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國企現在也是合同制,還有那麼多人想進去?

2021-12-26     高廣銀

原標題:為什麼有的國企現在也是合同制,還有那麼多人想進去?

目前你進任何國有企業,都要求籤訂勞動合同,因此很多人覺得國有企業也不是鐵飯碗了,與民營企業有何差異?殊不知國有企業的合同是真的合同,不但能夠保證你正常工資的發放,那些假期也基本上都會兌現

而那些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的私營企業,合同基本上是個擺設,尤其是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時常把合同當做兒戲,很少有員工能夠拿到合同副本,而勞動糾察也基本是聽說過,從來沒見過。

不遵守勞動合同這事由來已久,一方面受大陸法系文化的影響,更注重親緣關係,而非法律。另一方面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差,成活率超過3年的不到50%,因此在巨大市場風險下,很多企業也不會想那麼多,能活一天是一天,能賺一點是一點,拖欠勞動工資都是常事,更不用說加班與休假了,所以基本上都是擺設。

如果你生活在鄭州這樣的中部城市,會發現很多公司招聘啟事上特別註明:雙休,年休假。請記住,越強調某項事情,就說明這裡有貓膩。強調雙休、年休假,說明公司在休假上很不規範,老闆陰奉陽違,說一套做一套,不但加班沒有工資,年休假也只是空頭支票。

更有甚至,老闆會不斷給你畫餅,讓學習華為的奮鬥者文化,要和企業一同成長等。有些老闆借著股權融資的名義,向員工借債融資。我之前遇到一個老闆,名下房子有好幾套,公司困難的時候,要求員工購買公司股權,與公司共患難,甚至還暗示,沒有股權是不能晉升的。

如果年輕人遇到這樣的公司,我勸你,抓緊逃。

你看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民營企業,不但騙客戶,還會騙自己的員工。

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問題,有些工程為什麼不願意交給民營企業去做,是因為這些民營企業太不靠譜,什麼都敢承諾,事情作不了,撂挑子就跑。正因為留下壞名聲,導致ZF很多項目不敢找民營企業合作,周而復始,民營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去。

我們反觀國有企業,雖然辦事效率低,而且人員上也有冗餘,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些冗餘人員是要在特殊時期派上用場的。很多企業都有淡旺季,如果是私營企業,就會讓員工拚命加班,而國有企業則通過一定數量冗餘員工,保證突發訂單能夠完成。

也正是因為要保持一定數量人員冗餘,才讓很多國有企業看上去人浮於事。

同時,國有企業的業務通常都比較穩定,它們多集中在能源化工、生產製造型企業。這類企業雖然不像網際網路會迎來突然的爆發,但是也不會快速被淘汰,這就讓國有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看上去像個香餑餑。

Y情突發的這幾年,很多企業都不景氣,比如教育、酒店、餐飲、房地產等行業遭受重大打擊,很多民營企業在這一波浪潮當中,朝不保夕,紛紛裁員。我們反觀國有企業,業績穩的一批,拿河南國企大戶平煤、焦煤為例,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業績不降反升,這樣看來,國企成為災難到來時候的諾亞方舟,是很多普通百姓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無論是在任何時候,國企崗位都是香餑餑,如果你不是應屆生,有時候不是高學歷應屆生,很難進入這個體制。比如今年河南黃金葉煙廠招聘廣告火了,一則生產線員工的學歷要求碩士研究生學歷,更令人驚訝的是,很多985、211優秀院校優秀碩士生,擠破腦袋要爭取這一崗位。

如果國內經濟形勢好,能夠吸納足夠高學歷人才,這些天之驕子還會為了一一線操作工人崗位打破頭嗎?很明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卷,當沒有足夠崗位吸納人才的時候,就會造成人才的過度浪費。

同樣,正是因為國內民營企業用工不夠規範,才讓這些學子們用腳投票,哪怕去一線當工人,也不願聽那些民營老闆一通忽悠。

那些給他人畫大餅的方式也許短時間內能夠管用,可是時間久了,應聘者都熟悉了這些套路,因此對這些民營企業恐怕避之而不及,民營企業也是在一輪輪「套路」當中,把名聲做臭了,即使承諾高薪,也不能夠吸引合適人才。

曾聽過很多企業老闆抱怨,現在人才難招,我這裡建議下:不妨在網上看看自己家公司的風評,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當網上出現越來越多差評的時候,肯定是自己出了問題。

總結一下,為什麼很多國企實行的是合同制,還是有那麼多人想進去?很重要的原因是民營企業近幾年確實不夠景氣,尤其是在Y情的大環境下,很多企業紛紛裁員,因此國企成了很多待崗人員的避風港。

同時近些年,很多民營企業,把大餅畫得太大,太臭,導致很多應聘者用腳投票,選擇那些工作更穩定,用工更規範的國有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1854199_9990521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