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衝擊將導致數據斷崖——2020年2月數據預測

2020-03-02     王靜文


預計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6.9%回落至3%

生產大幅放緩。2月生產指數較上月大幅下降23.5個點至27.8%,在連續11個月保持擴張後再度陷入收縮,為歷史低點。採購量顯著下滑22.3個點至29.3%。高頻數據顯示,2月六大集團發電耗煤同比增速降幅由1月的-12.6%擴大至-20.5%,為2014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高爐周開工率、汽車鋼胎/半鋼胎周開工率均處同期低位。

疫情對企業庫存周期築底形成擾動。原材料庫存指數由上月的47.1%大幅降至33.9%,加大去庫存力度,產成品庫存指數由上月的46%微升至46.1%,銷售不暢導致被動上升。此前企業已出現的由去庫存向補庫存的過渡跡象,正在被疫情導致的工廠停工停產以及需求趨弱打斷,預計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去年12月的6.9%回落至3%。



預計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5.4%回落至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由9.9%回落至5%

預計在疫情影響下,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將雙雙回落,基建投資獨木難支,整體投資增速也將出現回落。

首先,基建投資持平於3.8%。1月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放量發行,將有力拉動1月基建投資;2月受疫情影響,項目推遲開工復工,基建投資受到一定拖累,但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從中央到地方均頻頻部署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加速基建穩增長,下旬項目開工進度有所加快。預計1-2月基建投資增速持平於上年全年,較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

其次,製造業投資增速或回落至2%。2月數據顯示製造業PMI創歷史新低,各分項指數全面大幅回落,生產與內外部需求顯著收縮。這表明疫情對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衝擊。受企業延遲開工和現金流緊張的影響,製造業投資將受到顯著負面衝擊,增速再次下滑至歷史低位。

最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或由9.9%降至5%。土地購置費和建安投資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支撐將雙雙減弱。一方面,土地購置面積已連續一年大幅負增,土地購置費增速將延續下行態勢;另一方面,疫情導致的開工推遲也不利於建安投資增長。從前瞻性數據來看,受春節淡季與推遲開工影響,1-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和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積降幅擴大。預計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將顯著回落。



預計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回落6個百分點至2.0%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恰逢購物、出行、餐飲、觀影活動高峰,受到疫情影響,春節檔票房近乎顆粒無收,餐飲旅遊也大幅下跌。去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為10050億元,旅遊總收入5139億元,預計2020年至少會腰斬。

高頻數據顯示,在1月乘用車銷量下跌21.5%後,2月表現更為不佳,前23日零售量同比下降89%;春運期間(1月10日-2月1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4.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儘管以食品飲料、中西藥品、日常用品為代表的必需消費品保持較快增長,網上購物、訂餐、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也相對活躍,但難以彌補其他方面的消費損失。綜合考慮,預計1-2月消費同比增長2.0%,較去年12月回落6個百分點。



預計1-2月出口同比-26.4%,進口同比-26.2%,順差300億美元

預計1-2月出口2600億美元,同比下降26.4%。從先行指標看,2020年1月和2月,我國製造業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從2019年12月的50.3%分別降至48.7%和28.7%,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由2019年底1090持續下跌至2020年2月底的535,出口貨櫃運價指數(CCFI)從春節前的965.31下降至2月底的905.40,顯示出口增速不容樂觀。

導致出口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經濟企穩仍不穩固。2020年1月和2月,美國和日本製造業PMI連續回落,歐元區雖略有回升,但仍連續13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下。IMF在1月展望中下調了全年增速預期,外需不如此前預期強勁。二是疫情導致復工緩慢。新冠疫情的突然加劇對企業影響巨大,受疫情影響,原本順暢的供應鏈體系受到阻滯,企業復產復工進展緩慢,出口訂單完成不如預期。2020年。三是PHEIC將會影響出口。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PHEIC,我國出口貨物可能面臨更加嚴格的檢驗檢疫,部分國家客戶甚至拒收出口貨物,中國與世界經濟交流的物理聯繫不可避免地將受到阻隔。

預計1-2月進口2300億美元,同比下降26.2%。從先行指標看,2020年1月和2月,我國製造業PMI由2019年12月的50.2%分別降至50%和35.7%,其中進口指數由49.9%分別降至49%和31.9%。進口貨櫃運價指數(CICFI)指數由春節前的811.19下降至2月底的790.21,顯示疫情對進口也已產生一定衝擊。

具體來說,預計進口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內需低迷。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加之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人員流動減少、春節假期延長,生產、投資、消費均受到顯著影響,預計1-2月內需呈現低迷態勢。二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2020年年初以來,CRB價格指數短暫上行後掉頭向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對進口的影響整體偏負面。



預計2月CPI由5.4%回落至5.0%,PPI由0.1%回落至-0.2%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2月份物價形成正反兩方面衝擊。正面衝擊因素包括:一是受各地復工延遲及封城封路影響,食品供應受到衝擊,原本應在節後回落的食品價格反而出現明顯上漲。具體看,除雞肉外的所有肉類、鮮菜、鮮果、水產品、糧食等均有所上漲,豬肉價格一度創下新高,僅雞蛋、奶類逆市下跌。食品價格將是本月推升CPI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是疫情推動部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主要包括生活與家庭服務類商品以及醫療用品與服務類商品。前者一般每年在春節期間價格抬升,特別是家庭服務,而今年的復工延遲將導致此類價格保持高位;後者則受到疫情直接衝擊導致的醫療用品與服務供不應求。

負面衝擊因素包括:一是疫情導致需求受損,其他幾類商品與服務價格大幅回落,包括交通與通信、居住、文化娛樂教育、衣著等。可以看出,疫情對於非食品類別的影響形成了正反兩方面的衝擊,結構明顯分化。二是春節錯位因素,由於去年春節在2月,CPI環比大漲1%,抬高了基數,因此有助於本月CPI同比增速回落。綜合以上因素考慮,預計2月份CPI將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5.0%,較1月回落0.4個百分點。

2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下跌,原油、天然氣等主要能源價格受新冠疫情等負面因素影響而持續下跌,主要金屬價格跌幅較1月份放緩,CRB工業現貨指數明顯回落。國內工業品價格也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食品工業與醫療用品需求增加,價格上升,但更多工業品受需求衝擊出現下降,2月PMI出廠價格指數由上月的49.0%下降至44.3%已預示了這一點。預計2月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0.2%,再次落入負區間。



預計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萬億,新增社融1.7萬億,M2增速小幅回升至8.5%

新增信貸。企業貸款方面,2月下旬以來,逆周期調節政策加碼,監管層鼓勵金融部門對抗疫關鍵領域及中小微民營企業增加貸款,先後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政策驅動下企業貸款有望衝量。居民貸款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與按揭貸款都將走弱。預計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萬億元。

新增社融。新增信貸仍是主要支撐;考慮到上年同期低基數影響,表外融資或將同比改善;2月國債和地方債發行量雖較1月有所下降,但仍超過6000億元,仍是重要同比支撐;直接融資也將受到疫情影響,但由於上年2月存在春節影響,同比或將保持平穩。預計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約為1.7萬億元。

M2增速。2月以來央行流動性投放加大,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信貸運用信貸,推動信用擴張,以上舉措有利於支撐M2同比增速小幅回升。預計2月M2餘額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8.5%。



預計3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位於6.95左右

3月以來,疫情向全球擴散,美國經濟也受到需求減弱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美元指數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內難以大幅反彈,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減弱;近期,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出現向好趨勢,各地各部門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外貿開始向正常化發展,外匯市場成交量逐步上升,流動性向好,結匯需求將對人民幣匯率起到支撐作用。但考慮到疫情對一季度基本面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短期內仍將保持弱勢,且全球匯市在疫情影響下波動性加大,預計3月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為6.90-7.00,波動中樞在6.95左右。



預計2月末外匯儲備環比減少20億美元至31135億美元

2月美元指數小幅上漲0.79%,主要非美貨幣匯率漲跌互現,其中歐元、英鎊兌美元分別貶值0.60%、2.95%,日元兌美元微幅升值0.27%,匯率因素導致外匯儲備估值下降。2月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下行、價格上升,收益率因素使得外匯儲備帳麵價值上升。春節後國內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股市運行「暖風頻吹」,國際資本仍然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北向資金不斷流入,從而對外匯儲備形成支撐。綜合考慮,預計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35億美元,環比減少20億美元。

(作者:民生銀行宏觀團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Pc0nXAB3uTiws8K9N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