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PMI降至歷史最低,但最艱難時刻正在過去

2020-02-29     王靜文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顯著衝擊,2月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雙雙由擴張轉向大幅收縮,並拖累綜合PMI產出指數大幅下滑24.1個百分點至28.9%,均為有統計以來新低,顯示出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對我國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衝擊。

2月製造業PMI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至35.7%,在連續三個月保持擴張後重返收縮區間。除產成品庫存和價格指數之外,其餘指數均大幅下滑至歷史低位。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生產大幅放緩。2月生產指數較上月大幅下降23.5個點至27.8%,在連續11個月保持擴張後再度陷入收縮。採購量顯著下滑22.3個點至29.3%。高頻數據顯示,2月六大集團發電耗煤同比增速降幅由1月的-12.6%擴大至-20.5%,為2014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高爐周開工率、汽車鋼胎/半鋼胎周開工率均處同期低位。

二是需求顯著收縮。新訂單指數顯著下降22.1個點至29.3%,跌至歷史最低水平,但下降幅度略小於生產指數,顯示出生產相當程度上是受到了疫情防控措施影響。新出口訂單大幅回落20個點至28.7%,與2008年11月的29%大致持平,新出口訂單回落幅度小於新訂單,顯示出外需稍好於內需。

三是PPI或將再陷通縮。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下滑2.4和4.7個點至51.4%和44.3%,預示著2月PPI環比增速或將由正轉負。疫情導致假期延長、總需求萎縮,對PPI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購進和出廠價格指數差值連續三個月顯著擴大,顯示企業經營和利潤持續承壓。

四是疫情對企業庫存周期築底形成擾動。原材料庫存指數由上月的47.1%大幅降至33.9%,加大去庫存力度,產成品庫存指數由上月的46%微升至46.1%,銷售不暢導致被動上升。此前企業已出現的由去庫存向補庫存的過渡跡象,正在被疫情導致的工廠停工停產以及需求趨弱打斷,企業預期再度轉向悲觀,2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由上月的57.9%大幅降至41.8%。

五是中小企業受衝擊更大。製造業大、中、小型企業PMI同步回落至歷史低位,但中小型企業回落幅度較大型企業更為顯著,特別是小企業PMI已連續17個月位於收縮區間,與製造業企業復工率相印證。截至2月26日,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為43.1%,僅為製造業大中型企業的一半左右。

2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顯著回落24.5個點至29.6%,創2007年有記錄以來歷史新低,降幅大於製造業PMI,顯示出非製造業受疫情衝擊更為嚴重。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30.1%,較上月回落23個百分點。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25.6%,比上月回落24.1個百分點,主要受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居民服務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行業需求驟減拖累,主要行業大類中,僅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商務活動指數保持在擴張區間,業務總量繼續增長。

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6.6%,比上月大幅回落33.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23.8%,較上月大幅下降30個百分點,主要源於疫情影響下企業停工停產致使建築業整體生產經營活動放緩。但土木工程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1.8%,仍保持在臨界點以上,顯示出穩增長目標下基建投資將發揮關鍵作用。

整體來看,2月PMI數據創歷史新低,疫情對非製造業的影響大於製造業,對生產的影響大於需求。隨著近期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政策重心逐漸轉向對沖疫情負面衝擊和維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人員流動和返程限制也將開始出現拐點,在企業復工率不斷提升、需求端居民消費和基建投資等因素逐步修復之後,3月PMI有望明顯反彈,經濟增長有望在二季度逐步恢復。(王靜文,張雨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b1YknABjYh_GJGVxR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