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北京的朋友一定被北京的豆汁給雷到了,一股濃郁的餿味,讓很多人難以承受,但是就是這樣一道食物,卻是北京人的摯愛,是早餐必喝的飲料。還有我們喜歡吃的松花蛋,在外國人眼裡,無異於黑暗料理,把雞蛋發酵成黝黑色,像爛泥一樣的,可是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松花蛋又彈又嫩,蛋黃又軟又糯,是人間少有的美味。
這類發酵的食物,世界各地都有,韓國人喜歡吃的辣白菜,越南人喜歡吃的魚露,大眾最熟悉的的麵包、包子等,都是通過發酵,最後烹飪而成的食物。幾乎全世界都在利用這種方式製作食物。
我們為什麼喜歡發酵食物?
什麼是發酵呢?其實就是藉助於微生物,在無氧的條件下把生物體分解的一個過程。我們所吃的,發酵過後的食物,其實是這些微生物代謝後的產物。不同的有機物,不同的微生物,發酵出的食物也是不同的,有些甚至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中毒。
既然有致命的危險,我們人類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呢?
人類利用發酵這種工藝時間很久,最常見的說法是,在我們人類文明誕生後不久。大約在公元前3千年,古代埃及人就掌握了製作麵包的技術。當埃及人把餅做到一半的時候,有部分麵糰留在那裡,過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些麵糰居然變大了,而且烤出來更好吃。於是人們就利用這項技術,製作出了麵包。
雖然早期的人類並不了解發酵的原理,但是很早就學會了運用這項技術。在弗雷德里克《不生不熟》這書當中,作者認為:人類利用發酵這項技術要更早,甚至在190萬年前,他的直接證據就是我們人類祖先的牙齒。
我們人類祖先的牙齒,在190萬年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臼齒變得很小,這說明我們人類所吃的食物變得容易咀嚼了。當然這和我們人類的烹飪方式有關,很多人會想到那是因為我們學會使用火,其實有證據表明,人類使用火是在50萬年前。也就是說在這100多萬年的時間裡,人類有更好的方式,讓食物更加容易咀嚼。
古人類牙齒
現在普遍的共識是,早期的人類已經學會使用發酵這項技術。發酵不同於火燒和水煮,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只要把肉儲存一段時間,這些肉就會變得非常鬆軟,更有利於進食與消化。
早期這些人類的祖先可能並沒有發現這個規律,只是把多餘的食物藏起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些肉不但鬆軟可口,而且味道也發生了變化。可能我們今天覺得這些肉變質了,不能再食用了,但是在這些原始人眼裡,這些肉不但不再用工具切成碎片,而且還非常容易消化。
我們現在看這些變質過後的食物不衛生,其實在我們腸道里的細菌數量達到100萬億個,這個數量是全球人口數量的1.3萬倍,如果我們把這些細菌排成隊,能夠繞地球繞好幾圈。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人體就是細菌的星球。現在所謂的注意衛生,只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我們哪能躲得開這些細菌。
所以這些原始人,吃了這些發酵過後的食物,不但沒有拉肚子,反而讓自己的咀嚼變得更加容易,牙齒變得更小,給我們人類大腦留出更多的空間,這也是我們人類能夠更聰明的一個條件。
發酵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在《不生不熟》這本書當中認為,之所以我們人類會進入農業文明,大規模馴化、種植植物。除了人口密集,打獵範圍縮小,獵物數量減少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想要得到這些發酵過後的植物。
我們現在食用的穀物,不但顆粒大,而且產量高,可是這些穀物在沒有被馴化之前,就像野草當中的種子,不但數量少,而且非常難以採集。相比於大塊的果實,以及植物的根莖等,無論採集還是食用,都是不合算的。
人類之所以馴化這些穀物,就是為了獲得這些植物種子的發酵物。我們最早的杜康酒,就是利用這些穀物釀造而成。在各類植物產區,人們利用各類本地水果,釀造出了各類酒水。
像是葡萄、山楂、石榴之類的,放在一個木頭或者皮革制的容器中,一連放上幾天,再打開的時候,世界上的第一桶酒就這麼出現了。
人類對於酒的痴迷,可謂自古有之,在喝了酒之後,很多人會出現各種幻覺,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羽化成仙了。在歐洲,人們看到,葡萄在發酵的過程中,咕嘟咕嘟地冒泡,最後形成了和葡萄完全不一樣的味道,因此認為這是神賜的美味。
而且人們還觀察到葡萄的生長周期:冬天的時候,這些藤蔓看上去已經死了,可是在來年春天,它們又能夠開花結果,這是死而復生的奇蹟呀!如果喝下葡萄酒,是否就意味著永生呢?
葡萄酒在歐洲是崇高和神聖的,在貴族的宴會、婚喪嫁娶等活動上,葡萄酒是必須品。而且每個階層所能喝的葡萄酒是不同的,精英與下層的葡萄酒,有天壤之別。在中國,祭酒是非常高尚的職業,因為他們能夠和神直接溝通。
歐洲中世紀,由於水源的污染,發酵過後的酒能夠起到有效殺菌的作用,很多病因此就治癒了。因此人們就把酒和治病緊密聯繫在一起,酒成為治病的良藥。因此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酒是安全的,而水是有害的。當然今天這個觀點已經反過來了,歷史就是這麼有趣。
隨著城市飲用水的提高,新藥的不斷出現,人們發現酒能治病的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就像原始人慢慢發現,發酵過後的食物,並不是最健康的。於是在19世紀末期,各國都開展了禁酒令。
為什麼是19世紀末呢?因為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如果是在田莊裡,喝醉了,大不了今天不種地了,可是工廠要求每天都要上班,尤其流水線出現之後,某幾個工人的缺崗有可能造成整個產線的停擺。
在工業化時代,人們喝得醉醺醺的,不但會影響工作,甚至還會引起打架鬥毆,有些男主人甚至回到家後,喝完酒就開始打老婆。於是人們開始把喝酒這種行為妖魔化,禁酒成為改善工人階級家庭生活的一種行政命令。
1920年,禁酒運動在美國發展到頂峰,全國性的禁酒令開始正式實施。法案規定,凡是濃度超過0.5%的飲料,都屬於違法。於是酒變得越來越稀缺,價格也開始飆升。
很多人開始打工業酒精的主意,把工業酒精或者醫用酒精摻水後,當酒喝。所以在1920年,工業酒精在美國一年被偷掉5000萬加侖。除此之外,人們利用各種穀物、水果釀酒,松子、蘋果、桃子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植物,都被用來發酵,釀酒。
同時禁酒令也讓美國黑幫開始崛起,黑幫從國外走私品質更好的酒。極高的利潤,讓這些黑幫組織越來越龐大,甚至最後影響到美國的政治選舉。美國的黑手黨也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之後雖然禁酒令解除了,他們開始轉向毒品生意。
我們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離不開發酵食物了,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的餐桌上,無論是饅頭、包子、發麵餅,還是豆腐乳、豆豉、奶酪等,都是發酵過後的食物。
發酵過後的食物有許多酶類物質,比如蛋白酶、澱粉酶等,發酵過程中,將食物當中的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利於我們人體的吸收。而且食物經過發酵過後,食物的口感和味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改善了我們食物的品類。
自從我們人類學會了發酵,我們就再也離不開這項技術了。不僅是農牧業,我們的社會制度,宗教以及藝術等,都受到發酵食物的影響。發酵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催化劑,幫助我們擺脫野蠻,也是我們人類文明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