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十来天就入伏了,三伏天是热的标志,气温攀高,各种健康问题也接踵而至,但这个时节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想要借天时改变体质的人群,需要提前做功课准备了。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0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伏天儿”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人也宜伏不宜动。
冬病夏治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天治疗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阴病症,如咳嗽、鼻炎、哮喘、畏冷怕风、体虚易感、宫冷不孕、虚寒性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大多是因机体阳气不足,加之有寒邪潜伏于体内,所以到了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内外因相加就容易引发“冬病”。
冬病夏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因为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阳气应于自然界旺盛之阳,气血运行偏浮于表,肌肤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敷、针刺、拔罐等更容易通过穴位经络直达病灶、调理脏腑。是利用天之盛阳,辅助人体阳气,两阳相加,使体内阳气充足,以增强抗病御寒能力,驱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从而达到调理疾病或“治未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除中药贴敷,还包括艾灸、饮食疗法、拔火罐、日光浴等热疗法。冬病夏治所治疗的都是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治疗效果一般要到冬季才能显现,一般来说,治疗周期要坚持三年以上。
药物外擦
冬季易犯的冻疮等最适合夏季用擦疗法调理,一般用新鲜中草药炮制的酊剂或生姜、大蒜等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8分钟,每天3~4次,连续一周。建议睡前用药,这样减少出汗,药效能保持更长时间。若在擦药期间再加穴位贴敷一次,则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等作用,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拔罐、针刺
拔罐以罐做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牵拉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效果,多用于冬季好发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肩痛、背痛等。
三伏灸
艾乃纯阳之草,能通十二经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再借助三伏天旺盛的阳气,让药性透过开泄的肌肤腠理直达病灶,排病扶正祛邪、强壮机体。
调理脾胃可选择神阙、中脘、胃俞、足三里;
痛经、月经不调可选择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
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选择孔最、太渊、肺俞;
肩颈腰腿疼的直接灸患处(疼痛点)即可。
艾灸前后可以喝点温水;艾灸时要注意避风,同时要全神贯注,感受身体的渗透感;艾灸后6小时灸处要避免接触湿和冷的东西。
三伏贴
早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类似三伏贴的记载,清代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中已有夏月三伏中药外敷治疗寒性哮喘的记载:“哮喘……,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净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半两……敷肺俞、膏盲、百劳等穴……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目前所用的三伏贴方法和药物基本上参照《张氏医通》,选用细辛、白芷、肉桂等扶助阳气或辛温走窜的药物,但也会根据患者地域、体质、疾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剂量及贴敷穴位。
想采用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的人群,最好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贴完,因为一天中上午阳气初升,此时贴敷效果最佳,一个完整的三伏为一个疗程,建议至少连续贴敷3年。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神药,严重过敏体质、皮肤有破损者、阴虚火旺、孕妇等人群都不适宜贴敷,有需求可以提前找专业中医师辨证。
此外,还有日光浴、温泉等三伏养生热疗法也备受欢迎,大家可以加入我们的三伏贴训练营,详细了解
正在报名 | 三伏养生训练营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7月2日扫码报名
活动时间:7月3日至7月7日
活动方式:线上社群,老师指导,陪伴式学习
3大福利,入营即享受
入营福利:邀请2人进群(不退群)即可领取红豆薏米茶1盒
专业内容:系统全面的三伏养生课程,包括三伏天如何祛湿、怎样进行冬病夏治……
抽奖福利:群内每天免费抽取健康好礼,益智仁十珍膏、健胃消食贴、商城优惠券等你来抽。
入营方法:关注“上医仁家”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若有相关症状请先咨询中医师,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效果更佳。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吴王群.王世彪.《冬病夏治三伏灸,借助天时疗旧疾》.【M】医师在线.
【2】李尤佳.《冬病夏治方法莫拘泥》.【M】健康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