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人家这才是专业的”:职场专业感塑造,是获得认同的起点

2019-12-07     职场教练李麟

最近一个朋友因为要找猎头公司合作,故接洽了一些猎头机构。

猎头机构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有一个说法叫做:有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开猎头公司了。这说明猎头公司起点门槛很低,因为没有预付款要求,是按照推荐成功人选入职后收费,所以大量的猎头公司都先去谈下合同,然后能否交付、交付质量怎么样就先不管,最终导致市场上充斥了大量质量下乘的猎头公司。

朋友在接触的猎头公司中,有一些就是典型的低质公司,公司的宣传资料很拼凑、案例经不起推敲,做市场的BD对接下来甚至一问三不知,朋友说这些公司很不专业。

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朋友说的“专业”是什么?是什么东西营造、构成了这种专业的感觉?这种“专业感”又对商品买卖、职场中的互动起到到什么作用?


关于专业感

我这个朋友在接洽了不专业的公司后觉得不合适,主动在网上去找了国内外著名的猎头机构,甄选后选择了一个更贴合他们行业属性的猎头公司。

我朋友主动去电后,从电话那一端的客服接洽、再到下一步骤专业BD的沟通对接、再到职位需求的访谈、以及后续的项目经理对接等等,给朋友的体验就是“专业”,最终他选择了这个专业的猎头机构,尽管对方要求支付预付款(预付款在猎头圈子中是少数情形,只有大猎头公司、强势猎头公司才能谈定这样的条件),而没有选择那些连预付款都不要的公司。

他说不专业公司不要预付款,但是可能会浪费他更多时间。

用他的话说,专业的公司让他感到信得过、即便有要支付预付款这样的苛刻条件,但是也觉得那是一种保障,这种感觉就是一种专业感。专业感的塑造能够让他人、让客户、让上级、让同事更为信赖、认同,让接洽的人更愿意为具有“专业感”的人或产品买单。

比如我们在花更多的钱购买一个品牌产品时,它相对于其他没有品牌的东西来说,虽然更贵,但是更值得信赖,因为大品牌放心,品牌的更深层含义也是“专业感”。

所以在职场中构建自己的专业感,能够让协作沟通处理工作事务更容易得到他人认同、支持,在产品销售推荐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他人信任,在求职过程中专业感则能提升自身评价分数,得到企业青睐。


如何构建自己的专业感

专业感是一种感觉,感觉则源于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来给接受者构建出立体、复杂的专业画像。要构建出专业感,细分出来会由这样3个因素维度构成:技术专业、形象专业、素质专业

1、 技术专业

技术上的专业是专业感的前提,在专业领域的技术上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他方面的专业都是多余。要做到专业感在技术专业方面需要做到:

技术逻辑严密:在呈现专业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时,其技术上逻辑要严密,不能有漏洞或者“总感觉哪里说不通”的感觉,否则就会被质疑。

在超市遇到一个推销牙膏的业务人员,他说他的牙膏富含某某成分,这个成分是天然草本植物能够压制炎症,所以能够很好保护牙龈并美白。

我回过头来思考逻辑,天然草本成本压制炎症能够保护牙龈是合理的,但加也能美白就出现问题。他的前置条件本身是能够压制炎症,最终得的结果才是保护牙龈和美白,换言之他的逻辑就是压制炎症所以保护牙龈和美白牙齿,而牙齿美白和压制炎症是没有关联的,显然这样一思索就有所漏洞。并且有一定健康常识的话,我们也知道,牙齿美白主要是磨料在起作用。

最终因此我对他的感觉和评价是逻辑不对、自己并不懂产品是在忽悠我、没有专业感,所以我不买他的产品。

具有说服性:眼见为实、专家说、看得见的数字对比是人们普遍获取相信的依据。所以在任何销售呈现、沟通影响中展示案例证据、权威专家的观点、以及相关的数据对比等等,是最有效的建立信任的方法,而建立信任也就是专业感的目的。这在日常很多人的职场活动中也被时常应用。

专业但不让人费解:有些人会误认为专业就是用专业词汇,说一下而别人听不懂的词汇。这样的专业他人听不懂,听不明白,则不会被说服,至多不会质疑你,但是仍旧无法被接受。所以需要有专业词汇的同事,又要兼容他人,能够在一些专业词汇、展业技术方面进行调整适配他人。

我母亲在购买商业保险时,专业的保险机构推销介绍重疾险和医疗险时,简要的说重疾险是确诊就赔钱、不管你钱如何用,而医疗险则是要先自行支付后拿到发票凭票审核费用报销,费用使用有标准。这样的介绍规避了使用保险领域的专业词汇,对于我母亲的认知有了很好的兼容,就更容易让他明白和接纳。


工具资料:在向客户进行方案呈现时、在销售产品时,我们很可能都会用到一些宣传单页、PPT,甚至在面试时我们都会递上简历,这些工具资料的展呈现效果同样让接洽者感受和体验我们在自己领域是否专业。

公司请了一个咨询公司来做管理咨询项目,在前期各方面的沟通、汇报都OK。在到项目尾期最终方案报告的呈现时,咨询公司的PPT编辑简陋、排版很不美观、甚至PPT上还有从模板下载源网站的水印,作为客户我们公司的LOGO从头到尾也没有任何呈现。

虽然咨询的方案和过程还不错,但是最终老板对咨询公司的评价感觉仍旧“不是很专业”。

不仅仅PPT或者宣传单页等等,只要是在职场中传递个人信息的任何文件载体都是属于专业性的工具资料,而工具资料的呈现则需要从专业化方面的准备,包括LOGO、排版、美观、字体、用语、称谓等等都需要有规则所循。

比如给客户发送的邮件,要构建专业感,则必须要用公司后缀的邮箱不能用私人邮箱,邮件的收尾要“顺祝商祺”、签名档要写贴包括公司logo及简介的个人电子名片、字体微软雅黑、字号中等等。


流程严谨:在业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是对方容易退让、能够讨价还价越是感到对方逾越凌驾于对方、越是会降低对方的尊重,反而能够坚守底限、所有的流程都有既定的规则时,则会有强烈的专业感。

在产品买卖的时候如果发生杀价,卖方会有商量商讨过程、折扣需要申请等等,都是整个环节的严审把控,给人感觉严谨。而一个不专业的公司则会在杀价上直接当场来讨价还价,当做一件很随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决策价格的事情,最终买方就会对卖方在各方面形成一种不够专业的感觉。

2、 形象专业

二手房中介行业也是入门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有很多小中介机构一个门面几个人就张罗起来,人员参差不齐。但是行业内少有的几家大公司比如链家这样的,给人感觉有不同于小中介的专业。

在接触中,链家会因为整体的外在形象、着装、礼仪、谈吐等方面给人营造出一种正规军和杂牌军之间的差异,这也是一种专业感。而这形象上的专业感塑造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外在形象:样貌不可变,但是外在着装却是可以包装的。专业的着装会让人感觉对方的严谨、专业。

一个朋友在买房时看二手房,其中一个房源接待的中介是一个中年大妈,很家庭化的随性着装。因为住所在小区所以掌握很多小区房源,就充当一些中介的“中介”,帮忙带客之类的。

没有怎么介绍,朋友匆匆看了下就结束了,朋友说大妈从一开始的形象特征上就没有给他“专业感”,以至于后续无法信任能够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也当然不敢把一个上百万的交易委托在一个信不过的人手上。

所以外在形象很重要,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外在形象,是一个商务销售就应该商业着装、是一个公司职员就应该有公司职员的着装方式,衣装是自我介绍的第一张嘴巴。

职场礼仪:符合商务、职场的礼仪,也是专业感的重要维度,不管是面对客户、面对同事。具备符合场景的礼仪,会营造尊重他人的感觉,尊重他人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原则,同时适宜的职业礼仪还给人严谨、严肃、用心的感觉体验,是专业感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职场中“适合”的礼仪重点在于:符合职场场景的礼仪、平等对待等所有人的礼仪等原则。当你能够面对不同高低层级不同能够等同视之、在面对客户大小不同时都能够以礼代之、态度上不会截然不同,这就是专业的表现。

3、 素质专业

个人素养的专业程度则是对接人群在专业以外知识以外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和专业无关,但是构成了他人对自己职业化程度的评价,而职业化又是专业感不可或缺的一种感觉体验。要做到素质层面的专业有2点:

做人姿态:在待人接物方面如果有三六九等的起点,则会给人感觉自己势利、市侩的感受,进而对整个职业化素养形成不好的评价。

比如常常在很多电视剧中看到的情景:店员接待不同的客户,有的客户财大气粗店员点头哈腰,有的客户经济不是很宽裕店员就横眉冷对。这样不仅仅给到被横眉冷对的客户感受差,其他看在眼里的人、甚至被点头哈腰对待的客户都会有同样不好的感受和评价。这种评价就是待人姿态上的区别对待,是不职业化、不够专业的工作方式。

所以在做人、待人方面要做到不卑不亢,面对不同层级的人,接待不同体量的客户时态度上都是统一的,不卑不亢。

做事态度:做事的态度需要严谨细致,否则就给人感觉很业余。

一个朋友带狗狗去宠物医生看病,医生在给小狗打吊针时,吊针管子上有一小段气泡,朋友告诉医生后医生说那个完全没关系。

直觉和常识让我们觉得这恐怕是有所影响的,隔不了多久医生又自己把气泡排空掉,说是有点多怕反渗血。这时候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医院不那么靠谱、不是很专业。

所以在做事态度上需要很严谨,不能有模拟两可的答案,只能有确切的选择。

以上,就是在职场构建自身专业感的三点:

1、技术专业:技术逻辑严密+具有说服性+专业但不费解+工具资料专业+严谨的流程

2、形象专业:外在形象+职场礼仪

3、素质专业:做人姿态+做事态度



以上观点,请参考。

关注@职场教练李麟,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十四年职场经验,职业生涯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职场老司机,用过都说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VR34m4BMH2_cNUg4C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