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4日,陳偉文指揮著新中國海軍護衛艦編隊在赤瓜礁海域痛殲來犯越南侵略者,這場少為人知的南沙海戰,卻是陳偉文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保衛祖國領土的歷史重任落到了陳偉文的肩膀上。這位一生經歷過6次海戰,6戰告捷的常勝將軍,將要在南海為祖國亮劍,為捍衛國土而戰。
南沙海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此戰我軍乘勝收復9個島礁。但打了勝仗的陳偉文卻沒有迎來凱旋歸來的鮮花與掌聲。南沙海戰的指揮官陳偉文在打出國威之後為何最後並沒有前程似錦,反而被安排提前退休?這場意義重大的南沙海戰又讓陳偉文承受了怎樣不為人知的爭議和不公?
今天博覽歷史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為國亮劍,一生6次海戰全勝的陳偉文。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海軍人生,為國守土
1937年4月,陳偉文出生於廣東台山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有6個孩子,陳偉文排行老大,本來其母只打算讓陳偉文上個兩三年學,能夠識文斷字就行了,然後出去打工來補貼家用。
誰知道陳偉文由於聰敏好學,在學校年年都是成績第一,學校直接為其免除了學費,這讓陳偉文得以繼續學業。
1956年6月,陳偉文從開平市第一中學畢業,同年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生物系。當時正趕上國家在大力發展海軍,廣泛號召知識分子加入海軍,於是在國家的號召下,滿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的陳偉文轉入了大連艦艇學院航海系,從此投身中國海軍事業。
在陳偉文的一生中,做出過許多決定他人生命運的抉擇,而放棄武漢大學毅然選擇投身海軍,正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
1961年6月,陳偉文從大連艦艇學院航海系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海軍榆林基地工作,這一干就是20多年。榆林基地位於海南三亞市郊,是解放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面對著碧波蕩漾的大海,陳偉文的心也隨著海浪而心潮澎湃起來。
他成為了獵潛艦73大隊標兵艦「揚州號」艦的航海長,是該艦部門長中唯一的大學生。來到軍營之後沒多久,陳偉文就開始了實戰。在陳偉文軍事生涯參加過的6次海戰中,前三次的對手都是國民黨海軍。
1962年11月29日,陳偉文指揮著「揚州號」艦乘風破浪,在8級的風浪中追擊19個小時,最終擊沉了國民黨特務船「協進8號」,俘虜了36人。這是陳偉文參與、指揮的第一仗。打完這一仗的一個星期後,陳偉文又設伏讓國民黨艦船上的特務上岸,然後將敵艦擊沉,打他們個有來無回。
第三仗是發生在1964年7月12日,陳偉文指揮艦艇在海南附近海域擊沉了兩艘國民黨軍特務船。彼時國民黨已經不是我軍的對手,蜷縮在台灣不敢再造次,而越南則逐漸囂張了起來。
首先是南越非法侵占我國的南海島礁,由此爆發了西沙海戰。這場新中國海軍的第一戰,一舉將南越海軍打服打怕。而等到陳偉文參戰時,西沙海戰已經進入到第二階段即奪島階段,陳偉文的任務是率護衛艦編隊運送並協助陸軍收復被越軍占領的島嶼。
對此陳偉文頗有些失望,他稱「如果我們早一兩天到了西沙,那戰果就是要重新改寫的,越南3艘驅逐艦是回不去的。」
收復了西沙諸島礁後,一紙調令把陳偉文從海南島調往了西沙群島工作。陳偉文的任務就是防止越南搞偷襲。在1979年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儘管主要戰鬥是在陸地,但越南海軍和我軍也在南海有過幾次交手,我國是想教訓一下越南,因此這幾次海戰的規模都不大。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1980年3月陳偉文被調往廣州艦艇學院,先後擔任教官、教研室副主任、訓練部副部長。直到1987年7月陳偉文又被調回榆林基地,隨後陳偉文就在南海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戰,同時也是他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折點——1988年3月14日南沙海戰。
中國的確狠狠「教訓」了越南一頓,但越南正應了那句老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它仍然對我國的南沙群島有著覬覦之心,不斷派遣艦船來騷擾、侵占我國島嶼,蓄意挑起事端。而南沙海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國要在南海建立海洋觀測站。
這件事要追溯到1987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的第14次會議。這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全球海平面聯測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海委會委託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兩個海洋觀測站分別在西沙和南沙,對於這一計劃,與會各國均一致贊同,就連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投了贊成票。
而對於我國來說,在南海建立海洋觀測站,正是扭轉南海局面的好機會。為了確保建站工作能夠順利展開,上級決定派出海軍編隊前往南沙保駕護航,這一歷史重任,就落在了陳偉文肩上。
南沙海戰,為國亮劍
建站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為觀測站選定地址,這一步由海洋局負責,第二步是觀測站的建造施工,這一步由海軍負責。
1987年12月的一天,海軍榆林基地司令部參謀長陳偉文接到了出席廣州軍區四級參謀長會議的通知。在會議最後的「情況通報」中,情報部部長表示:有新的跡象表明,越南海軍將會破壞我正在建設的74號海洋觀測站。
74號站的位置定在了永暑礁,於1987年12月完成設計,1988年2月開始施工,但是就在我國選點、設計和開工期間,越南突然反悔,表示「要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74號海洋觀測站進行干預」。
此後,越南當局多次派遣艦船抵達永暑礁附近進行偵察和騷擾,並企圖派人登礁與我軍對抗。在這一系列行為遭到失敗後,越南則開始調兵遣將連續侵占我國南沙群島的一些島礁。從1988年1月15日至2月19日,越南海軍連續侵占了南沙群島的5個島礁。
隨著南沙群島爆發越來越激烈的爭端,陳偉文當即決定要親自率領護衛艦編隊前去南沙執行任務。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1988年2月下旬,護衛艦編隊即將出航。在出發前,南海艦隊副司令劉喜中來到編隊檢查出航前的準備工作,他對編隊的出航準備工作很是滿意。
1988年2月22日下午,陳偉文出發前往南沙前,劉喜中來到碼頭送行,他對陳偉文說「中央首長最近對南沙爭端有個講話,內容是南沙軍事鬥爭問題。」陳偉文一聽十分激動,他即將要出發,這個政策對他來說太重要、太及時了。陳偉文急忙掏出本子準備做筆記,劉喜中卻制止了他,「不要記,這是絕密,你看看就行了。」劉喜中將一個文件遞給陳偉文。
這是一個口袋大小的筆記本,總共6頁紙。陳偉文仔細看完後將其中對敵鬥爭的原則總結為「五不一趕」,五不是「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一趕是「如果敵人占領我島嶼,要強行把他趕走。」
陳偉文把「首長講話」還給劉喜中之後,又將自己總結的五不一趕說了出來,劉喜中表示「對,就是這麼回事。」但陳偉文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原則就像是五條無形的繩子,將他的手腳捆住,動彈不得。這些原則很空,執行起來有困難,根據這些原則,這場仗該怎麼打呢?如果不打,又怎麼能夠遏制越南的囂張氣焰呢?
帶著這些疑問,陳偉文率領著502、503編隊離開榆林基地開赴南沙。
此後十幾天編隊先後去了多個島礁進行巡邏和考察,1988年3月13日,陳偉文率領著502艦去赤瓜礁海域巡邏,突然兩艘越南艦艇向我方駛來,一艘是越南的HQ505登陸艦,另一艘是HQ604運輸艦。
陳偉文當即指揮艦船調整航向,阻止越南艦艇靠近島礁。我軍向越南艦艇喊話「這是中國領土,你們必須馬上離開!」但越軍根本不聽,其中HQ505留在了鬼喊礁,HQ604繼續向赤瓜礁開來。
由於「五不」原則,陳偉文僅僅是讓艦船上的翻譯喊話讓他們走,但越方人員不聞不問,沒有任何反應。等靠近一看,陳偉文發現HQ604船上堆放著許多器材,有竹竿、木樁,陳偉文判斷越軍這是想要趁低潮時搶占赤瓜礁。潮汐表顯示14日早上6點是低潮,那時越軍很有可能要上礁。
陳偉文果斷命令6名戰士連夜搶先登上赤瓜礁,並命令531艦和556艦前來支援。夜晚風浪很大,視線也很差,我軍戰士用了近2個小時才登上赤瓜礁,插上了國旗,此時已是14日凌晨1點多了。
大勝而歸,常勝將軍
等到了3月14日早上6點,越南士兵果然開始登礁,雙方都在派兵登礁,最後礁盤上我方有58人,越方有43人。陳偉文下令「堅決把越南兵趕下礁盤。」於是雙方展開了爭奪之戰。
由於我軍堅持「不首先開槍」的原則,因此在奪旗的時候,我軍戰士與越南兵扭打在一起,而越南兵在爭奪無果後直接開槍向我軍戰士射擊。開槍、開炮的權在軍委,而還擊的權則在編隊指揮員,陳偉文隨即命令「立即還擊」。
隨後雙方戰士在礁盤上進行了激烈的交火,槍聲響起來之後,陳偉文緊張地關注著礁盤上的戰鬥,突然他發現剛剛還在礁盤上的戰士怎麼一個都沒了?難道是都犧牲了?
原來是槍響之後雙方都蹲了下來,漲潮的海水沒過了他們的胸口,一場虛驚之後,戰鬥還在繼續。
越南的HQ604船上的機槍也開始往礁石上打,而我方502艦的主炮早就瞄準了敵艦604,在看到越南艦開火後,陳偉文下令「還擊,把604打沉!」蓄勢待發的主炮對著越艦604就是一頓猛烈炮擊,不到4分鐘HQ604就著火了,8分鐘後就沉了。
除了HQ604,越南的HQ605也被我軍擊沉,HQ505則被打成重傷逃竄。南沙海戰我方無一人陣亡,僅傷1人,這一人是由於越南士兵首先開槍而受傷的。我方艦艇無受損,擊沉越南艦艇2艘、重傷1艘,越軍死傷估計超過300人,俘虜9人。
南沙海戰取得了一場大勝,返航途中,502編隊上的官兵們歡欣鼓舞,幻想著基地會有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在等著他們。但抵達基地後,碼頭上冷冷清清,沒有鮮花與掌聲,一切都沒有。
在502艦靠上碼頭後,陳偉文立即被請上一輛汽車,直接去會議室「彙報情況」,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員級別都很高,有海軍司令部作戰部和情報部的部長,以及南海艦隊和榆林基地的領導。
對於這次彙報,陳偉文沒有一點思想準備,他詳細彙報了南沙海戰的全過程,足足講了1個半小時。事後上級對南沙海戰開展了更加深入的調查,並做了總結報告,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徵求過編隊指揮員陳偉文的意見,事後陳偉文也沒有看到過這份總結報告。這令陳偉文感覺自己不是打了勝仗,反倒是打了敗仗一樣。
原因是這次南沙海戰是在沒有最終決策的情況下打的,因此上級對這次海戰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和意見。在海戰結束後,國內媒體無一報道,似乎這場海戰根本沒有發生,而國外新聞媒體卻迅速做了大量報道。
直到1988年4月1日,也就是南沙海戰結束半個月後,高層才做出了評估結論並簽發了嘉獎令,南海艦隊也隨即為502編隊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大會,參戰的3艘艦艇和89名官兵立功受獎。而陳偉文也在南沙海戰半年後被破格授予少將軍銜,並在1988年9月安排到海軍最高學府——海軍指揮學院戰役指揮班深造。
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偉文1990年7月從海軍指揮學院結束學習後被平調到了海軍廣州艦艇學院任副院長,此後再也沒有回到指揮一線。1993年3月陳偉文被安排進入黨校學習,似乎又有被委以重任的希望,但1993年7月學習結束後陳偉文又回到了原單位廣州海軍艦艇學院,繼續擔任副院長,直到1995年6月,58歲的陳偉文被安排提前退休。
這背後的原因恐怕也與高層內部對於這場海戰的分歧和爭論有關。
歷史證明了南沙海戰的重要性,而為國守土的陳偉文將軍也不會被人民所遺忘,不會被共和國所遺忘。正如歷史上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繼光所寫下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陳偉文將軍無愧於國家與人民,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支持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