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上旬,「不明肺炎」報告伊始,迅速從武漢波及全國。作為戰「疫」一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即在科室主任胡波教授的指導下,開始重視監測觀察每位患者的體溫及肺部情況。
圖1 神經內科主任胡波教授宣誓請纓
專家簡介
靳慧娟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專委會委員湖北省卒中學會理事
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十餘篇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FAST團隊
2020年1月3日,一名武漢籍住院患者出現發熱。科室高度重視,立即開展相關檢查,同時進行有效隔離。當該患者臨床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預示著科室的抗疫戰役正式打響。疫情就是命令,胡主任及時聯繫患者轉科,並積極向醫院領導彙報及分析新冠肺炎傳染的嚴重性。同時,科室立即開始對在院患者進行排查及疏散,協助外地患者安排落實當地床位,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於1月20日之前疏散在院患者及家屬600餘人,且有效做到零感染。
作為協和醫院神經內科FAST團隊(卒中閃電行動隊)負責人之一,我也立即帶領FAST團隊進入抗疫戰時狀態。由於疫情來得猝不及防,且恰逢春節假期,防疫物資的匱乏,門診量的激增,以及對新冠肺炎的陌生……這一切對於我來說,算是從醫至今面對的最大一次人生挑戰。
圖2 神經內科FAST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FAST團隊。面對疫情,我們理當衝鋒在前。」這是胡主任賦予FAST團隊的使命。既然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必將成為無數「逆行者」中的一員,就應該不畏艱險,向光而行。疫情期間,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FAST團隊成員陸續被派去支援隔離病房、發熱門診,團體其他成員依舊堅守崗位,支援結束的成員按規定解除隔離後,也立刻投入到FAST工作中去了。我們FAST團隊在疫情期間,共溶栓治療了39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經治療後均預後良好。
圖3 神經內科同仁奮戰在抗疫一線
在抗疫最艱難的那段時期,很多患者由於交通工具受限,不能及時就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及時開通了網絡醫院為患者提供線上問診。在倒班休息時,我為患者提供線上診療服務。儘管繁重的卒中綠道保障任務已讓我身心疲憊,但是面對網絡醫院上那一個個普通的求助患者,看到自己身上的白大衣,我又重新振作起來,積極地投身到線上診療工作中去。我時刻銘記初入醫學院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截止至今,我已經在線接診患者逾一千餘人次。
撰寫學術論文,分享一線診療經驗
疫情期間,為幫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我們團隊在繁忙的一線工作之餘,撰寫學術論文,分享一線診療經驗。
我們在胡主任的帶領和指導下,一起總結思索這段時間新冠肺炎的診療經驗,並查閱相關的國內外專業期刊文獻。截止至今,胡主任課題組已發表相關文獻6篇。其中,以我個人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JAMA Neurology發表新冠病毒神經系統表現文章1篇,並參與撰寫了英文版新冠病毒神經內科專家共識,旨在幫助全球更多的神經內科醫生識別新冠病毒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加強相關的臨床防治。
武漢解封,疫後守衛戰繼續……
4月8日,武漢解封。然而,這僅僅代表階段性勝利。為了這期盼已久又來之不易的勝利,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們的一些同胞在這場疫情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還有一些同胞深受這場疫情的折磨。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在武漢解封之後集中體現。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來不及休整,成為神經內科恢復正常門診的第一批門診專家,為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幫助患者解決疫情導致的心理問題。疫後守衛戰,仍在繼續……
此時,新冠肺炎正在肆虐全球,抗疫戰役仍在繼續。為了保衛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我將繼續努力,砥礪前行!
審批號:CNCT-0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