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全世界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儘管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有了相當大的改善,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對首次卒中後的短期及長期預後知之甚少。本研究調查了中國的10個地理區域,其中包括5個城市、5個農村,目的是評估每種主要病理性卒中類型的復發性卒中的短期和長期風險以及首次卒中後的死亡率。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影響因子 15.873)雜誌上。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研究簡介
該研究為大型前瞻性研究,共納入2004-2008年間中國嘉道理生物庫(CKB)中50萬餘人35-74歲無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參與者,進行了為期九年的隨訪,以記錄卒中首次發作和卒中復發的病例以及病因特異性死亡率。如果參與者在基線檢查時有卒中、短暫性缺血發作或缺血性心臟病病史,則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在研究期間,所有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發生率均按類型記錄(缺血性卒中、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未明確卒中),然後按卒中類型分別評估死亡風險和卒中復發風險。主要觀察指標為28天死亡率、卒中復發、主要血管事件(復發性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血管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研究結果如下:
在CKB招募的50萬餘人參與者中,約49萬無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病史,其中約4.6萬人在隨訪期間發生卒中,其中包括腦卒中36588例(80%),顱內出血7440例(16%),蛛網膜下腔出血702例(2%),未明確卒中1002例(2%)。卒中患者(女性占54%)的平均年齡為59.3歲,無卒中患者(女性占60%)的平均年齡為50.8歲。
城鄉差距大,農村地區的28天死亡率高於城市地區,特別是顱內出血。卒中首次發作的預後較差,缺血性卒中28天死亡率為3%,顱內出血為47%,蛛網膜下腔出血為19%(城市和農村患者的28天死亡率分別為32% vs. 52%),非明確卒中為24%。
圖1 不同類型的卒中後特定年齡的28天死亡率
在首次卒中發作後28天倖存的參與者中,近四成(41%)患者在5年內出現卒中復發(不同卒中亞型的復發率分別如下:缺血性卒中41%、腦出血44%、蛛網膜下腔出血22%、不明確卒中類型40%);首次卒中發作後5年內死亡率為17%(不同卒中亞型的死亡率分別如下:缺血性卒中16%,腦出血28%,蛛網膜下腔出血16%,未明確卒中15%)。首次缺血性卒中發作後,91%的卒中復發類型同為缺血性卒中;顱內出血後,56%的卒中復發類型是顱內出血,41%的卒中復發類型是缺血性卒中。
圖2 不同類型的缺血性卒中首次發作後28天卒中復發、主要血管事件、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估計累積事件發生率
研究啟示
在這項基於中國社區的大型研究中可以看出,成年人群卒中的發病率很高,約9%的參與者在9年的隨訪中發生卒中。其次,預後也很差,近10%的患者在卒中首次發作後28天內死亡,近20%的患者在5年內死亡,超過40%的患者在卒中首次發作後5年內復發。城鄉差距大,在卒中的不同類型中,腦出血患者的短期和長期預後明顯比缺血性卒中患者差,且農村地區明顯不如城市地區。首次缺血性卒中後,雖然28天死亡率較低,但卒中復發的長期風險和死亡率較高。首次顱內出血後,卒中復發率也大多為缺血性卒中,而首次顱內出血後,卒中復發的比例高於顱內出血。
總之,首次卒中後,中國成年人5年內復發和死亡的風險很高。為了降低這些風險,中國需要對卒中的二級預防迅速進行改進。
醫脈通編譯自:Yiping Chen, Neil Wright, Yu Guo, et al. Mortality and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after first incident stroke: a 9-year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0, 8(40): PE580-E590. Published:April,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0)30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