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不會心疼你,取決於你對這3件事的態度

2023-01-02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孩子會不會心疼你,取決於你對這3件事的態度

前陣子,3名孩子眼看母親摔倒無動於衷的視頻,引發眾多關注。

因為感染新冠,江蘇一位寶媽發起了高燒,但她為了照顧3個孩子,依舊堅持著下廚做飯。

監控視頻中,3名孩子圍繞著餐桌吃得正香,可一旁站著的媽媽卻實在撐不住了,直直地摔倒在了地上。

而接下來3名孩子的表現,令無數網友大呼心寒。

儘管聽見聲音,眼睜睜看著媽媽摔在了地上,但3名孩子卻面無表情,繼續扒拉著碗里的飯,絲毫不顧一旁的媽媽就躺在地上。

大約過了半分鐘,年齡稍大一點的小女孩終於站了起來,慢悠悠地走到媽媽旁邊,卻依舊沒有任何救助的動作。

視頻發出後,3名孩子冷血的表現,刺痛了無數人,大家紛紛表示就算孩子缺乏急救知識、生活常識,也不該表現得如此冷漠無情才對。

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了一腔熱血,雖然發著高燒,但依舊強撐著身體為3個孩子做飯,誰成想養的卻是3個「白眼狼」。

但我們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本應伸出援手的孩子,會表現得如此冷漠呢?

事實上,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在下面這3件事上,如果父母做不好,孩子未來很難心疼你。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很多中國式家長都愛說這樣一句話:「媽媽不愛吃,你吃吧!」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家長習慣了犧牲,孩子習慣了享受,家長越無私,孩子往往就會越自私。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無數次看過類似場景:

媽媽衣著樸素、生活簡單,可孩子在商場揮金如土,幫忙買單時卻面不改色;

給孩子買最新款的手機、最漂亮的衣服,自己卻用著淘汰的舊手機,幾年前的舊衣服;

送孩子上學,孩子走在前面趾高氣昂,家長卻在後面揮汗如雨地拖著行李。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為無私,爸爸媽媽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可這樣真能讓孩子懂得感恩嗎?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不會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辛苦,努力奮鬥反哺父母,反而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養出「白眼狼」。

過度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

沙拉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提到:「中國父母給孩子的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確實,太多的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根本不懂得孝順。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篇帖子,網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這個小侄子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奧數、圍棋、輪滑樣樣出類拔萃,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重點在於小侄子覺得自己太過優秀,嫌棄父母配不上這麼好的自己。

同學父母都開保時捷、路虎,自己父母開的是十幾萬的豐田,同學都拿著最新款的iPhone,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小侄子成績總考第一,各項才藝也是百里挑一,但他卻發自內心看不上自己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出「狗嫌家貧,兒嫌母醜」的鬧劇。

這個小侄子說:「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擺脫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

其實,家長以孩子為中心,習慣性地付出,反而會錯過讓孩子懂得感恩的機會,哪天父母給的不夠多,孩子只會心生怨恨,而不是體諒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一定要適度。

偽裝堅強,不給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

很多家長習慣於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像個「超人」,無論發生了天大的事情,都想著讓孩子「不要擔心」。

但一味地在孩子面前偽裝堅強,不給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真是一件好事嗎?

之前網上有一個視頻,看完令人不禁會心一笑。

有位小姨帶小外甥去商場逛街,小外甥逛著逛著走累了,就在一旁撒潑打滾,非得要「抱抱」。

緊接著,小姨也是「不甘示弱」,大喊一聲「腳受傷了,好疼」,一邊拖著「受傷」的腳努力向前走,一邊做出誇張的表情。

小姨卓越的演技,很快激起了小外甥的同情心。

小傢伙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小姨「受傷」的腳上,努力表現出一副「我很懂事」的樣子,不哭也不鬧,乖乖向前走。

事實上,我們教育孩子正是如此,平時累了、病了,沒有必要在孩子面前一直強撐著,向孩子適當示弱,激起孩子的責任心和保護欲,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這種「示弱」不是妥協和讓步,而是一種別樣的家庭教育方式。

老苗結語:

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的表現如何,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們不僅要愛孩子,更應該懂得如何去愛孩子,適當給孩子付出的機會,別對孩子過度溺愛,才是為人父母真正的「智慧」。

今日話題:你對上面那3名孩子的行為怎麼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d03516f0d5bb536c66c0ad3e0def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