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如果自家娃吃得好、長得快,比同齡人高一些,家長心裡免不了有些小竊喜,但如果孩子站在同齡人里又矮又瘦,家長也難免暗地裡著急,琢磨趕緊找方法幫娃「竄一竄」。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存在個體差異,比同齡人矮並不意味著發育落後。
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矮」,應該根據娃的年齡,對照兒童身高標準表來進行判斷,確認孩子身高有沒有「達標」。
兒童身高標準表來了,快看你家娃達標沒
2021年,中國衛生部發布了《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該表格按照性別、年齡將孩子身高進行了劃分。
其中「中位數」即代表處於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處於-1sd到+1sd範圍,則屬於正常水平,代表了68%的兒童;
如果處於-2sd到-1sd(或+1sd到+2sd)範圍,則屬於偏矮(偏高),代表了27.4%的兒童;
如果處於-3sd到-2sd(或+2sd到+3sd)範圍,則屬於矮(高),代表了4.6%的兒童;
如果處於-3sd或者+3sd之外,則屬於極少數,比例小於0.5%。
比如一名整5歲的女孩,他的身高中位數為110.2cm,-1sd為106cm,+1sd為114.5cm,即同齡人中有68%的兒童,身高均處於106cm至114.5cm的範圍內。
如果5歲女孩子身高達不到106cm的話,則為偏矮或者矮,需要我們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來幫娃身高達到標準。
同上,整5歲的男孩,身高中位數為111.3厘米,如果這個年齡的男孩身高低於98.7厘米,就屬於0.5%的極少數。
孩子身高增長,有3大「黃金期」
1.嬰幼兒時期(0-3歲)
寶寶在0-3歲時,處於長高的基礎時期,此時生長發育速度是相當迅速的。
嬰幼兒時期,寶寶幾乎每年都可以長高10cm以上,我們除了儘量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提供充分的營養支持外,還要讓寶寶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尤其當娃在半歲以後,開始添加輔食時,我們要儘量保證飲食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均衡攝入,以免寶寶養成錯誤的飲食習慣,提前為將來的身高發育打好基礎。
2.學齡前期(3-6歲)
3-6歲也是孩子身高發育的黃金時期,此時孩子身高平穩增長,一般情況下,每年都可以長高5-7cm。
但需要注意的是,處於該階段的孩子,骨骼發育處於「儲備期」,日需鈣元素量達到了每日800mg,同時又很容易出現偏食、厭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使身高發育不及預期,無形中落後於同齡人。
因此,在學齡前期我們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做好營養支持,尤其要注意鈣元素的補充,做好鈣元素儲備。
3.青春期(男孩12-15歲,女孩10-13歲)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孩子來到青春期後,身高會進入「瘋長」的階段,孩子們的身高變化會很大,整個青春期過去後,男孩一般可以長高28cm,女孩可以長高25cm左右。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有家長可能會認為不用著急,覺得等到中後期,孩子一樣可以長個高個子。
但事實上,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第二性徵,那麼即代表孩子身高增長已經開始變得緩慢了。
所以如果青春期開始時,我們發現孩子身高不理想,就應該及時到專業的生長發育機構,確認孩子的發育潛力,採取措施,否則等到後期時,就已經遲了。
三大黃金期緊密相連,要抓住3個關鍵點
孩子的身高發育其實是呈線性狀態進行增長的,而三大黃金期實際上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
如果孩子沒有在上一個階段打好基礎,勢必會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的身體發育,進而影響整體的身高增長。
因此,我們在孩子的每個黃金期中,都應該抓住運動、睡眠、飲食3個關鍵點,最大程度幫娃發揮出身高發育的潛力。
比如在嬰幼兒時期,我們要儘量保證寶寶良好的睡眠,飲食上做到營養均衡,讓娃處在比較好的發育狀態。
等孩子長大以後,除了要注意飲食和睡眠外,還應該讓孩子合理運動,通過對骨骼和肌肉的拉伸,來促進身高發育,像跳繩、籃球、游泳等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老苗結語:
現代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有些家長自身身高不太理想,也擔心孩子遺傳到矮個子。
其實,孩子身高除了受先天基因影響外,後天因素同樣不容忽視,我們只要抓住孩子身高發育的3個關鍵期,多在運動、睡眠、飲食上下功夫,一樣能幫孩子儘量長得更高。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身高達標了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