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模仿是职场成长最快的捷径

2019-11-19     职场教练李麟

记得大学刚毕业在的第一家公司,我们一起同期进入公司有一个很厉害的牛人,复旦毕业学历背景优秀,职业素养也超级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沟通表达能力也很优秀。重要的是在一个虽然算是著名的民企中,内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管理混乱,业务推动对个人的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面对阻力的韧性等有很高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这个职场新人同事,在短短的两年多就晋级三级,成为我们同期入职同事们的上司级别。

期间我们也聊到一些个人成长的问题,有的人靠着读书,自己大量的阅读,有的人争取参加公司各类管理培训。这些都对,但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在面对问题时他首先是去学习、思考、模仿、借鉴强者、上级、高层的解决方法。

比如公司高层在处理一个有关系背景的老员工,屡次违规被投诉到董办邮箱的问题,其他人都在看热闹,只有他在看在思考高管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在公司的会议上经理被要求即兴对大家培训一个技术知识,这个过程他会私下去问经理怎么做到即兴演说、怎么快速组织内容,这些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形是他直接复制方法来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找到核心方法论,构建成为自己的能力。

我想这就是他比别人成长最快的方法,借鉴、模仿是职场成长的捷径。

借鉴之所以比上级指导、参加培训、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更快速在于:

1、 借鉴更贴合于当下工作场景,是可复制黏贴的定制化方法技能

周围的同事、上级其值得借鉴的方法论、操作思路等等都是发生在共同的职场场景中的,甚至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很容易遇到的。那么其解决办法、解决思路则对自己很具有迁移性,可以直接拿过来就用。

这一点对于培训、看书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参加过管理培训的人都知道,老师讲课大多数都是讲他的故事、讲一些公众所知道的案例、甚至讲一些虚构的案例,这种案例带来的方法技巧是在案例中的特定场景发生,放到自己所在的企业不一定能用,需要再度思考和重新定制化调整才能使用。

相比起来,职场中借鉴他人的方法、技能更快捷、便捷,无异于复制黏贴。比如遇到一个不好沟通的同时,善于打交道的人是怎么去和他沟通打破心墙的,彻底的研究透他是怎么做的,面对同样的人用相似的甚至一样的方法也能攻克,这样的经验方法对于解决企业内的长期文化氛围所影响的人,会更适合解决、更能够解决应对,从而对自己更容易输出企业要的结果。

2、 借鉴直接给方法论,直接实践,发生场景就是案例

在培训中要接受一项技能需要系统的从概念、到目的、再到操作方法,最后应用场景等方面来实践获取知识,一个简单的小知识讲透也要两三个小时,并且要让培训、自学发生效用,最佳的转化就是实践。

而观察、模仿、借鉴则是直接在问题场景中,把问题当案例,直接观摩他人的操作方法论,整个过程快速便捷直击主题,整个过程只有干货,把看到的方法直接实践,快速掌握方法。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借鉴随处都有

学习、培训需要专门的场合场景,而借鉴模仿只需要自己在工作中发现他人流畅的处理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问题时,都是可以借鉴的对象很容易得到,这在职场上是一种丰富的资源,更深层来看,则是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

所以,职场人的培训、学习、得到上级的指导一定是优质的资源,但这样的资源是有限的,更多的时候学会自己去发现他人的技能、善于去借鉴、思考、总结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论才是日常快速成长的方法。

借鉴就像一个速成的武功秘籍一样,能快速得到技能,但是仍然有一些缺陷,所以职场的借鉴方法不是单纯的拿来即用,需要有所补充:

1、 要注重系统方法论的补充

借鉴是单个知识技能获取,在相同或者相似场景中应用解决问题很有针对性,但是脱离了系统性的方法论、知识架构构建,而独立存在的话,在解决问题上则会很局限。

小L在工作中在业务沟通中总是出问题,要么是他理解错他人意思、要么是他人理解错他的意思。在看到同部门小A表达很流畅他就学着模仿他表达的一些用词、表达节奏、语气、结构等,在表达上确实有一定提升,但是对于让他人明白方面却少有见长。

因为在沟通表达中要让他人听到要回说,还要理解信息衰减的概念,需要会说、会问、会获取反馈,而单纯的借鉴他人沟通表达中让人更容易听懂和接受的表达方法,则容易忽略获取他人反馈、会听的过程,整体上方法论就有所缺失。

所以在借鉴中或者借鉴后需要进行系统方法论的学习补充,举一反三式的思考在不同场景下如何解决、用借鉴的解决方案落实到方法论中是怎么样的原理在发生效果,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强化自己对于系统性知识的认识和构建。

2、 浅层次的借鉴是模仿甚至抄袭,深层次的借鉴是用思路和方法进行再创造

很多人的借鉴是在浅层次的模仿或者直接抄袭、移用、复制方法过来,不少情况这样做是直接有效的,但是这样的借鉴缺乏对方法的等逻辑思考,只是浅层次的模仿,那么同样的问题有所变化则无法面对。

因为面对一个问题其解决的方案可能只是同类问题中的一个片段的截取就能够搞定,但是对于其他相似问题却是另一个知识片段所处理的或者是整个系统知识的应用,那么脱离了对系统方法的认知单纯的模仿,就会面对对其他问题的束手无策。

比如在面对一个会议组织的工作时自己不知道如何着手,而参考有经验人的做法后从会议通知、会议筹备到会议过程管控,都能够得心应手,但是当面对更大型的上千人公司年度总结会议时,各个细节都被放大,各种原来不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个时候都变得异常重要,原来的一套方法论则不奏效了。而系统的掌握会议筹备、会议管理、活动策划的方法技能后则在面对不同的会议都有一个系统方法论,只是执行的策略有所不同。

3、 借鉴的最终终点是要构建自己最底层的习惯素养

借鉴的表层是模仿他人的方法技能,而更深层一些则是找到思考的路径,但到了最深层来剖析,其实是要形成自己应对问题的习惯和素养。

比如看别人如何面对难沟通的人,方法就是沟通表达的技巧,但深层次确是这样的人面对难沟通的人时不惧怕的心理、个人面对阻力和压力的状态等,单纯学会的方法技能在面对一些强势、刁难的人方法和技能甚至发挥不出来,底层的习惯素养才重要。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额掌握技能、知识,在长期的问题中去揣摩他人对待问题底层的一种习惯、心态、以及背后所具备的素养,这些才是自己最应当打磨的。

借鉴随手可得,借鉴是个让人成长很快的途径, 但借鉴的背后需要长期不断的打磨底层的方法和个人习惯素养,才能在职场走得更久更远。


以上观点,供参考。如有用请点赞关注,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职场教练李麟,十四年人力资源从业者,生涯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职业伴侣,用过都说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e1jlG4BMH2_cNUgs_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