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同事反感:会搜索才是职场必备新能力,四步提高搜商

2020-01-10     职场教练李麟

为什么职场上开始不欢迎“不懂就问”了

同事A接到领导安排的工作要撰写一个研究分析报告,其中涉及到一些基础理论他没有接触过,就在办公室里面请教大家,刚好我比较了解就大概给他说了一下。然后涉及到相关的信息后续他一直都来问我,问多了后我直接告诉他,这些信息很基础你都可以直接在网上随随便便就可以搜到了,A说搜多麻烦啊,问你多省事。他没有意识到,他省事了,却把我给麻烦了。

因为平时关系相处比较密切也还不错,我就委婉的说:行,那等我有空时候再沟通吧,你等不及可以先查。后来A硬是等到最后一刻,都懒得去自己搜索查阅。

而后,在各种工作中但凡有所不明白的,A都懒得自己去搜去找,而是有问题就逮住其他人问。渐渐的大家也不太喜欢回答他,因为职场上每个人的时间都被填充得很充盈,简单的问题自己不动手,变成张嘴就要,是对他人时间的一种不尊重。

A在这个过程中迷茫了,迷茫为什么别人不愿意说、迷茫自己为什么总算是问题那么多。

早在十几年前,大学刚毕业时候,学校老师、家里人告诫即将要进入职场的我,在职场要谦逊好学、不懂就问。十几年过去,这句话只剩后半句是对的了,不懂就问变成了一种个人能力的“负资产”,甚至让人反感。为什么会这样?

1、因为现在一般信息唾手可得,甚至复杂信息、知识体系也得来非常容易,随随便便在网上一搜就能够获得健全的、丰富的信息体系,而自己懒于去搜而总是麻烦别人,在别人看来,确实就是自己“懒”。

2、他人的时间是成本是钱,任何问题在能够用很容易用搜索就能解决的前提下而去找麻烦他人,就会有种不尊重他人时间的感觉,甚至当问题获取答案很简单别人回答起来需要长篇大论时,这时候对他人不尊重的感觉非常强烈。

我认识一个朋友做HR多年了,但是专业能力一直比较低,在遇到问题时也是不喜欢自己去找答案,而来问我。问的问题要么是一系列非常零散细碎的问题,每个回答起来都很简单但是非常多,要么就是很大很系统的问题,回答起来真是一言难尽那种,关键这些信息都是网上一找就有大量信息的。比如她会在微信问我人力资源的考核工具KPI和OKR分别有什么优劣势,用的时候有什么注意,这样的问题我曾经尝试回答他一下,语音加文字整整解释了快一个小时,而我的解释在网上能找到同样的答案、课程学习,回答问问题后,每每在遇到他提问我都会说你先自己网上查一下。

所以,对于职场人,养成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会去找答案是一种现代职场必备的能力,这个能力就叫搜商。

搜商是什么

搜商是和智商、情商一样重要的职场新能力,之所以新,是因为搜商是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数据及硬件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新能力,而它能被定性为重要能力,更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数据获得非常容易,并且如果丧失这样的能力则会比他人在信息获取上慢,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很多必要的工作中完成效果甚至完成任务本身都受到影响。

搜商和情商有一些相关,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懒”,遇到问题就开口,却往往忽略换位思考,没有去想麻烦别人所消耗他人的成本、自己的懒让他人抵触甚至反感的感受,这样看其实是一种情商上的缺乏。

但除了和情商上的关联性以外,搜商还是一种能力,包括搜的习惯、搜什么、怎么搜等等,这几个方面组合起来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会搜的能力、会搜的互联网时代职业化的素养。


如何提高搜商

1、 构建自己的“搜索”思维及习惯

遇到问题时我们喜欢开口就问,那是一种习惯。但往往这样的习惯背后一个是“懒”,一个是忽视所麻烦人的时间成本。

它和我们日常闲聊中对一些简单信息的询问不一样,缺乏搜商的情形是对于一些必要信息的获取没有搜索的底层动机而选择问,比如工作中的技能、比如一些必要信息的掌握等等。

搜商的第一步就是思维问题,我们觉得找别人咨询更方便,恰恰零散的信息或者复杂的问题往往容易花费他人很多时间,尤其在职场上的询问,薪资都是可以折算成为时薪计算的,占用他人太多的时间来替代你笨可以自己搜索到的东西,那性质上相当于对他人财富的打劫。

所以搜商的第一步,任何系统性知识、解决方案、或者零散碎片的知识信息,你能够自己查询搜索到的,都不要是随意劳驾他人靠大脑输出。

有个朋友对我说,很系统庞杂的内容网上查阅信息太多了或者看不明白,这样的问题请教他人也可以吧,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占用他人成本,并且很多时候别人其实不太愿意只是不好说出来。更多时候现在是很少有内容信息网上查不到的,只是自己不愿意花时间,本质上还是想花别人的时间,不想累自己。

所以但凡是自己研究一天内能够搜索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如果超过一天都不能解决的,那么请教他人也是个系统性的知识输出,要么请他人吃个饭,要么给个红包。但搜索解决仍旧是最好的答案。

其次任何问题再发现不会时,当你要开口提问前先停留几秒钟提醒一下自己,自己先尝试搜一搜能不能找到答案,或者能不能找到线索自己根据线索找答案。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才能告别“不懂就问”的习惯。其实内向的性格的人大多数搜商会比较高,因为内向不太爱给别人添麻烦,遇到问题就自己想办法解决。

2、 搜索渠道建立

我常常遇到一些同事朋友在遇到问题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问他们怎么搜的,他们说百度。这是搜商这种能力的不足,搜索仅仅局限于少数的渠道,不能整合大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源、找不到信息的端口去对接上。

15年时候在云南工作,那时候有一个很热的互联网热点事件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离职信。当时任职公司老板经营旅游地产,有的产品很适合这个离职信的主人,老板让帮忙联系他看看有没有雇佣合作或者商务合作的机会。仅仅是看到这样一封离职信,要联系到本人感觉挺难。

当时还没有搜商这个概念,但是互联网各种检索数据端口已经很成熟,通过百度找到一些新闻源,了解到这个离职信的主人叫做顾少强,是在某地学校担任的教师,然后还到了大理去邂逅了文艺人。

整合到这些披露的信息后,通过招聘网站任职企业(学校名字)、职位(教师)没有找到其本人的履历,但是找到了同一个学校老师的履历,下载了简历后这样就能通过老师打听到期本人,同时在当时的朋友网(腾讯旗下实名社交网站)通过姓名、城市、职业等信息后找到了其本人,并且看到其长期活跃,就加好友,隔天就通过建立起了联系。

通过不同的通道、不同的方式都找到搜索的目标。

这就是搜商中的搜索渠道能力,对要查询搜索对象的属性能够进行拆解,然后对网络各类检索渠道很熟知,然后依据关键属性进行大量的搜索检索,最终的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很多人把搜索信息仅仅停留在百度搜狗,而这样的搜索往往信息庞杂效率很低。但如果你知道搜索专业知识可以在知乎、头条,搜索人群可以在实名社交网站、招聘网站,你就会发现搜索内容的垂直化渠道会解决了搜索效率和质量的问题。

要做到对搜索各类渠道的熟悉应用要做到:

互联网的高度粘性:高度的粘性来自于日常网络使用的高频,一个脱离网络的老年人,遇到问题当然不能够无法透过上网去解决,甚至于在网站搜索到的信息都无法鉴别是广告还是有效内容,而长期浸淫在网络世界,对各种具有搜索属性的网站能述职使用那么才能够在搜商上达到一定高度。

网感强:网感是依托于长期在网络上的生活搜产生的“感觉”,有了网感你会发现不好找的东西会有其他解决的方式,比如网络提问、文献文库查阅,甚至于常规渠道找不到会有其他渠道或者路径去实现。当然,网感也是互联网高度粘性下的产物。

常规搜索渠道熟悉:必须对主流的搜索渠道非常熟悉,熟悉不是使用几次就OK,而是使用后对各个搜索渠道的搜索方式、显示属性、特点等了如指掌,这样才能鉴别信息的有效程度,也就更有效的选择适合的搜索渠道,比如搜索一些生活知识更适合在小红书上面,比如搜索一些深度知识知乎、比如提出问题获得解决知乎、悟空问答等等。

了解小众搜索方式:有很多小众信息是一般搜索渠道所无法检索到的,比如一般的搜索引擎是搜索不到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内容的,但是公众号已经沉淀了大量的信息,是个体量很大的信息渠道,而在搜狗里面有个微信搜索功能,其搜索出来的都是微信公众号内的内容,再比如要搜索一个人的背景,在实名社交网站如领英、脉脉或者招聘网站就能搜索到,但百度就很难有确切信息。


3、关键字

搜索的成败与效率很重要的一点还来自于对搜索对象属性的分析,得出搜索的关键字,并且这个关键字还要基于所是使用搜索网站渠道的操作特质。

比如通过招聘渠道去搜索某个人或者某类人,那么其职位、任职公司、性别、工作年限等是搜索的属性关键字。

在主流搜索引擎搜索某个系统知识技能时,知识技能的名称、应用场景就是搜索属性的关键字,比如FABE在营销场景应用、比如新个税方案下社保如何抵税等。

搜索属性关键字构建有三步:

要搜索对象的关键字提炼。一般简单的信息检索信息直白明了,比如鲫鱼的做法,那么简单直白的搜就可以搜到,但是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或者内容很长的问题,就需要进行内容关键字的提炼,比如要搜索华为OKR绩效考核员工的感受体验如何,那么华为、OKR、员工就是关键字,把搜索中核心不可替代的内容并且是实词留下,那就是关键字。

不同搜索渠道的关键字使用。比如在不同的渠道搜索某个人的信息,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的话就主要搜人名。因为重名人很多,会在加上地域、行业、职位、公司等,搜出来会聚焦于指定人的新闻,而如果到了社交网站或者招聘网站,那么搜索除了人名以外会有更多的招聘属性的关键字包括性别、职位、公司。

关键词同义词的换用搜索。有的关键字会存在同义词或者多种叫法情况的,那么在线上就可能存在多种不同叫法的信息存在,为了避免信息的遗漏,在搜索中发现信息资源不足情况下,可以把同义词或多种叫法的重点关键字进行调换来搜索。比如要搜索“年底加薪应该怎么给老板开口”关键字加薪就可以换成涨工资、加工资等。

当然这是在信息知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本身单个关键字就能找到足够信息,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关键字交叉组合搜索。在不同渠道有可能检索信息非常大量或者全部关键字使用后检索出来内容太少找不到需要的内容,那么交叉组合使用检索的关键字,则会能不同的检索内容。

4、 复杂信息搜索路径及信息整合

很多时候我们要搜索的信息往往比较复杂,而复杂的信息搜索的时候很可能是无法直接得到答案的,这样就需要有搜索的路径规划及信息整合。

路径规划如同弄前面案例所说的,比如如搜索一个人,要能联系到他就要找到联系方式,直接搜人名及“电话”那么恐怕是无解的,那么可以通过搜索新闻获得其姓名实名网站添加建立联系,这就是实现的路径。每个步骤都在不同的搜索渠道中去获取部分信息,最终得到需求结果信息。

而信息整合则是要将需要检索的信息进行拆解成为多个信息,然后检索到不同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

比如曾给一个求职者做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他想要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跨行到金融分析师,需要给他做职业发展路径。

而这样的问题再搜索上几乎很难直接找到答案,甚至于其中金融分析师本身任职资格、企业用人标准都是非常庞大的信息。

在搜索相关信息时,在各个不同的网站搜索金融分析师要的学历基础、证件、行业经验、能力素养要求,然后查询各种证件考证的要求比如CFA、CPA等,所有的信息加起来有近十来个板块,搜索到所有的信息后全部整合起来,梳理出来的结果才是自己需要的最终答案。


以上总结一下,要建立提升自己的搜商能力,需要四个步骤方法:

1、 遇到问题不要随意发问,而是自己尝试搜索,建立自己的搜索习惯与搜索意识。

2、 多使用各种搜索网站,对主流各类网站多使用,掌握各种搜索渠道。

3、 搜索关键字的提取及在不同渠道、不同组合下的关键字搜索。

4、 复杂信息的搜索路径规划及搜索信息的整合输出。

以上供参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KuulW8BxtCz63RLKx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