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遇事不乱:培养稳重气质,是职场上得到信赖认同的隐性要素

2019-12-16     职场教练李麟

关于稳重:

A的专业技术不差,但是在工作中特别容易情绪波动,比如工作稍稍遇到阻力就会怨天尤人、比如稍有进展就喜形于色或者把对事对人的情绪全都写在了脸上。

A在职位上也做了一段时间,最近半年也是一直重复着没有太大挑战的工作,就和领导沟通想负责明年的重点项目工作,但是领导予以回绝,领导说:你专业不错,但是不够成熟稳重,还得要多磨练磨练先。

我在刚毕业前两年时候,也常常得到领导“不稳重”的评价,那时很不理解这样的强盗逻辑,我只要能做出结果来,即便是真的不稳重,又有何影响?后来等到自己走上管理岗位,见多很多稳重和不稳重的下属,才体会到其中差异。

首先,稳重的人能够不受情绪影响或者能够快速调适情绪,这对于工作是一种强大的技能。

经理第二次收到下属B提交的方案报告,检查仍旧是有不少错字,而且一些错误是第一稿时候就指明的,显然B没有改或者忘记了。经理很注重权威、性子又很急,因为这些错误大动肝火,把下属叫过来批评,经理越讲越气最后直接说了句:做不好,你就走人吧。

最后B真的提了离职。但是当经理收到B的离职报告时却又后悔了,因为整个部门能力都比较弱,相对来说B已经不错了,再说B是在文案文字工作上比较弱,但是在对外沟通协作时非常强的,经理一下子就为自己当时气头上的话有点后悔。

这也是很多职场人在情绪上面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会因为情绪而影响决策,做了本不是内心本意的决策,比如开心激动时的许诺、比如愤怒时的怒吼等等,都是情绪在影响行为,但是内心却不是想这样、最终的结果也不是所要的。

其次,稳重能给他人带来精神的信赖。我工作上和周围圈子都存在着一些同事朋友,他们遇到事情会说“怎么办”、“完了糟糕”、“不好”等字眼,遇到这样的同事朋友们我不敢有重要的事情委托,因为这些字眼常常让我感觉他们对事没有自信、没有把握,重要的事实在不敢拜托。而相反,稳重的人能天然的给人一种靠得住、信得过的感觉。

最后稳重本身是一种形象气质,在职场上稳重本身也就代表了“稳重”的特质,更容易建立个人形象。

所以,职场人变得更稳重,是职场获得他人、上级信任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让自己职场加分的特质。


什么是稳重:

很多时候,“稳重”都与另一个词“成熟”连在一起表达——“成熟稳重”。但成熟更偏向一种思想,比如我们常常会说他人思想不成熟,就是这个道理。成熟更多用以行为个人思想、思维层面的一种健全性、完整度、严密程度等等。

而稳重更偏向是一种行为表现,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人喜形于色、情绪容易激动时,常常会说他不够稳重。稳重则是个人在行为表现上能够严加控制,去呈现应当呈现的状态。所以,成熟是重在内在的修养、稳重是重在外在的打磨。

而作为思维的稳重需要知识、经验、经理、视野长期性的输入才能逐步上升,作为行为的稳重则是可以通过行为上的优化改善来训练出来的。


变得更稳重的方法:

稳重是行为上的改变,则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情绪、表达、心态。

1、情绪的内外控制

情绪的控制源于对内的内源性改善和对外输出型控制

对内。内源性改善就是我们在情绪上从内心出发点的源头去控制调适情绪。

回想一下,我们得到意外成就时、遭受重大挫折时带来的大喜大悲的情绪浮现,是不是因为来得太突然、总来没想到过?这种情绪上的波动本质就是因为超出我们已有设想、是意外,而它突然发生让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会这样,所以就带来了突发的情绪波动。

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解决“来得太突然”的情形。首先在工作中的各种任务、各种职场情形,要有最差打算和最好打算的思维,也就是做这件事、面对一个情形时,提前去思考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最差的状态是怎么样的,然后在遇到这样的情形时自己如何面对处理。

一个同事打算去提晋升。在他以往任职时他也经历过自己提晋升的诉求,在被拒绝后不知道如何面对,觉得自己不受认可,所以每次都是在提晋升失败后很沮丧、失落、自信心受挫,最终受不了而提离职,最终反而被领导认为是用离职绑架。

而这一次他提晋升也提前想清楚了,如果领导同意,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己有业绩、有能力,理所当然。如果不同意,那么问清楚什么原因,如果能说服得了自己,那么这些原因就是他后续去突破和想办法改善的,最差也就是如此。

最后他去提晋升后,仍旧被领导拒绝了,但是他情绪影响并不大,而是能够沉下来理性的和领导交流沟通,不会产生情绪的波动而做出不受控制的操作。


其次,除了在应对事务上的提前思考最好最差外,还有一点对内的方法是要建立让自己冷静的习惯。如果事情来得太突然,超出预料,没有办法预知最差最好状态时,这时候我们学会让自己刻意冷静。刻意冷静最好的方法是遇到事情停顿一分钟,绝大多数场景再急迫1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掌握到信息后在这一分钟内不要做出反应,而是思考三个问题:正常步骤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么做有什么风险、风险自己是否能承担。

比如我曾经接到诈骗电话说我家人出车祸住院需要马上汇款,当时接到这个电话自己如雷轰顶耳朵嗡嗡的,一片空白。

在即将要汇款时我停顿了几十秒思考了一下,正常步骤应当是先给家人打电话,如果联系不上要马上联系家人可能在的几个可能在身边熟人的电话,风险就是等待的时间可能就耽误诊治但是这个过程也许就几分钟,对于几分钟的耽误,对仅仅是等待打款的过程恐怕并不急着几分钟,这样的风险还是能够承担的。

而后也就因为这样的情绪控制避免了损失,在职场上遇到的大事小事,也不会急于一分钟,多花一分钟思考一下,那么能避免很多情绪带来的行为过错。

长期看来,把这种遇事冷静思考保持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自身的行为方式就会显得很稳重得当。

对外。情绪的对外输出则是通过手段控制自身情绪的外扬,从而让自己外在看上去是冷静、稳重的,不会喜形于色。情绪的外扬控制,最好的体现方式是养成情绪表达的“降级”的习惯

比如公司临时通知因为台风放假一台其他人都欢呼,而稳重的人就微笑,比如自己跟了很久的客户最后一刻还是不和你签约,以前的你是垂头丧气,而现在只能表现略微皱眉。

所以,在面对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是学会把情绪的外在表现往中间靠拢。

情绪的表达降级不是情绪降级,而是让情绪对外的表现出来降级,让他人看上去你会更显得稳重,至于情绪真实的影响,需要自己有情绪宣泄的方式。


2、表达的稳重呈现

稳重还有一方面体现在表达上,一个人说话表达特别的快,那么也很难把他和稳重放在一起。日常工作我们心中常常定义稳重的人,也往往说话不那么快、有节奏感,这就是因为表达的稳重体现有他其中的要素。稳重的人表达常常有这几个特质:慢、稳、准。

慢是指表达的速度要适当的慢,至少是不能快速表达的。要做到慢,一个是字数、一个是停顿。每秒说出的字数控制在6-8个是比较好的字数容量,长期练习控制语速。另一方面,就是表达中要能够有停顿,突出重点、呈现语言的情绪以及估计他人的理解。

稳则是表达声音上要体现出“稳”,这就要求表达的情绪上要有所控制、其次是表达的音调起付、音量上要稳。这就决定在音调上的起付要有所“收敛”,不能过高过低,这同样参考“情绪降级”。在表达中不带入情绪也是不对的,但是情绪的过度引入则是在表达中情绪不受控制的体现,所以在表达上情绪降级仍然是一种方法。然后发音上做到声音厚重、有力,这也是一种稳重的体现。

准则是表达的精准。拖沓的内容、发散的表达都显得个人思绪浮躁、混乱,对于稳重形象的塑造仍旧扣分,所以表达要能够聚焦问题、聚焦观点、有逻辑,同时表达上做到惜字如金,不多说,但说的都是关键点。

3、心态变自信稳重

自信是一种心态,自信的心态才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候不惧怕,从而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让人觉得稳重。

自信并不是在有绝对实力的时候才有的状态。在面对问题即便是能够坚信拿得下来时,缺乏自信的人也会对自己有所质疑,所以自信和能力无关,其实完全是一种心态。

很多人的不自信,主要是怀疑自己,这种怀疑可能是源于以往经历、可能是源于以往同类工作对自己的否定等等,但都是建立对自己的影响否定上。

所以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思考问题时不去带入自己自己,而是单纯的思考解决方案。

比如领导让你在年会上台发言,很多人胆怯并不是讲不好,而是顾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和其他人做对比等等导致缺乏自信,这些都是把自己放入场景,而跳脱场景出来思考讲什么、怎么讲才是正确的方法。

其次心理暗示自己,用以往自己成功的场景来暗示自己可以,自己能行,这是构建自信的路径。同时放下自己对成就的执念,失败又如何?失败是一种常态,每个人都会高频度的遇见,失败不过是下一次的重新开始,放下执念,也就放下自己。

以上,让自己外在变更稳重,总结起来三点:

1、情绪的内外控制:对内(极端结果+冷静的习惯)+对外(情绪降级)

2、表达的稳重呈现:慢+稳+准

3、心态变自信稳重:构建自信


以上观点,请参考。
关注@职场教练李麟 ,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十四年职场经验,职业生涯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职场老司机,用过都说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p5ID28BMH2_cNUgT0-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