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地產不掙錢,除非甩開老人只賣樓,我們被地產商誤導多少年

2020-08-13     高廣銀

原標題:養老地產不掙錢,除非甩開老人只賣樓,我們被地產商誤導多少年

首發| 中國養老人才聯盟(ID gh_074a7e7622e8)

提及養老地產,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掛羊頭賣狗肉」,有很多地產公司借著養老地產的名義在做售賣樓盤的買賣。這類情形肯定屬於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性質是十分惡劣的。這類地產企業不但敗壞了自身的名聲,同時也給養老地產留下了壞的社會影響,導致提及「地產養老」,人們普遍採取不信任的態度。

當然這些都躲不過法律的制裁,無論是「掛羊頭賣狗肉」,搞虛假宣傳,還是鑽政策的漏洞,都屬於違法行為。提及鑽政策漏洞,各地頻繁出現違法亂紀的行為,例如陝西秦嶺、吉林長白山、石家莊、保定等地,相繼出現違法亂建別墅的行為。

隨著土地成本提高,很多開發商鋌而走險,一邊利用社會福利性用地,降低土地購買成本;另一邊卻通過出租的方式,高價售賣養老公寓。比如鶴壁的夕陽紅養老院,110多畝的耕地,不到10萬元的土地價格,打著社會福利性用地的幌子,卻違規建設了多套聯排別墅。

明知是違法行為,為何很多地產開發商還要鋌而走險呢?在養老地產業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養老不掙錢,做養老地產只能賣樓,而不能真養老。真實情形如何呢?本篇探討養老地產的第一坑:思維定式。

中國的地產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產業,房地產的貸款比例達到國內貸款總額的44.82%。而地方政府對於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更是嚴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土地出讓金占據地方財政收入的60%以上。

這麼大的一個產業,也讓房地產成為誕生富豪最多的領域,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健林、王石、許家印等,均出自房地產領域。然而房地產領域近些年卻出現了一些困境,「房住不炒」讓城市的有限土地很難再輕易獲取,或者說,土地的成本讓很多房地產企業難以為繼。一方面城市核心區的土地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政府也對城市住宅用地進行全面控制。

於是有些地產商開始打著養老的名義,在社會福利性用地上違規建設別墅,美其名曰「養老公寓」,當然這些都躲不過群眾的眼睛,在被舉報之後,紛紛被拆遷。而有些借著養老名義,抬高樓面售價,但是後期養老服務卻無法兌現。

比如北京太陽城,前期給業主承諾了33項養老服務,內容涵蓋醫療、康養、養護等服務項目,但是後期運營過程中,醫院停擺,上千名老人無處看病。很多業主之所以選擇北京太陽城,也是因為這裡擁有三甲醫院,有專家天天過來坐診,可是這些承諾,最後卻如同空中樓閣。

過去地產行業典型的思維方式就是通過售賣房產獲取利潤,無論是地產+旅遊,還是地產+康養,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賣房子,所謂的旅遊、康養都只是幌子罷了。因為地產商普遍認為,養老不掙錢,只有售樓才能掙錢。

這種思維不僅深深印刻在地產商腦子裡,也印在消費者心裡。2014年,萬科的杭州良渚文化村試點高端養老地產隨園嘉樹,開盤便售罄。如此好的銷售形勢,卻讓萬科總裁郁亮高興不起來。因為來買房並不是老人,而是年輕人,他們普遍衝著房產來的,而是不是養老服務來的。

然而萬科花費巨資所打造的適老化設施,還有養老服務等,因此會長期處於閒置狀態。如果醫院、康養等服務沒有足夠的客戶來源,很快就會難以為繼。2019年,萬科關停了北京的嘉園社區中心,之後又退出了北萬光熙康復醫院,之後郁亮坦言,萬科不適合做養老。

隨後地產行業更是加深這種觀念,做養老地產就是賣樓。這也直接導致地產養老,只注重硬體建設,而忽視軟體的投入。所謂的軟體就是配套服務,這些配套服務不但不是地產商的負擔,而是可實現盈利的優良資產。

現在地產企業進入養老行業普遍做法是,建設高檔的游泳館、高爾夫會所等,通過奢華的硬體設施吸引老年購買者。可是開業之後,這些養老公寓入住率會越來越低,直至養老相關服務關閉,像萬科一樣,完全退回到純地產。

他們都忘記了,地產養老,老人看重的是服務,而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硬體設施。如果不能滿足長者的服務需求,肯定會導致所服務的長者越來越少。那麼如何提高長者入住率呢?提高服務質量,超越長者預期的服務質量,而且還是個性化的服務。

比如有些長者喜歡掏耳朵,但是機構並沒有設立這項服務,要不要引進掏耳朵這項服務呢?為了個別長者而增加服務項目,將會大幅提高運營成本,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如果不滿足這種個性化需求,服務質量又如何提升呢?

這就需要向服務行業的標杆-海底撈進行學習,同是服務行業,養老機構服務的是老人,海底撈服務的是食客,海底撈所面對的服務類型要更加多樣化,比如有些客人喜歡服務員的圍裙,有些想在火鍋里涮冰糕等,無論服務有多麼奇葩,海底撈都會想辦法去滿足。(詳見:原創 | 在養老行業里,如何打造海底撈?(約4000字乾貨,建議收藏)原創 | 在養老行業里,如何打造海底撈?(連載二))

這就需要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把服務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價格昂貴的硬體設施上。要想提高服務質量,就需要提前做好服務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的生活待遇,還有最重要的:對服務人員的充分授權。

離長者最近的就是我們的服務人員,對他們進行充分授權,除了有效提高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以外,還能夠實現即時、快速的服務。比如有些養老機構擔心服務人員私藏老人的錢財,因此杜絕服務人員收取財物,甚至幫助長者外出購物,取錢都不行。

如此冰冷的條條框框,當然不能提升服務的滿意度,員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失去了掌控感,也會逐漸失去熱情,從而逐漸開始消極怠工。在海底撈,一線員工不但有打折優惠的權力,同時還有免單的權力,這讓他們時刻感覺到:這裡我做主,此刻我就是這裡的主人。

所以地產養老,最重要的不是適老化設施的投入,而是服務人員的選拔與培訓上。張勇說,海底撈之所以開店速度如此之慢,並不是沒有足夠的資金,而是沒有優秀的店長,店長是一種稀缺性的資源。

養老院的院長也是極為稀有的資源,如果在前期沒有選拔好、培訓好,後期的服務質量很難提升上去。如何選拔、培養一個好的院長呢?2020年9月19日-20日(周六、日),在北京維也納國際酒店,我們將舉辦為期2天的訓練營,告訴你如何選拔出一個好院長,如何培訓出一個好院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Sr653MBLq-Ct6CZvH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