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精神病醫院 治療精神疾病這些「坑」你踩了嗎?

2023-05-17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市精神病醫院 治療精神疾病這些「坑」你踩了嗎?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精神障礙診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常常會陷入一些誤區,導致疾病治療過程迂迴甚至導致不良後果。下面我們就常遇到的這些「坑」給大家梳理一下;

1、

認為精神病人是「鬼神附體的表現」

精神病人在疾病發作時常表現情緒不穩、哭笑無常、手舞足蹈、胡言亂語、行為紊亂、甚至自稱是某神附體、某鬼傍身等,表面看來象是「鬼神」在作祟。尤其是分離轉換障礙的病人,常表現出特殊形式的意識障礙,自稱是「鬼神」附體,說話拿腔拿調,以死者的口氣說話,甚至表現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這樣更容易使周圍人對鬼神附體信以為真。因此有的家屬就請巫醫「跳大神」,燒香拜佛,甚至對病人的肉體施以殘酷的刑罰以驅逐鬼神,情節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這些都是極其荒謬的!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精神病人的認知、言語、情感和行為異常是大腦功能紊亂的表現,並非是鬼神作怪,患了精神疾病請千萬不要盲目的請巫醫、喝神藥,一定要到正規的精神心理醫療機構進行診治,相信科學,儘快接受科學規範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

2、

認為精神疾病患者神志不清

精神疾病患者,除個別急性腦器質性疾病繼發的精神障礙在急性發病期可能會有定向障礙,如不認識親人,分不清時間、地點等,但絕大多數精神病人意識是清晰的,不存在意識障礙,也不存在智力問題,甚至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如輕躁狂患者,思維奔逸,感覺腦子好使,反應速度快,或在某一領域有特別專長等,也因此,常有人說「天才與精神病只是一線之隔,理智時是天才,失去理智時則就是精神障礙患者了」。

3、

只要病人有幻覺、妄想就是精神分裂了

臨床上病人有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並不能確定就是精神分裂症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核實,如某些器質性疾病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顱內感染、癲癇、帕金森氏病、肝豆狀核變性、糖尿病性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席漢氏綜合徵以及物質濫用、情感障礙等都可以繼發或伴有各種類型的幻覺、妄想、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症狀,因此,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精神心理醫療機構就診或請正規醫療機構專家來會診辨識,以便精準診斷,及時準確的治療,不走彎路。

4、

只要病人心裡的「結」打開,病就好了

小雅,大學一年級學生。有半年多時間情緒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失眠,時常躲在宿舍不上課,不願與同學交流,後來,不出宿舍,不能正常上課,經常哭泣等,學校讓家長將其接回家治療休養,起初,家屬堅定的認為,小雅本來是個開朗活潑的孩子,只是一時的承壓,想不開而已,出去散散心就會沒事了,不可能得精神疾病,於是,帶小雅外出旅行兩周,旅行期間小雅的病情加重,意欲終結自己的生命以解脫內心的痛苦,好在及時被發現,家屬才不情願的把小雅帶到綜合醫院就診,後經綜合醫院醫生推薦輾轉到精神心理醫院就診,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小雅恢復了健康狀態。

上面的例子給我們不少的啟示,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屬對精神疾病知識了解比較少,加上傳統觀念中對精神疾病的恥感作祟,不願輕易承認是精神疾病,或認為精神疾病就是思想病。病人出現學習能力下降,工作受到影響,家屬經常說,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最了解,就是一時想不開,我帶他(她)去旅遊,讓他(她)放鬆一下就沒事了,沒必要看醫生。事實上,精神疾病就像是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也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一種,既有著生物學意義上的改變,如神經遞質的變化,也有著心理學意義上的不同,如性格特徵,心理張力等,需要按照科學的觀念認知疾病,早發現、早治療,以取得最佳療效,而並非能靠單純說教、開導、散心等就能解決問題,希望大家都能更多的了解精神衛生常識,幫助有需要的人群獲取最佳的治療時機和效果,早日恢復健康。

5、

只要休息(睡眠)好了,病就好了

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患者只為治療「失眠」而來。如:王女士就診時主訴「就是睡不著覺,給我開點安眠藥就行,只要能讓我睡覺,我什麼事兒都沒有」。這種情況臨床上很常見。

事實上,失眠的發生與生理心理疾病、睡眠生物節律被打亂、睡眠環境改變及藥物使用等諸多因素有關。比如很多精神疾病早期表現就是失眠。如果單純給予鎮靜催眠藥物,只是治標不治本,還會耽誤引起睡眠障礙的疾病的診治。因此說,睡不好覺,不要單純的認為就是「睡眠問題」,應到專業醫療機構做專業的檢查,如做個多導腦電夜間睡眠監測,通過檢查,搞清楚失眠的原因及類型,也好對症精準干預,這樣才能標本兼治,取得滿意的療效。前述的王女士,在醫生的指導下,遵醫囑做了詳細的精神檢查、心理測查、睡眠監測等,最終確定為抑鬱發作引起的睡眠問題;經抗抑鬱治療後,病情很快好轉,睡眠也隨之大大改善了。

6、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變傻

抗精神病藥物有其良好的控制精神症狀、穩定和改善情緒等正向治療作用,但治療期間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錐體外系反應時,患者就會有表情呆滯、動作遲緩、目光發獃、反應遲鈍等其中的一些表現,這是一種可逆的類帕金森氏綜合徵的表現,一旦減藥或停藥,或合用抗膽鹼能藥時,上述症狀便會改善並逐漸消失。因此說,抗精神病藥物並不會真正的導致患者智能問題而變傻,相反,如果精神疾病長期不予治療,或沒有規範科學的施以治療,長期下去疾病本身的發展或未經及時治療反覆發作、長期脫離社會等就會導致精神衰退的不良結局。

在此提示:有了精神心理障礙記得一定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全程干預與康復訓練都會增進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後療效的進程,也會阻止或延緩社會功能的衰退,幫助患者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7、

抗精神病藥物會依賴和成癮

許多患者或家屬「談精神藥物色變」,認為這些藥物一旦吃上就難以停掉,即使忍受疾病的折磨或眼睜睜的看著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行為日益紊亂也不願輕易用藥治療。目前精神疾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了,精神心理疾病屬於多因素所致疾病,首選的還是藥物治療。一些患者停藥後病情反覆或波動並非藥物依賴或成癮所致,而是自身疾病尚未完全恢復正常,還需要藥物的持續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主張的是足量足療程治療,有時,患者病情剛剛有了好轉,症狀消失,就急於停藥,殊不知,治療才剛剛起效,尚需要鞏固治療和維持增進療效那,此時如果減藥、停藥或漏服藥,就極易造成病情復燃或復發,病情復發後重新治療又會增加藥量,延長療程等,從而對疾病的康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提示,抗精神藥物不會產生依賴或成癮,要遵醫囑科學規範治療,爭取良好的治療效果。

8、

只要病人沒有精神症狀,就可以停藥

精神疾病的治療包括了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治療,如果能堅持足療程治療,全程心理社會康復,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精神疾病的復燃與復發。許多患者或家屬往往「好了傷疤忘了疼」,認為只要患者不打不鬧了,聽話了或者症狀消失了,病就好了,就可以減藥或停藥了,這是錯誤的疾病治療觀念。精神疾病並不可怕,象普通感冒一樣常見,但是在系統治療過程中得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堅持用藥治療。定期到門診複查,謹遵醫囑,切莫自己自作主張,更改治療方案。應當建立由醫生、患者、家屬組成的良好治療聯盟,堅持服藥,定期複診,全程心理精神康復督導,保持良好的社會功能,讓患者更好的回歸家庭,融入社會,擁有和常人一樣的健康生活。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2389d303d1ad6fc04e9edfc64795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