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官方PMI回升至擴張區間,但經濟遠未恢復正常

2020-03-31     王靜文


3月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雙雙由大幅收縮回升至擴張區間,其中製造業PMI回升16.3個百分點至52%,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回升22.7個點至52.3%,綜合PMI產出指數回升24.1個百分點至53%,顯示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速度加快,經濟景氣邊際改善。


3月製造業PMI從歷史最低水平反彈至榮枯線以上,意味著一半以上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比上月有所改善,但並不意味著經濟明顯回暖。在統計局看來,只有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具體來看:


一是生產動能有所增強。3月生產指數較上月回升23.5個點至54.1%,採購量顯著回升23.4個點至52.7%,均從上月低點反彈。但高頻同比數據顯示,3月六大集團發電耗煤同比增速降幅由2月-19.8%略微擴大至-20%,並未明顯好轉,高爐周開工率由上月的-4.3%回升至1.5%,汽車鋼胎/半鋼胎周開工率由上月的-64.4%回升至-20.4%,均有好轉,但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


二是需求邊際改善。新訂單指數回升22.7個點至52%,顯示需求邊際改善。新出口訂單回升17.7個點至46.4%,仍未回至榮枯線以上,顯示出在海外疫情快速蔓延、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的情況下,內需稍好於外需。


三是PPI持續通縮。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再度下滑5.9和0.5個點至45.5%和43.8%,預示著3月PPI環比增速或將繼續回落。油價繼續低位震盪,疊加全球經濟景氣度下滑、需求疲軟,預計工業品價格仍有通縮壓力,工業企業利潤仍將承壓。


四是企業庫存被動積累。兩大庫存指數雙雙回升,原材料庫存指數由上月的33.9%大幅升至49%,為2018年5月以來高點,但仍位於收縮區間;產成品庫存指數由上月的46.1%大幅升至49.1%,為2013年3月以來新高,疫情衝擊使得需求陷入低迷,導致庫存被動積累。


五是企業預期略有改善。企業3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由上月41.8%升至54.4%,一半以上企業情況有所好轉。但整體生產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1.7%和52.3%,比2月上升2.6和4.1個百分點。


六是中小企業復甦較慢。製造業大、中、小型企業PMI較上月同步回升16.3、16.0和16.8個百分點至52.6%、51.5%和50.9%,但中小型企業景氣度仍低於大型企業,主要源於中小企業復工率仍低於大型企業。


3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回升22.7個點至52.3%,為2017年9月以來新高,升幅大於製造業PMI,顯示出非製造業反彈更快。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8%,比上月回升21.7個百分點,但仍為歷史較低水平。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回升22.3個百分點,主要受郵政快遞、零售、電信等民生行業回升較快拉動,但住宿餐飲、旅遊、居民服務、文體娛樂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生活性服務業的商務活動仍在收縮。


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1%,比上月回升28.5個百分點,仍為歷史較低水平,但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2.4%,顯示出穩增長目標下基建投資正在發揮關鍵作用。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48.4%,比上月回升24.6個百分點,仍為歷史較低水平。


整體來看,3月PMI數據較上月大幅回升,非製造業的反彈快於製造業,製造業產能恢復快於需求改善,內需修復快於外需,大型企業復甦快於中小企業。隨著我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但在外需疲軟、內需尚未修復的情況下,企業實際生產經營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3月27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有效擴大內需」,顯示出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將會加碼,預計4月PMI有望繼續修復,經濟增長有望在二季度逐步恢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QD5MnEBfwtFQPkdka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