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年一場突然其來的疫情,把我和武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專家簡介
杜厚偉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
曾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進行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有豐富的從事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
登黃鶴樓、吃熱乾麵、品武昌魚、賞櫻花……是我久縈於懷的武漢情結。今年一場突然其來的疫情,把我和武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知不覺,我已來武漢參加抗疫工作20天有餘,感慨良多……
杜厚偉醫生在武漢參加抗疫工作
這段時間,我除了接觸工作上的同事之外,其他的幾乎是武漢本地的患者和志願者。從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中,我體會到了疫情蔓延初期武漢醫務人員無畏奉獻的精神以及患者的艱辛不易。疫情初期很多武漢同仁是在防護裝備不足的條件下展開救治工作的,強度、難度之大可能是史無前例的。其中因防護不足而感染的醫務人員超過3000人,更有像李文亮這樣優秀的醫生不幸犧牲,令人扼腕。但是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當我們到達武漢開始工作的時候,防護措施已經比較完善了。
起初我們剛開始穿上這些裝備時,會有些不適應,尤其是工作數小時後出現如呼吸不暢、頭暈腦脹及其他等不適的表現,同時在進行相關醫學操作時,還會面臨一些暴露風險。然而,我們深知肩上的職責,必須要克服一切困難,救死扶傷,儘快幫助患者戰勝疾病,也不能讓先前武漢同仁的努力和犧牲付之東流。
在診治過程中,大多數患者是樂觀開朗的,但我知道,對於他們在疫情初期遭受的身心折磨,很難感同身受~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伴由於疫情不幸去世,唯一的女兒也在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母女二人間只能通過電話互報平安。老人告訴我,她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的安排,同時也感謝我們醫務人員所做的一切,讓她體會到了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讓她變得更堅強。因此她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與家人團聚。此外,老人還一直囑咐我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平安回家。
這一句句簡單的話語,透露出患者對未來生活的希望。面對這麼可愛的患者,作為醫務人員的我,更加深了對救死扶傷的理解。儘管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穿戴厚重的防護服和護目鏡,但並不能阻隔我們與患者之間的相互關愛。
武漢防疫醫務人員與康復患者合影
其實在參加本次防疫工作之前,我對於志願者這個群體並不熟悉。然而通過這十幾天的短暫接觸,我深深體會到了志願者的艱辛和偉大。他們中有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也有沉著穩重的中年人。他們的話雖不多,但工作起來卻是非常努力和周道。在我們所住的酒店裡面,就有兩位非常憨厚志願者——中年大哥。他們總是笑嘻嘻的,無時無刻地關注著我們的生活,並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貼心地為我們搭配營養餐食;晚上當我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酒店的時候,他們兩個總是在門口微笑相迎,幫我們噴洒消毒水,並附上一句「謝謝」,大哥溫暖的笑容及話語,讓我無數次地為之動容!
還有接送我們的司機大哥。由於防疫工作的特殊性,我們的工作實施輪班制,無論是什麼時候,這些熱心的司機大哥總是在第一時間接聽電話,提前在酒店或醫院門口等候我們,有時擔心天氣原因不能接送及時,他們就輪流一直在酒店門口車裡等候,就為及時並安全地把我們醫護人員送往抗擊疫情的一線。儘管我連他們的名字都叫不出,但他們淳樸的語言、憨厚的笑容和工作時認真執著的態度,讓我終身難忘!
疫情期間,還有許多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大家為了一個目標齊心協力,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眾志成城,才打贏了這場防控疫情戰!正所謂「一地封城千里應,八方馳援結同心」!
審批號:CNCT-00137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7toPXEBiuFnsJQVhx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