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掘劉羅鍋墓,解密被誤解百年的歷史真相

2020-04-19     高廣銀

《宰相劉羅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電視劇,劉墉被冠以「羅鍋」的美名,可是歷史的真相卻非常遺憾,清朝沒有宰相,劉墉也不是羅鍋。



宰相是在古代封建社會當中,除了皇帝之外最大的官員,是皇帝身邊的助手,地位常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職位的設置始於東周時期,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給廢除了。

朱元璋因為胡惟庸權力過大,引起他的猜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伺機謀反為由,下令將胡惟庸繩之以法,之後就「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於是延續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就被他廢除了。



清朝入關之後,也延續了明朝的官僚體系設置,不再設置宰相。其實一直到清朝滅亡,清朝都沒有宰相,取而代之的是內閣大學士。內閣分為三殿三閣,從上至下分別是保和殿、文華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每個殿閣都設有一個大學士來負責管理工作。



從雍正朝開始,內閣也漸漸失去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軍機處。這是一個臨時機構,後來形成常態化了。人員都是從各部門抽調而來的,沒有晉升機制,而且還可以越級指揮。之後這個機構逐漸成為總攬軍國大計的機構,內閣也成了擺設。

既然清朝沒有宰相,那劉墉也不可能當宰相了,那麼他的職務是什麼呢?內閣大學士,就是那個被架空,沒有實權的大學士。其實劉墉政績並不突出,讓他出名的是他的書法,尤其是他的小楷,獨具一格,對後世影響很大。



古代的科舉,不僅有筆試,還有目測,也就是體側,要看你是否殘疾,身體殘疾的是不可能被錄取的,不說羅鍋了,長得丑的都不會被錄取。

1958年,在山東省高密市方市鄉白家莊,考古學家對劉墉的墓地進行挖掘,在劉墉墓地當中,發現他的身高在1.9米左右,是一個大高個。作為山東人,這個身高不足為奇。



和珅雖然也是大學士,但是他統領軍機處多年,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和珅代行了宰相的職責。乾隆五十五年,和珅搞了一個議罪銀制度,也就是官員犯錯了,可以用交納罰款的形式來免罪。當然大部分錢都進入內務府,也就是乾隆自己的腰包,而不是國家銀庫,這也是和珅中飽私囊的途徑。



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在嘉慶帝料理完喪事之後,轉頭就開始收拾和珅,在和珅家中抄得白銀8億兩,要知道清朝每年的稅收才7千萬兩,說和珅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因此還進入歷史上富豪榜。

那麼劉墉「羅鍋」的謠言從何而來呢?據說,有一次劉墉去面見乾隆,乾隆看見他弓著身子爬樓梯很好笑,於是就給劉墉說了一個謎語:「後輩更比前輩高」,這裡「輩」和「背」諧音,劉墉回答說:「羅鍋!」,劉墉「羅鍋」的外號就這樣被叫了。



其實劉墉羅鍋的形象源於京劇《宰相劉羅鍋》,在京劇當中,會通過誇張的造型,來突出主角,比如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在戲劇舞台上,必須使用誇張的造型,才能讓後面的觀眾一眼認出來,因此當羅鍋一上場的時候,人們立馬就能夠辨別出。

之後劉墉羅鍋的形象便被坐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kgXnHEBfwtFQPkdlJ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