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生長發育門診排長隊,家長焦慮孩子身高,醫生這樣建議

2022-07-27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暑期生長發育門診排長隊,家長焦慮孩子身高,醫生這樣建議

暑期來臨,很多擔心孩子發育有問題的家長,都趁著假期帶孩子來到了醫院檢查就診。比如近日《平頂山日報》就發布報道,稱在河南省平頂山市的第一人民醫院內,測骨齡的診室門口就排起了長隊,眾多家長帶娃蜂擁而至。

該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的副主任醫師丁紅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接診的眾多孩子裡,導致孩子身高偏矮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挑食,有些孩子脾胃不太好、平時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就會出現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確實,現代家長對孩子身高越來越重視,而孩子身高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後天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娃長得更高,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這位醫生也給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不要錯過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期

1年前,有位母親曾帶著11歲的女兒來找丁紅霞諮詢,當時女孩第二性徵已經發育,但身高還不到140厘米。

丁紅霞囑咐她帶孩子進行專項檢查,對症治療,但這位母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回家2個月以後,女孩就來了例假,1年時間過去,身高只有142.5厘米,基本沒有太大的生長空間了。

近年來,性早熟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青春期作為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期,一旦孩子發生性早熟,骨骺提前閉合,生長潛力減小,最終身高往往不會太理想。

因此丁紅霞表示,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好孩子的身高測量,一旦發現孩子個子偏矮,或者有了提前發育的跡象(女孩小於8歲,男孩小於9歲),要儘早前往醫院進行診斷,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不必對孩子身高問題太焦慮

雖說孩子身高發育問題必須要重視,但我們也不必對此過於焦慮,過度關注孩子的身高、採取某些極端措施並不可取。

尤其有些孩子身高正常,但家長卻不夠滿意,會想方設法為孩子打生長激素,希望孩子能通過這種方式,達到自己的要求。

但如果孩子沒有經過科學的身體評估,盲目地打生長激素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副作用。

比如過敏,因為生長激素屬於一種肽類的生物製劑,所以部分孩子會起過敏反應,有些孩子使用生長激素後,還會出現激素不耐受的情況,有水腫、頭痛、腹痛的症狀。

此外,長期、較大量的使用生長激素,還可能使孩子發生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上升,導致糖耐量的降低,有引起肢端肥大的風險。

丁紅霞表示,孩子的身高發育與遺傳、喂養、疾病、作息、心情等綜合因素有關,如果孩子偏矮,但是符合遺傳身高的話,理論上屬於正常,是不需要額外干預的,家長應該理性、科學看待孩子的身高問題,盲目地打生長激素並不可取。

幫孩子長得更高,從這4方面下手

1.注意飲食

如果孩子挑食、偏食、食量小的話,很難為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能量,進而影響到身高增長,我們要對孩子的飲食格外注意。

平時多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找出挑食、偏食的真正原因,用心調整,儘量改善飯菜口味,做到營養均衡,保證攝入充足的營養。

2.多運動

除了飲食能助力孩子的身高增長外,運動也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骨骼增長,多運動也很重要。

現在很多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平時的課業壓力又很大,運動的機會比較少,家長更要多注意,可以帶孩子慢跑、玩一些球類運動、跳繩、游泳等等,儘量運動起來。

3.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

促進孩子身高發育的生長激素,夜間分泌量是白天的3倍,因此幫孩子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建議孩子至少在10點之前準時睡覺,小學生最好在9點前準時睡覺,如果經常熬夜、作息時間不規律,都可能影響身高增長。

4.保持好心態

要想讓娃長得高,保持好心態同樣必不可少,精神緊張、焦慮都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精神心理性矮身材。

我們要儘量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平和的成長環境,避免給予孩子太大壓力,讓他們心情愉快地健康成長。

老苗結語:

孩子的身高70%來自遺傳因素,30%由後天因素決定,後天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

如果孩子身高發育過慢,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早就診、早明確原因,進行早期干預效果會更好,否則一旦孩子骨骺線發生閉合,身高發育停止,到時候就晚了。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身高水平如何?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ba0719b0cd234fa76dbdb03ed6970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