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7滾8爬」過關就夠了?學會這些「小動作」,才是聰明娃

2022-07-26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寶寶「7滾8爬」過關就夠了?學會這些「小動作」,才是聰明娃

現代家長生怕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就連翻滾,爬行這些身體發育的基本動作,也不願意落後於人。

尤其我國民間流傳著「7滾8爬」的說法,一旦寶寶七八個月時還不會爬行,家長難免心焦氣躁,害怕寶寶一步慢步步慢,智力發育落後於同齡人。

那麼換一個角度,如果寶寶「7滾8爬」過關,就代表著智力發育足夠出色了嗎?

答案當然不是,與翻滾、爬行這些大動作相比,其實「精細化動作」能力更能代表寶寶的智力發育情況,只有掌握一些「小動作」,才代表是一個聰明娃。

什麼是「精細化動作」?

「精細化動作」也被稱為「小肌肉動作」,指的是個體主要憑藉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者小肌肉群的動作,在感知覺、注意力等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比如伸手抓握、用手指從地上捏取物體、搭積木、塗鴉、書寫等等,都屬於精細化動作的範疇。

精細化動作能力的本質,是就是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它對於孩子的能力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相較於爬行、跑、跳等需要利用身體和軀幹力量的大肌肉動作來說,精細化動作對孩子能力的考驗更加綜合,精細化動作的發育水平,代表著孩子動手能力的高低,而動手能力又決定了孩子未來學習技能的快慢,它同時需要手眼腦等多個器官的配合,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寶寶在7-8個月左右時,會進入「指尖抓握期」和「雙手協調期」,如果能夠掌握某些特定的精細化動作,那麼就足以說明他們的智力發育出色,是名非常聰明的寶寶了。

學會這些「小動作」,才是聰明娃

1.抓握動作

寶寶剛開始掌握精細化動作能力,是由完成抓握動作開始的。

處於這個階段,他們可以用手掌抓起一些體積比較大的物品,比如繪本、玩具球等等,如果寶寶可以熟練地完成抓握動作,即代表有相對不錯的精細化動作能力了。

2.捏取動作

作為「抓握動作」的進階版本,寶寶利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的指尖,將較小的物體進行捏取,它對寶寶的精細化動作能力要求更高,非常考驗寶寶手指的靈活度,以及對整個手掌力量的控制。

3.換手動作

指尖抓握能力和雙手協調能力,寶寶往往是同時習得的,此時寶寶在將物體抓握之後,還可以將其從一隻手傳遞到另一隻手,進行換手動作。

寶寶在完成換手動作時,除了要利用手指的力量之外,還要同時協調手臂、手腕,對於大腦的協調性要求更高,難度也會更大。

怎樣鍛鍊寶寶的精細化動作能力?

寶寶學習每一項能力,都離不開天長日久的練習,鍛鍊精細化動作能力也是同樣如此。

不過,我們在訓練寶寶的精細化動作能力時,應該結合其生理髮育特點,在每個年齡段給予正確的引導,一般來說,8個月之前的寶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來進行練習。

0-2月齡

此時寶寶剛出生不久,大部分時間會無意識地保持握拳狀態,並且有握持反射的生理現象,我們可以試著用手觸碰寶寶的手心,讓寶寶握住手指,刺激他的手部觸覺。

3-4月齡

隨著月齡增加,寶寶雖然沒有掌握抓握能力,但已經可以做到初步的手眼協調,我們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適合抓握的小玩具,刺激其產生主動抓握的意識,或者在吃奶時,讓寶寶自己扶著奶瓶,也能起到鍛鍊作用。

5-6月齡

這時寶寶已經可以主動抓握面前的物體了,但動作可能還不太熟練。

我們可以讓寶寶嘗試不同角度和姿勢的抓握,比如為寶寶準備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軟硬程度的物體,讓寶寶練習更準確地抓起來。

7-8月齡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精細化動作能力,此時我們要讓寶寶多嘗試抓握一些不同的物體,給予他們一些比較輕便的物體進行把玩,使寶寶的精細化動作能力更出色,可以捏取更小的物體,同時用手指完成更巧妙的動作。

結語:

相較於「七滾八爬」這樣的大動作,精細化動作能力更能代表寶寶的整體發育水平,學會一些「小動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娃」。

而寶寶精細化動作能力的發育情況,與家長對早期教育的態度、是否經常進行精細化動作能力訓練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家一定要對寶寶的精細化動作能力訓練重視起來,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讓寶寶盡情練習,切忌限制寶寶的手部自由。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多大學會了捏取小物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b41814f73e36140fc98ddbd9eab8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