面對生死離別,如何讓孩子強大?

2023-03-30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孩子給離世父親發簡訊收到回復,面對生死離別,如何讓孩子強大?

「爸爸也很想你!」

3月26日,陝西西安一名孩子給離世3年的父親發簡訊,竟意外收到回復。

這個孩子考研不順利,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特別思念3年前離世的父親,於是他向父親曾經使用的手機號發送了一條簡訊,卻得到了來自一個陌生人的鼓勵和善意。

據當事人高先生說,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對方是發錯了。

但隨後他發覺不對勁:

「他想給他父親發,但我感覺他父親已經不在了。」

「他現在可能不太順利,可能需要鼓勵。」

再三考慮後,高先生還是選擇了回復這條信息,希望能以父親的語氣,幫這個孩子重拾信心、渡過難關。

當收到這位來自「爸爸」的回覆後,孩子徹底繃不住了,他向高先生表達感謝,說以後不會再打擾,而且自己已經「淚目了」。

這樣暖心的一幕,我是真的被戳到了。

即使這個世界支離破碎,但好在,仍然有愛意常存。

不過,很現實的問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離別是不可避免的。

有時是失去心愛的玩具,有時是朝夕相處的寵物,有時則是至親至愛的家人。

我們身為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生死離別,在殘酷的打擊面前強大起來呢?

對於死亡,父母不要避而不談

很多父母覺得,對於懵懂的孩子而言,「死亡」這樣的話題,還是太沉重了。

所以當說到死亡時,總是會用一些抽象的、負面的描述,使孩子從小對死亡感到害怕、畏懼,覺得只有一種應對策略,就是逃避。

但事實上呢?

台灣教育學博士張淑美曾在書中提到:

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真正的勇敢和堅強,都基於正確的認知。

所以對於死亡,我們不必刻意迴避,這反而可能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機。

家裡曾經養過一隻金毛犬,孩子出生那年,它已經7歲多了。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金毛則是慢慢變老,二者相互陪伴,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

等到孩子6歲那年,13歲的金毛已經老得不成樣子。

顯而易見,它即將步入生命的終點。

該怎樣讓一名6歲的孩子認識死亡,明白那個朝夕相處的「老夥計」,就要離開了呢?

金毛犬去世的那天晚上,孩子嚎啕大哭,憤怒地咆哮,傷心極了。

但我還是告訴他,需要接受現實,這是自然規律,也是所有生命的「宿命」,我們可以難過,但最終要接受。

可想而知,小傢伙仍然傷心,不過終究還是慢慢走了出來,他把與狗狗的合照擺在床頭,那段時間每晚睡前都要抱在懷裡。

或許突然來臨的離別,確實會讓孩子猝不及防,但這未嘗不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可以令其更加珍視生命與友誼。

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面對死亡?

首先,我們在引導孩子面對死亡前,應該想清楚的問題是:

怎樣向孩子解釋死亡這麼「深奧」的概念?

心理學家瑪利亞納吉曾對378名兒童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兒童,對於死亡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

3-5歲的孩子,會傾向於否認死亡是一個人的終點,他們堅持認為人死了還會回來。

5-9歲的孩子,能夠理解死亡是終點的含義,但他們還是認為,只要掌握某些「技巧」,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9歲以上的孩子,終於理解了死亡真正的含義,明白這是每個人人生的終點,自己也不例外。

3-5歲的孩子,會傾向於否認死亡是一個人的終點,他們堅持認為人死了還會回來。

5-9歲的孩子,能夠理解死亡是終點的含義,但他們還是認為,只要掌握某些「技巧」,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9歲以上的孩子,終於理解了死亡真正的含義,明白這是每個人人生的終點,自己也不例外。

所以,我們在向孩子解釋「死亡」的含義時,如果孩子還小,不必解釋地那麼深刻、透徹。

只要做到坦誠面對,不欺騙、不避諱,告訴他們死亡意味著消失、永遠的離別,就已經足夠了。

其次,當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離別時,其實最需要的是濃濃的關愛,真切的安慰。

紀錄片《英雄三子》中,緝毒警察張從順在一次特大跨國毒販抓捕行動中壯烈犧牲。

得知父親離世的消息,10歲的小兒子張子權哽咽道:

「我一看見爹爹的照片,我就想哭。」

儘管同樣深陷父親離世的悲痛當中,長子張子成仍強忍哭意,低聲安慰著弟弟:

「他跑遍了這裡所有的地方,就好像每個角落都會有他的影子。」

後來,在親人的支持與鼓勵下,張子成、張子兵、張子權3兄弟相繼義無反顧地成為警察。

2020年12月15日,張子權也在緝毒過程中因公犧牲了,年僅36歲。

不可否認,親人的離世確實會為孩子帶來龐大到難以接受的悲痛。

但人會離開,愛意永存,只要我們能給予孩子連綿不絕的愛意,並且讓他相信那個離開的親人會永遠永遠地愛著他,孩子就有能力從離別中走出來,再次勇敢前行。

老苗結語:

對於死亡,余華是這樣說的: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

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或早或晚總要面對離別,我們身為父母,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積極面對。

死亡,沒有那麼可怕。

今日話題:你平時有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2698001263bb1a4a9f1eeb6165a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