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廣州軍人放棄上萬月薪投奔我黨,建國後成為元帥

2022-02-23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這位廣州軍人放棄上萬月薪投奔我黨,建國後成為元帥

葉劍英是十大元帥之一,他最初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接觸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後感到找到了指引中國解放的明燈,毅然決然加入共產黨,投身於報效祖國的革命事業中。

狼煙四起的日子裡,葉劍英和黨的高級領導們並肩戰鬥,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作為毛主席的手下,他佩服、敬仰主席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心。

毛主席去世後,葉劍英常常懷念他,每每想到主席生前做出的貢獻便老淚縱橫,這是老一輩革命家之間具有的深厚情誼。

放棄上萬月薪參加共產黨

葉劍英1897年出生,廣州人。他的父親是商人,懂得如何做買賣,事業發展得很好,攢下豐饒的家底。葉劍英從小不愁吃穿用度。

個人的安逸生活未減少他對國家命運的關心、擔憂,身邊百姓的悲苦生活觸痛了他的心,少年時已立志報效國家。

19歲時,葉劍英隨父親到南洋經商,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更確信被壓迫被欺辱不是人們應該過的生活。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回國後,他進入講武堂學習軍事。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葉劍英從軍校畢業後,有幸在他麾下從事民主革命。

各省軍閥勢力強大,不完全聽從孫中山領導。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妄想奪權,竟然派兵攻入總統府,企圖殺害孫先生。

孫中山手下兵力不足,面對突然襲來的重兵,處境非常危險。

葉劍英時任海軍陸戰隊營長,他衝鋒陷陣,親身保護孫中山脫離險境,登上一艘戰艦。靠岸後,他們陷入陳炯明的埋伏圈,葉劍英又身先士卒,與敵人拚死搏鬥,幫助孫中山成功逃離。

葉劍英在這次脫險中立下功勞,首次展露出眾的個人才幹,得到孫中山的器重,官位不斷提升。

黃埔軍校培養了很多傑出的軍事將領,周恩來總理等共產黨人也在那裡工作過。葉劍英從事革命多年,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又畢業於正規軍校,軍事才能卓著。廖仲愷邀請他到黃埔軍校任教。

葉劍英欣然同意,培養軍事人才是他願意做的事。期間,他接觸到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豁然感覺共產主義是拯救舊中國的科學理論。共產黨人對革命的忠貞讓他產生入黨的意向。

當時,國共兩黨遵從孫中山的意願,處於合作階段,葉劍英暫時沒有公開參加共產黨。他接著以國民軍將領的身份參加了討伐陳瓊明的戰鬥和北伐戰爭,履歷功勳,官升師長。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捕殺共產黨人。他許諾上萬月薪極力拉攏葉劍英加入自己的陣營。

葉劍英認清了蔣介石大官僚的真面目,對共產黨人深感同情,不為錢財所動,通電全國反對蔣介石的暴行,並且不顧個人安危,秘密加入共產黨。

屢立功勳

加入共產黨後,葉劍英表面仍是國民黨軍官,在張發奎軍中當參謀長。汪精衛與蔣介石勾結派張發奎攻打葉挺和賀龍部隊。

葉劍英率先聽說這個消息,緊急通知共產黨人,使他們有機會離開駐地,保存了革命力量,進而準備武裝起義。

1927年,葉劍英公開和葉挺等人領導廣州起義,把自己的共產黨身份宣告於眾,之後到蘇聯學習進修兩年。1931年,他到達中央蘇區,擔任總參謀長。

在蘇區,葉劍英見到毛主席,兩人惺惺相惜,彼此讚賞對方的革命經歷。葉劍英認識到,毛主席滿腹經綸,才幹了得,是帶領軍隊和人民謀求解放的優秀領導。

蔣介石全力圍剿紅軍,因王明的「左傾」錯誤政策,紅軍被迫長征。路途中,葉劍英身為高級將領不懼艱辛的環境,以身作則帶領官兵們頑強鬥爭。

一次,葉劍英被敵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他不顧傷痛,守在前線繼續指揮軍隊轉移。正是有這樣意志堅定的將帥,紅軍以弱勝強,以星星之火燎動整個華夏大地。

長征時召開的遵義會議是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了以毛主席為首的領導集體,擺脫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

葉劍英和其他老一輩革命者智慧的選擇正確的領導者,若沒有他們紅軍和黨很可能陷入絕境。

抗日戰爭時期,葉劍英任八路軍參謀長。他利用自己曾是國民黨將領的身份,向國民黨宣傳抗日主張,與他們進行各種談判。

1940年,他以身犯險參加蔣介石召開的會議,在國民黨地盤與反動派唇槍舌戰,維護了共產黨的名譽,讓各界人士知道紅軍在抗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懷念毛主席

葉劍英在戰爭時期做出的貢獻不勝枚舉,建國後,他任廣東政府主席、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特殊時期,他再次發揮舉重若輕的作用,挽救了國家。

毛主席是國家偉人,指揮紅軍、解放軍與敵人鬥爭,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軍隊在夾縫中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戰勝武器精鍊的強軍。他的軍事韜略和思想光照現代的被壓迫民族。

1976年,毛主席去世,舉世哀悼。葉劍英失去了這位革命戰友,心中悲痛的感覺難以訴說。

日子久了,有人對毛主席產生微詞。葉劍英聽後,十分反感。他說:「沒有毛主席,我們還不知在哪個外國租界開會。沒有毛主席,我們的根據地如何能穩固?沒有毛主席,怎麼對抗蔣介石?」

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葉劍英年紀也越來越老。欣慰於國家走上正軌的同時,他更加懷念主席,想起主席來便老淚縱橫。

別人稱讚他的功績時,他說,自己才華平庸,幸好有毛主席的帶領,不然很可能早就回家經商去了。1986年,葉劍英元帥因病去世,享年89歲。

領袖的博大胸襟和智慧普通人難理解、明白,但他們為國為民做出的貢獻舉世皆知。

葉劍英身為開國元帥,地位顯赫,他卻從來不是為這地位而戰鬥。家庭的富裕、蔣介石的萬元厚祿都吸引不了他。百姓可以安定幸福的生活,國家能不受欺辱屹立於世界東方才是他願意為之貢獻力量和犧牲的。

葉劍英對毛主席的懷念既因個人感情也因那份熱血澎湃的革命事業。他們有靈將能感受今日繁華,欣慰安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e6bc92421980f24a8babb9b38b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