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可樂、冰激凌、薯條等零食不同,在很多家長看來,山楂片能「開胃促消化」,配料表上乾乾淨淨,沒什麼添加劑,是名副其實的「健康零食」,經常買給孩子。
然而,儘管山楂片酸酸甜甜,孩子也愛吃,但卻跟「健康」毫不沾邊,與之類似的,還有山楂條、山寨棒等各種山楂製品。
雖然食用山楂確實有助消化的功效,但山楂片等山楂製品卻並不能,不適合給孩子多吃,關於山楂片背後的3個真相,家長一定要了解。
山寨片並非健康零食,孩子要少吃
1.山楂能夠助消化,但山楂片不能
很多家長覺得山楂口感酸爽,吃起來能「開胃助消化」,山楂片等山楂製品自然也會有同樣的功效。
實際上,儘管山楂中含有多種有機酸,確實可以通過促進消化酶的分泌,達到幫助消化肉類食物,促進腸道蠕動的效果,但當山楂被加工為山楂片等山楂製品後,這樣的功效會消失。
在將山楂製作為山楂的過程中,會用細孔鋼絲篩篩掉大量的不溶性膳食纖維,並且還會經過煮制、烘烤、成型等一系列工序,其中所含的營養素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維生素C以及果酸,本身就不耐高溫,受到的損害會更大。
因此,食用山楂片往往無法開胃促消化,也不會對孩子的厭食起到改善意義。
2.山楂片含糖量比想像中高得多
說起山楂,相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酸」,而被做成山楂片以後卻酸甜可口、味道適中,這是因為添加了大量的白砂糖或者代糖。
根據我國《GB/T 31318-2014 蜜餞山楂製品》標準,乾片型山楂片的含糖量應低於85%,我們隨便在市場上拿一袋山楂片就會發現,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到「爆表」,而山楂本身的碳水化合物只有25.1g/100g,其餘絕大部分都來自於所添加的白砂糖。
所以儘管山楂片吃起來酸酸的,甜味並不是非常突出,但含糖量比很多家長想像中高得多,「一口山楂片半口糖」絕不是誇張的說法。
3.常吃山楂片,存在健康隱患
我們都知道,孩子常喝碳酸飲料會引發肥胖等健康問題,吃山楂片其實也是同理,也會讓孩子攝入過多糖分,而且還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寶寶在3歲前不應攝入添加糖,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下寶寶避免攝入糖,2歲以上寶寶攝入添加糖每天不能高於25g。
孩子平時拿山楂片當零食,其實就等同於在「吃糖」。
另外,山楂片等山楂製品都比較「粘牙」,寶寶食用之後,一不小心就會隱藏在牙齒窩溝、牙縫等隱蔽位置。
久而久之,這些殘留物會被微生物分解為酸性物質,破壞寶寶的牙釉質,導致牙齒脫礦變軟,早早形成蛀牙。
因此,常吃山楂片對孩子來說除了「解饞」,沒有實際性的功用,反而可能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危害孩子的身體。
這些「偽健康零食」,家長也要注意
市面上的零食眾多,除了山楂片之外,迷惑性很高的「偽健康零食」不在少數,對於下面這3種,大家也要多注意。
1.各種肉乾、魷魚絲等
牛肉乾、豬肉脯、魷魚絲聽起來就很有營養,怎麼會是「偽健康零食」呢?
其實與山楂片的原理類似,儘管牛肉、豬肉、海鮮都是優質蛋白食物,但在製作成零食的過程中,會添加各種調味料以及鹽,導致這些零食的鈉元素含量很高。
而對孩子來說,過量攝入鈉元素很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所以對於肉乾、魷魚絲等零食,孩子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2.蔬菜乾、水果乾
秋葵干、豆角干、香蕉片、紫薯條等等,超市裡的蔬菜乾、水果乾數不勝數,但和很多家長想像中不同的是,這些零食並不是那麼健康。
由於蔬菜乾和水果乾中80%以上的水分被去除,其中的糖分以及其他營養物質被濃縮,孩子一不小心就會吃過量,而且個別蔬菜乾和水果乾採用的工藝為低溫真空油炸,還會額外增加油脂,在調味時加入鹽、糖等調味品,所以不建議給孩子多吃。
3.粗糧餅乾、麵包
超市裡的粗糧餅乾、麵包,打著「粗糧」的旗號,號稱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乍看上去妥妥的健康食品。
然而,這些粗糧製品除了含有許多膳食纖維之外,為了改善口感,還會添加大量的油脂以及糖分,我們在為孩子購買時,一定要注意觀察營養成分表,儘量選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產品。
老苗結語:
由於會給人一種錯誤認知,讓人覺得給孩子多吃一些也沒關係,像山楂片這樣的「偽健康零食」,更容易對孩子健康造成威脅,我們在為孩子選購零食時,一定要多下功夫、擦亮眼睛,不要掉進商家挖的陷阱里。
今日話題:你平時會給孩子買哪些零食?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