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始于《黄帝内经》时代,是经典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择时施治”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其作用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
三伏贴,是中医的独特疗法,是冬病夏治疗法中的主要方式。在三伏天敷贴于有效穴位,达到增强机体功能、有效预防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那么,三伏贴贴敷后应该注意哪些呢?
贴敷时间
成人贴敷不能超过6个小时,而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是2个小时,年长的孩子是3-4个小时。
一般,6个月至1岁年龄的小儿反复咳喘或感冒三次以上,方可选择敷贴治疗。
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快,效果也较成人要好,贴敷时间一定不能过长。
贴敷后多久可以洗澡
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但一定要用温水,这样才不会影响疗效。
贴敷反应
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
取下药膏后,若出现灼痛现象,可涂抹 “万花油”,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严重者,需要前往医院缓解。
贴敷期间
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食物。
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不宜呆在有空调的房间。
三伏贴效果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
如果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
三伏贴注意事项
1、不要吃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的东西;
2、孕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过敏性体质者,禁止贴敷。
3、皮肤过敏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者、带有心脏起搏器者,禁止贴敷。
4、伤口及溃烂部位,禁止贴敷。
自己购买三伏贴后应如何使用
1、清洁皮肤,局部穴位常规消毒,把药贴在大杼、肺俞、心俞双侧共六个穴位。
2、时间:在农历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敷贴,每次4-8小时左右。
3、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每伏的第一天阳气最旺,是最佳贴敷时机。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