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周詩人庾信在《徵調曲》有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其意為,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其源頭,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卻不忘初心,心懷其德。
古人時常把這種道德,當成自身的立身標準,因此在古代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也構成了我國禮儀之邦的基礎。也正因為這樣的道德基礎,古代中國雖然與其他三大文明一樣,飽受時間的蹂躪,但始終能團結一致,凝聚核心,歷經風雨而不倒。
隨著歷史的變遷,如今的中國又迎來了一個大的時代,與曾經的外族入侵不同,如今是一個世界各國文明競爭的大時代。一切以世界市場、資金、技術為競爭點,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博弈。很多的中國人走出去,也有很多的中國人走回來,不過走出去的是文化與商品,走回來的是人才與技術。
這一點是西方人所不能及的,中國人的飲水思源和落葉歸根的思維,一直讓中國在這輪新的競爭中產生極大的優勢。本文要聊到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而且還身體力行把864家公司帶回祖國。
一、海外遊子的奮鬥
在世界市場的大背景下,有一個叫李開復的人在1961年與台灣出生,並且隨後在11歲的時候,前往美國讀書。俗話說,少小離家老大回,兒時離家奮鬥,年老之時終究要落葉歸根,李開復就是如此。
作為一個天才少年,雖然只有11歲,但李開復很快就適應了美國的環境,並且將中國人的勤奮好學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很快沒過多久,他的成績就名列前茅,此後就一直占據著高位。而且,他不僅很好的掌握了自身的基礎學問,此外還大量的閱讀課外知識,尤其是計算機方面的書籍。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李開復很快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計算機天賦,考上了卡內基梅隆大學,並且在讀大學的時候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夜以繼日的鑽研這一方面的理論,並且還勤學好問,時常與老師抽空長談。正是在這種幹勁之下,他很快就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緊接著又通過了考核擔任了副教授。
二、碩果纍纍
在完成了學業以後,他很快又學以致用,而且還讓自己成為了一名信息產業的經營者與創業者。在1990年到1996年期間,他的職位變遷非常大,先加入了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隨後職位連續升遷,一直擔任到了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他的實幹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而且還表現出了驚人的組織能力。
隨後到1998年時,李開復又一次創造了奇蹟:他不僅擔任了美國矽谷網際網路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而且還負責多平台、聯網三維圖形以及多媒體軟體的研發工作。這段時期的工作讓他積累了大量的公司經驗,並且為他隨後的獨立創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拿著高薪有著穩定的工作,一般人肯定會安於現狀,然後就此終老。但李開復卻並非普通人,他的目標不是一個職位,而是要有更高的目標,更大的方向。很快,他在1998年7月,離開了谷歌公司,並且加入了微軟公司,而且承接了微軟在中國的研究院。
這樣的舉動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從公司的管理到科研研究,但李開復依舊開創了奇蹟。他在極短的時間內,不僅建立起了一個國際一流的計算機研究院,而且還將這個研究院建設的極具規模,並且被美國人評價為「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
正因為李開復的努力和成功,因此微軟集團將他調回了美國,並且想要委他以重任。但李開復卻拒絕了這個高薪請求,隨後又回到了谷歌集團,並且從谷歌公司那裡拿到了中國研發中心的運營權。
之後李開復更是成為了谷歌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中華區總裁,他的成就不可謂不高。但繞了一大圈,他依舊沒有把目光放在高新和高職位之上,而是把目光一直盯著自己的祖國-中國,那才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三、遊子歸家
在2009年的時候,李開復終於回到了祖國,這時候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領導,而且他擁有著非常強悍的運作能力。回國以後他又乾了些什麼呢?
首先第一點值得肯定,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在美國改變過自己的國家,即使美國反覆邀請,並且一個很好的待遇誘惑,但他始終對外堅稱他是中國人。因此回國以後,他的第1個態度就是,自己是中國人,回到了中國,他不希望與祖國有任何的隔閡,並且將會盡全力幫助祖國發展。
隨後他又找到了很多的投資者,並且做好了新的創業準備。其實早在2004年7月份的時候,離開後就已經創立了我學網,專門致力於幫助青年學生成長,在當年就已經和中國青年學生有了密切的聯繫。
隨後他又在2010年時,利用天使投資加創新產品與團隊平台,搞了一個創新工場。在2月份時,創新工場就幫助了第1位大學生成功創業,這一舉動可謂是有歷史意義。
此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他的創新工場,加入到企業潮流之中,中國的市場迎來了一番新的面貌。不僅如此,他本人也是積極的與這些大學生交流,且還親自寫信去鼓勵這些人,引導他們該如何在企業洪流中前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開複本人的影響力太大了,因此當他回國之際,國外居然有864家公司也跟隨著他的步伐回到了中國。如果說李開復是一個點,那麼他背後的那些龐大的美國公司就是一個面,以點帶面,又給中國創造了很多的機會。
四、不忘初心
曾有人採訪過李開復,在美國有著那麼好的待遇,為什麼他卻寧願回國發展呢?這位企業家的回答很精闢,首先第1個是因為他是中國人。中國人一直有著傳統觀念,遊子在外終思家鄉,家的溫暖是任何東西不能媲美的。而且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永遠無法忘懷祖國,因為中國人的傳統道德就是如此,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李開復也重點強調,中國如今的企業環境越來越好,不僅有很好的政策支持,而且還有大量的融資機會。有市場,有機會,有資金,這本身就具備了企業最好的發展機會。因此李開復自然會選擇回到中國,讓祖國變得更好,並且讓自己當帶頭人,吸引著更多的美國企業的到來。
所以他自始至終都想要回到中國,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同時也是遊子永遠的思念。
結語
從李開復的人生軌跡,其實就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國人的特色。雖然中國人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不是世界上最守規矩的人,但絕對是世界上最團結的人。在貧窮的時候我們抱團取暖,在發達的時候,我們依舊不忘故鄉。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會記得家門前的小黃狗,不管我們身價多高,但依舊不忘為家鄉捐小學,為祖國捐錢。
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情懷,這也是中國在世界大市場中競爭的強有力的基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去,他們帶出去的是文化以及產品,歸來的時候帶來的是技術與資金。在這樣的循環模式下,中國早晚有一天會走到世界的最前列,世界工廠的名號未來會變成科技工廠。因此,讓我們為愛國主義鼓掌,為中國崛起過程,未來的世紀,是我們崛起的世紀。
參考文獻:
《徵調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96ea7451546e78efd1a577e8b06b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