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养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中医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生。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最耗气血的四件事,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情绪不良
不良情绪,对人体气血消耗是最大的。要知道,我们每个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
不开心可按膻中穴:《黄帝内经》记载“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所以,喜是对人体最有益的一个情绪,“膻中者,喜乐出焉”这个穴位是主喜乐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多按按。
忧思过度可敲太白穴:脾主忧思,如果总是控制不住想东想西,忧虑过度,可以经常敲打、按摩脾经上的穴位,如太白穴。忧思过度导致的失眠也可以尝试敲打太白穴。
悲伤困扰调肺经:肺主悲,如果想要调节悲伤情绪可以敲打、按摩肺经上的穴位。
怒气冲天常按太冲穴:经常发怒会引发很多严重的疾病,如脑出血、冠心病等。肝主怒,怒不可遏时一定要多按摩肝经上的穴位,尤其是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肝脏上的所有失常都可以在这个穴位上找到蛛丝马迹,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可以排解郁闷、盛怒之气,使人心气平和。
二、熬夜无度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很多人在经常熬夜后就会出现气血虚弱的情况。
中医认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养阳的时候,长时间熬夜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身体的各个脏器都可能出现问题。
还要注意一点的是: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也不建议早晨空腹的时候洗澡。
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最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
三、饮食不对
01 饮食不节
任何食物包括营养品并不是多吃了就对身体有好处,也并不是多吃就都能充分吸收营养。饮食不节制、吃饭过快、狼吞虎咽,导致食物大块地囤积在脾胃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气血去消化食物。
02 重口味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酸、辛、苦、甘、咸五种味道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辛辣甘肥过多,耗气伤神。
03 不食五谷
俗话说,五谷杂粮最养人,很多人饮食过于精细,殊不知五谷是最养精气神,也最养气血的。
四、节奏太快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人民工作生活都讲究要“快”,但要知道,快也意味着“剧烈的消耗能量”。
而慢,才是蓄积能量的状态,是补养气血的最佳方式。
气血亏虚一般会导致人体产生失眠、头晕、耳鸣、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胸闷、咳嗽、哮喘、四肢无力、冰冷、面色萎黄、长斑、腰酸、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