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性低血糖、反覆便秘,竟與神經病變有關……

2019-10-22     醫脈通神經科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導讀:糖尿病神經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見,高血糖引起的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以及周圍神經,而周圍神經病變(DPN)更為常見,但這些患者中有30%-40%的人沒有自覺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眾多,其有不同的分類,如果按照神經功能障礙的性質來分,可區分感覺性、運動性及自主神經性神經病變,這些病變給患者帶來不小的麻煩和困擾,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糖尿病形形色色的那些周圍神經病變。

感覺異常

在DPN的分類中,遠端型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一種臨床類型,其中以感覺障礙為主,患者常常表現為雙側肢端麻木感、針刺感、蟻行感、燒灼感;有的患者表現為感覺減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襪套,對冷、熱、觸、扎等刺激不敏感,而有的患者則表現為感覺過於敏感,甚至連被子的壓力都會讓患者感覺疼痛難忍。

感覺症狀的具體表現,與受累的神經纖維大小有關。如果受累的主要是細小纖維,那麼以疼痛和感覺異常為主。疼痛症狀往往在晚間有加劇趨勢,影響患者入睡。如果是溫感、痛感障礙加重,可以導致患者燙傷,足外傷未知引發嚴重足潰瘍和感染等,繼而引發嚴重後果。

如果受累粗大纖維,則主要影響關節位置覺與振動覺。患者會出現步態與站立不穩的症狀,特別是在光線不佳的環境條件下,也就是所謂的感覺性共濟失調,會增加患者的跌倒風險。當患者手部症狀明顯時,翻書頁等簡單動作會發生困難,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臨床上,細小纖維的病變相比粗大纖維病變更常見,但患者往往同時存在兩種纖維病變。但這種混合病變的情況下,各種深淺感覺障礙所表現出的「手套」或「襪子」的長短(高低)是參差不齊的,一般位置覺與振動覺障礙範圍最長,其次是觸覺障礙,而痛覺障礙範圍最短,如果各種感覺障礙的手套-襪套型分布完全相同,則需要考慮患者是否有癔病傾向。

無痛性心梗

有一位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沒有明顯的冠心病症狀,但突然發生了心肌梗死,這種無痛性心肌梗死讓這名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沒有任何徵兆,血管在逐漸阻塞的過程中,機體沒有發出明顯的警示信號,而延誤了疾病的早期治療,這便是自主神經病變導致的後果之一。在一些病例中,一些患者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比如氣急、無力與短暫的心律不齊,應該引起重視。當然,無痛性心肌梗死也可能是其他病變導致的。

胃腸功能紊亂

當支配胃腸的神經發生病變時,患者可出現胃蠕動減弱、排空延遲,醫學上稱為胃輕癱,患者表現為胃部脹滿、噯氣,呃逆甚至嘔吐,這種累及胃腸道神經的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胃輕癱不僅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導致血糖控制變差,因為胃排空延遲,導致碳水化合物吸收與口服藥物的吸收和胰島素注射作用之間在時間配合上發生不合,不僅高血糖不能很好地被控制,還可能引起低血糖。

此外,腸功能紊亂可引起頑固性便秘、腹瀉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一般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情況更為常見,這主要由於大腸的動力降低引起,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能一周只有一兩次大便。

無反應性低血糖

一般情況發生低血糖時,會引起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與皮質醇的大量釋放,從而產生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症狀,如出汗、顫抖、心動過速、焦急與心悸等,這時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嚴重後果發生。

而當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經內分泌障礙時可發生無反應性低血糖,尤其在1型糖尿病長病程的患者中,針對低血糖症的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反應出現障礙,可能發生嚴重低血糖症但毫無預警症狀。針對這樣的患者,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時要注意醫源性低血糖症,同時避免選擇低血糖風險較高的藥物。

累及泌尿生殖系統

當支配膀胱的神經受累時,可引起膀胱感覺喪失,膀胱內尿量累積到1000毫升或者以上而患者毫無尿意,排尿次數減少;另外,逼尿肌功能減弱,引起排尿無力,尿瀦留等,可增加細菌、真菌感染的機會,嚴重的逆行性感染會危及腎臟,引起腎功能迅速減退而出現尿毒症。在男性,周圍神經病變還會引起陽痿等性功能障礙;女性患者則會出現月經紊亂、陰道乾燥、性慾冷淡等。

皮膚出汗異常

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時還可能導致體溫調節和出汗異常。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的人會出現出汗障礙,而患有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中,83%-94%的人存在出汗障礙。出汗障礙會造成皮膚變得乾燥,尤其是腳部皮膚乾燥容易裂開,會導致潰瘍發生。而四肢無汗,會導致上半身及面部多汗以達到散熱的目的。

小結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謂是引起多種多樣的症狀,本文對幾種典型常見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進行了描述,但是這些症狀如果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並不一定就是神經病變引起的,因此在診斷時要排除其他的可能病因。

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因治療,比如控制血糖、抗氧化劑和營養神經的藥物,此外擴張血管和改善微循環的治療措施;另一方面則是對症處理,比如針對疼痛以及自主神經相應症狀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範(徵求意見稿)[J].中國糖尿病雜誌,2009,17(8):638-640.

[2]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3] 許曼音主編.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M].糖尿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dcs9G0BMH2_cNUgZ-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