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爱飚专业词汇不是好习惯:专业信息表达要学会兼容他人

2019-11-14     职场教练李麟

之前在一家企业任职人力资源负责人,公司要招聘一枚培训经理,而经理级别的员工都需要到老板中最终见面审批。在初试复试时候人选表现我都整体满意,最后推荐给老板见。老板学历层次不高,是个实战派的人,直白点说就是文化层次并不高是靠着自己在商海中打磨出的经验而领会的管理,对于管理的理论了解很少。

在见到候选人后,人选为了表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高度,口边不断的挂着柯氏四级评估、课程开发模型、能力素质模型等在培训领域的专业词汇,过程中也不断的用用一些生僻的概念来应对老板对于培训落地的问题,比如建模、学习地图等等。这些内容对于老板显然很吃力,在我多次提醒人选尽量通俗易懂一些,人选反而很强调专业的东西本身就很专业无法通俗易懂。

后面的面试也就草草结束,果不其然老板评价说人选不接地气,作为培训的负责人都不知道把话说简单,面对员工、面对学员怎么让人学得明白。

在听一些培训老师授课时,有的老师咖位很高却能够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而有的老师很爱故弄玄虚明明简单的事情却用一些词汇包装得不知道是什么,作为学员要的是明白,老师的水平高下立现。

在听音频付费时我听了一个专栏叫做“薛兆丰经济学”和一本书“小岛经济学”,这两个作品内容都把一些经济学的厚重知识简单化的呈现出来,让我这理科生轻松明白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原理。表达简单化,是一种容易被的能力,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喜欢用专业词汇、复杂化的表达来武装自己。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都应当懂得简单,让专业的问题简单化,让别人更容易明白、兼容他人的思维,这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而炫技式的包装、飙专业词汇反而只是想用华丽信息来拉抬自己段位,问题解决不了,而本身别人听不懂自己的段位仍然不高。

所以走出误区,职场人应当学会在给跨专业领域的人讲解专业领域知识、复杂问题时候,得学会让自己的表达简单、轻量、让别人易懂。

如何让听众简单理解,有四个步骤:

1、能够放下听者心理负担

当给他人讲一个专业问题时,有人开口先说“这个问题很难”,“这个问题很专业”等等,这就会给他人构建一个先入为主的感觉: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进而会让他人更畏惧面对这个问题,那么后续都在这个阴影之下,更加不容易接纳问题和理解问题。

我曾参加一个领导力的课程,老师在授课前想铺垫领导力是个高层次的学科,对学员来讲是个高端的技能,所以在授课前就有了较长的陈述来呈现领导力这个课程很专业、很复杂、很庞大。

而后,我就听到有学员开始窃窃私语:这么难我能学会吗、这么难两天能讲透吗。这些抱着质疑的学员最终也确实没有怎么学懂,对老师的评价分数也不高,学员自己说一开始就听到老师说难,我都没有信心学了。

所以在面对一个复杂专业问题的陈述讲解时,首先要帮助听者降低、甚至释放心理负担多用“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东西其实很常见、很容易理解”等等让人对问题放松的心理暗示去开篇铺陈。

很多优秀、受欢迎的上级、新人导师、培训讲师在教授技能方法时,其实都善用这个方法。讲问题前先说问题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

2、逻辑重构简单化

逻辑重构简单化是指将问题、概念本身背后的逻辑进行打散,然后用听者容易明白理解的逻辑结构来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

我邻居50多岁社会层次不高,对于我的职业人力资源了解很陌生,有一天闲聊问到我,我们人力资源这个领域是做些什么的。

然后我思考了一下,如果告诉他人力资源是做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员工关系六个模块等等,以他的知识信息结构显然很难理解,甚至对于什么是绩效在概念上都可能需要重新解释一番。

于是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把人力资源的六个模块的内在逻辑重新打乱,用他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人力资源就是做:帮企业招人、用人和管人的。

这样的陈述邻居就很容易懂了,同时在人力资源的六个板块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就是逻辑重构简单化。

逻辑结构的重构简单化主要有三个步骤:

1、去原逻辑:即去掉原定义的逻辑,而回顾其内容定义本质,比如人力资源是做什么的,不再考虑定义的人力资源六个模块,而是从其本身性质内涵再出发。

2、简单化:用听者层次、知识、经验所能够理解的概念进行逻辑简单化的包装。

3、重构逻辑:简单化后的逻辑,再进行重新架构。

3、专业问题“去专业化”

如同开篇案例中所说的一样,在面对非专业人士陈述解答专业问题时,一味的强调“专业词汇”“专业概念”反而是加重他人思维负担的,不利于理解。所以要在表达陈述过程中要“去专业化”,把听者不懂、不明白的专业词汇去掉,用浅显易懂的词语、表达方法翻译出来。

我一个朋友是做汽车涂装的,有一次我的汽车脱漆我就请教他关于涂装油漆怎么识别优劣的问题,这个朋友没有用专业词汇“为难”我,他告诉我油漆好坏要看油漆表面平整光滑度、从不同角度对比车身有没有色差等等问题。

这些对应的问题查证后叫做橘皮、30度/60度色差,要是飚专业词汇显然对于非专业领域的我是无法理解的。

这就是去专业化的翻译。去专业化要做到用听者角度去思考,其可以理解的概念该如何表达。

4、复杂问题生活化比拟

对于复杂问题的在去专业化后常常还会遇到听者仍然不能明白的窘境,这时候就需要将问题、概念进行最大程度的比拟,便于听者理解。同时比拟的过程还需要做到尽可能生活化或者用听者所专注擅长领域的知识概念来比拟,这样能够将知识信息实现简单化的转化。

举个例子,区块链很热门但很多人不懂仍然需要科普,而网上很热的一篇区块链科普文大致这么说的:

”农村里面家家户户红白喜事都要互相送礼金,以前是每家自己拿个小账本记账,谁送了多少自己下次就回送多少。但是时间长了或者记账的本子丢了亦或者家里小孩子乱涂乱画改了数字那就麻烦,索性把本子做成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本子,发生一次送礼,各家各户都记账,记同样的账。这样谁家丢了账本都没关系,因为还有无数个其他家都有同样的信息账本,复制一份回来都可以了,也不怕记错。

这个账本放在互联网上,记录的礼金变成互联网信息后,他就成了区块链。”

这就是生活化的比拟,复杂的区块链技术问题、技术背景比拟成为身边进行发生的红白喜事送礼金的场景,很生动,容易理解。《小岛经济学》同样也是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专业背景形象化、生活化的比拟成一个人在荒岛生存、生活,然后为了生存而创造出物资然后,再由物资衍生出的经济学活动,把整个经济学宏观场景、基础概念、经营活动㢄通过生活的一个个体场景体现出来,这本书大卖,号称是最接地气的经济学书籍。

复杂问题生活化的比拟重点在于:

1、要用听者容易理解的知识、信息、概念去传递;

2、比拟是信息的二次加工,不益再次引入陌生概念、歧义概念、复杂概念,否则会让比拟过程让人感觉又绕了更多弯,反而起到反效果。

3、比拟的信息要尽量简单,如果用了长篇大论来比拟,效果同样是相反的,信息会变得更复杂。

以上是对他人、非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复杂问题陈述的四个步骤,总结一下:

1、能够放下听者心理负担:讲问题前进行心理暗示,告知问题很简单。

2、逻辑重构简单化:将问题原有逻辑打散拆分,构建成为听者所容易理解的逻辑结构。

3、专业问题“去专业化”:去掉展业词汇,取而代之用非专业词汇的表达方法呈现。

4、复杂问题生活化比拟:将复杂问题进行生活化场景的比拟。


以上观点,请参考。 还请不吝点赞关注,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职场教练李麟,十四年人力资源老司机,生涯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职业伴侣,用过都说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aMHam4BMH2_cNUg4Z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