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小伙在青海草場,挖走五袋文物,賣了1800萬元,最後如何?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河南一小伙在青海草場,挖走五袋文物,賣了1800萬元,最後如何?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是史上對盜墓賊的較早記載,讓人想不到的是,首次的「官方盜墓賊」第一人竟然是曹操,為了籌措軍餉打起了古墓的主意,並且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稱為「摸金校尉」,也是從那時候起「摸金校尉」成為了盜墓賊的「美稱」。

從古至今都有盜墓賊出現,近現代規模最大的一次盜墓就是「東陵大盜」孫殿英,慈禧、乾隆等陵墓都沒有逃出他的魔爪,給研究歷史文物與資料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讓人深惡痛絕。到了現代對盜墓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打擊,但是仍然有人鋌而走險,河南一小伙在青海草場,挖走五袋文物,賣了1800萬元,那麼後來的結果咋樣了呢?

青海省是我國的西北地區,在中國的歷史上是重要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這裡除了擁有悠揚的民歌、廣闊的草原之外,還有很多歷代文物古蹟矗立其中,處處彰顯著青海地區的人文習俗與古老文化,發展到現代,青海給人一種和平的山青水秀印象而讓人嚮往,同時也有很多人想來這裡投資開發。

2016年2月,一陣電話鈴聲打破了青海省都蘭縣公安局的寧靜,公安人員接到了報警電話,稱有一群形跡可疑的人來到這裡,他們並沒有像其他投資人那樣籌備畜牧行業,而是晝伏夜出的反常規操作而讓人心生懷疑,具體做什麼卻不知曉,總之是感到他們的目的並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簡單。

接到報警電話後警方介入調查,不久之後又接到了報警電話,稱這夥人好像在做盜墓的勾當,於是警方立案偵查,順藤摸瓜查到了這個意外的真相,果然是一批盜墓團伙,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盜墓團伙全部落入了法網,在警方的審訊下,他們交待出了整個犯罪行為。

這個盜墓團伙的成員主要是河南人,河南的經濟在當今的環境中並不算是富裕,但河南卻有著極其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蘊,河南作為古代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帶,留下了眾多的文物與古蹟,但隨之而來的也是盜墓行業的「發源地」,可以說河南一帶的盜墓業較為「發達」,這裡的盜墓「職業」就一直沒斷過,張繼峰就是其中之一。

張繼峰年輕的時候不學無術,一心想一夜暴富的他對盜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在「專業」盜墓賊的「指點」下他小有所成,蓄謀已久的他開始研究河南地區哪裡還有「未開發」的地帶,結果讓他感到很失望,因為河南一帶很多古墓都被「老前輩」們洗劫一空,到了他這裡已經沒有什麼收穫可言,於是他繼續「潛心」研究,最後把目光放到了青海地區。

張繼峰以一個旅行者的身份來到了青海,欣賞青海美景的同時,他還打聽當地的古老文化,這時他遇到了都蘭縣的一位「熱心人」王濤,通過他的嘴裡證實這裡是古代吐谷渾王國的繁華中心區域,並且這裡還有過出土大量文物的記錄。二人交談時,王濤也表示出了「一夜暴富」的想法,兩人臭味相投開始設計了他們的盜墓計劃。

王濤在當地也是擁有一定實力的人,為了實現一夜暴富的想法,他為團伙提供了豐厚的福利待遇,包吃包住,每天還提供5000元的「勞務費」。解決了資金上的後顧之憂,張繼峰就開始物色團隊中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以他多年在「盜墓」圈中的熟悉程度很快就聚齊了盜墓團伙。

牛軍偉也是河南人,在盜墓界算是比較有「名氣」的人物,當年因盜墓事發被警方抓捕歸案,判處了幾年有期徒刑,出獄後無所事事,張繼峰認為他盜墓經驗「豐富」,把他當作了入伙的第一人選。牛軍偉聽到這個事情後,不僅解決了吃住的問題,而且每天還有5000元的收入,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誘惑,即使盜墓不成他也沒有損失,於是一口應承下來。

有了出力氣的盜墓成員,接下來就是物色能夠準確定位墓穴的人才,有了這樣的人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效率還能節約開支,為此張繼峰想到了自己的堂兄弟張繼夫。張繼夫這個人沒什麼本事,但他的人脈較廣,很快為團伙找來了稀缺的、專業的墓穴定位人員,一支盜墓團隊就此組建完成,接下來就是如何盜墓的問題了。

在「專業」定位人員的探測下,他們最後確定了墓穴的位置,這個墓穴正好處於一處草場的位置,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他們找到草場的承包者索南,表示他們想要租下這塊草場放牧野生藏羚羊,同時進行生態環境研究,聽著對方煞有介事的說辭,索南相信了他們的話,拿著一大筆承包費用搬離了草場。

盜墓是違法的事情,他們不敢明目張胆地操作,只能晝伏夜出,在這伙「專業」盜墓賊的挖掘下,很快他們就進入了墓室,裡面有大量的金箔還有吐谷渾時期的文物,看到如此豐富的文物,他們感覺一夜暴富就在眼前了。

接下來就是尋找買主,在那位探測技術員的牽引下,一位叫德絲的買主看好了他們手裡的文物,並且大度地給出了2000萬元,想要「承包」古墓里的所有文物。張繼峰一看對方如此大方就給人家打了個折扣,最後以1800萬元成交,從古墓中挖出的五袋文物就這樣被賣出。

為了掩人耳目,盜墓團伙挖完古墓之後又做了回填,只是他們沒想到,他們幾天下來的非常規操作早已引起了牧民的懷疑而報了警,最終這伙盜墓賊再加上買主都落入了法網,涉及被盜的文物達到62件之多,其中三級文物有60件,普通文物有2件。

在審訊期間還出現了搞笑的一幕,由於參與人數較多,又有著不同的分工,這些盜墓賊分別用只提供吃宿、沒有參與買賣、只負責定位、沒有參與挖掘等諸多藉口來開脫自己的罪行。結果不管他們用什麼樣的理由來減輕自己的罪責,最終他們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而盜墓是一個技術性較高、風險性較大的行業,面對國家的法律仍然有人鋌而走險,為了實現一夜暴富的目的,他們破壞文物,使大量的文物失散於民間,給中國歷史研究千萬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好在青海這批文物被追回,否則又有一批文物消失於世間。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歷史真相已經失去了可查詢的資料,只有通過文物研究能夠發現一些端倪而揭開未解的謎團,而盜墓賊則是以發財為目的,他們的行為讓人感到深惡痛絕,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只有制定嚴厲的法律規定,才能讓他們就此杜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db11650693081f227c5c2d314de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