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之殤——中國鞋都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流通之痛

2022-02-10     甌越樓市

原標題:行業之殤——中國鞋都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流通之痛

歷史於無聲處靜默,只有驀然回首,方覺其波瀾壯闊。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敢為人先的溫州人以前店後廠的方式開啟了中國鞋都的傳奇序幕。幾十年的風雨洗禮,從代工生產到品牌製造,從作坊生產到機器人車間,溫州製鞋業伴隨改革的步伐,一路走來,鏗鏘有力,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鞋革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與鞋業高歌猛進相隨的,是由大大小小各大鞋材輔料交易市場和大街小巷的門市組成的商貿市場逐漸成型。然而,新商貿形態代替舊商貿形態,是歷史規律,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舊的商貿時代終將過去,新的商貿時代赫然來臨。

政企合力

溫州鞋業按下升級「加速鍵」

當前,溫州鞋業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生產型」溫州正逐漸讓位於「設計型」和「市場型」溫州,「微笑曲線」已悄悄浮上這片實業熱土。《鞋業發展規劃》、《千億級時尚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十大重點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方案》、《「中國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發展戰略方案》、《溫州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重磅政策於不同階段接連出台,精準破題、有效幫扶;聲勢浩大的各類展覽展示活動輪番登場,為鞋業發展平添動力。

《溫州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產業升級

遭遇商貿流通之痛

產業與市場的關係,就是魚和水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互促互榮。溫州鞋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鞋材專業市場的疊代進化。而始盛於上世紀的傳統鞋材交易市場位於溫州老城區內,存在交通擁堵,配套落後,採購不便、服務效率低下,沒有產權,功能不全,缺乏運營,使得市場發展受到了瓶頸制約,也大大嚴重製約了產業持續發展、做大做強,留給了這座城市、產業道不盡的寂寞與哀愁。

作為中國鞋都,溫州若要在世界舞台上大展宏圖,迫切需要一個國際化商貿平台來改變目前單一的流通模式,發展全新營銷通道,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內外貿並舉,從而進一步推動這個支柱產業的發展。

傳統鞋材市場沒有產權,規劃落後

城市更新

市場外遷已成定局

邁向現代化大都市的溫州,中心城區基礎設施薄弱、城市環境欠佳、交通擁堵等一直是困擾城市發展的頭號問題。而分散在城區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傳統專業市場,因建築設施落後,車流人流量大,成為城市病的重要根源。邁入新時代,溫州以更大決心與氣魄推進專業市場外遷升級,並出台《溫州市專業市場布局專項規劃》,指導中心城區內市場向外圍轉移,逐步完成以零售為主的市場的關、停、並、轉,加快傳統市場向規模化、現代化的新興市場搬遷。

同時,溫州連續推進「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城市核心主城區改建,重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河通橋鞋料市場、黃龍商貿城等市場先後拆遷改造,為老城區騰出土地,助推城市有機更新,但市場裡數千鞋商外遷沒著落商戶犯了愁,無處安心穩定經營,迫切需要一個規模大、規劃全、可長久穩定經營的市場承接地。

「黃龍商貿城」拆除後。蘇巧將/攝

以「城」相待

打造市場外遷首選承接地

在萬物啟新的時代,陳舊淪為一種硬傷,中國鞋都整個商貿行業,從產業到商戶,從思想到行動,都在呼喚新的商貿生態。扼守中國鞋都產業核心的環球商貿港,應運而生,御風而行,扶搖直上,以30萬方無與倫比的磅礴體量,全面整合溫州各大市場,為商家提供最佳市場外遷承接基地,幫扶廣大鞋商擁抱新商貿時代。

在中國鞋都產業園區的戰略藍圖上,在鹿城鞋藝小鎮這片發展熱土旁,環球商貿港憑藉優越的天時地利和資源整合力,實現會展+、物流+、網際網路+、金融+、商務+、服務+等平台資源的全面整合,實現從單一的商品交易場所向產業鏈服務平台轉變,賦能產業,勾勒出新商貿時代專業市場的理想輪廓,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正循環,讓「中國鞋都」向「世界鞋都」邁出堅實的步伐。

中國鞋都·環球商貿港效果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0992e514d0e2cd4a3ca9613a565e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