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賭神」李清照,詞寫得好,賭技更高

2020-04-29     高廣銀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南北宋時期傑出的女詞人。宋代女性文學創作高度邊緣化,整個文壇幾乎被男性所主導,在當時上流社會,女人寫詞是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行為,其詞作更不能被外人看到,否則像被窺視一樣。



李清照如果沒有幾分膽識,她的才華是很難被世人所看到的,她幾乎憑一己之力,在女性並不擅長的領域,爭取了一席之地。面對對女性的質疑,她不但在詩詞當中像男性一樣賦詩言志,而且日常活動上,也喜歡男性娛樂工具。

她的一首《打馬賦》,藉助博弈工具「打馬」,寫出了千軍萬馬對壘之勢,在遊戲當中寄託了作者的愛國熱情。《打馬賦》構思奇特,以小比喻大,不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堪稱佳作。

打馬是在宋朝時期的一種博弈遊戲,在南宋時期尤為興盛,與其他遊戲相比,類似於飛行棋,不過要比飛行棋要複雜,參加人數可以2至5人,2個人玩最合適。



從《打馬賦》創作背景來看,她創作於紹興四年,當時秦檜為宰相,主戰派受到排擠,以秦檜為主導的主和派極力推行投降的政策,要求朝廷罷兵議和。當時朝廷上下都不敢言動武,而此時金兵趁著南宋防守空虛的時候,不時南下騷擾,給廣大江南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打馬賦》是李清照在逃亡的路上創作的,從序文當中可以看到,她在逃難途中,到達金華之後,在一個心情暢快的晚上,玩起了打馬遊戲。

經過長時間的流離失所,她最終得到一個和平安靜的寓所。不可否認,打馬這個遊戲確實需要在和平,放鬆的環境當中進行,而且遊戲的宗旨也在於娛樂,同時可以打發漫漫長夜,消解旅途當中的疲勞。



棋盤是一個虛擬的戰場,李清照把內斂的感情融入到遊戲的搏殺當中,所以顯得含蓄隱晦。同時李清照藉助於棋盤,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

亂日: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及。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佛狸是魏太武帝的小名,此處暗喻金朝的流寇,將來,中華大地處處是抗金的志士,在不久將來也將收復失地,渡過淮水。表達了她對於戰勝金兵,恢復中原的強烈願望。

打馬棋中,比拼的不僅是雙方人員物質的較量,同時也是智力的較量。在李清照看來,棋局就是一個戰場,儘管這個戰場並非真實,但是其中很多用兵的策略,排兵布陣的方法等,都是相通的。

同時考察的也是個人心理素質,沒有成熟穩定的心理素質,戰術戰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可能走形,就不能在複雜的局勢當中把握方向,更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戰機當中求得主動。



因此對弈的雙方,不僅懂得戰法,還需要穩定成熟的心理素養。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要好高騖遠「或望問久高,脫復庾郎之失」,必須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做到「心無戀豆,志在著鞭」。

任何不切實際或者三心二意的想法都會導致失敗,同時還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不要氣餒,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命辭六:「眾寡不敵,其誰可當;成敗有時,夫復何恨。或往而旋返,有同虞國之留;或去亦無傷,有類塞翁之失。」



李清照早年過著夫唱婦隨,文雅安閒文藝青年的生活,可是自從金兵南下之後,她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她就過上了喪偶、流亡、改嫁、離婚等一系列人生變故,然而受盡劫難的她,並沒有被擊垮,反而迎來了創作的高峰。

她用《打馬賦》這種遊戲的方式,在遊戲當中寄託愛國之情,在棋局當中表達了戰術思想,同時也是一篇內容豐富的賦作,具有思想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qqAzXEBfGB4SiUwHz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