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LPR為何未下調?

2020-03-22     王靜文



3月16日降准資金正式落地後,銀行間市場資金面非常充裕,資金利率整體持續走低,除21天期跨季資金外,其餘主要期限資金利率均顯著下行,到達歷史低位。具體而言,隔夜資金利率降至1%以下,7天和14天期資金利率低於2%,僅非銀21天期資金相對緊張,R021顯著上行21bp至2.56%。

從量的層面看,上周定向降准落地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左右,助力中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復工復產,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同時央行於3月16日開展1000億元一年期MLF操作,以引導20日LPR報價形成,保持了前續數月的操作規律。由於上述操作已有效補充中長期流動性,且上周並無逆回購資金到期,央行繼續暫停逆回購,已連續24個交易日停擺。

從價的層面看,上周所開展的MLF中標利率和20日的LPR報價均延續上期水平,未進行調降,原因有三個:一是在政策支持鼓勵下,3月以來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明顯好轉,經濟自身恢復加快,再次調降LPR的緊迫性下降;二是雖然定向降准有利於降低銀行付息成本,擴大LPR報價下行的空間,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對各家銀行影響不同,一部分銀行下調自身報價並未達到使LPR整體下調的閾值,尚待更多報價行作出調整;三是2月LPR已下行10bp,3月暫無必要連續調降LPR,導致市場形成過度寬鬆預期。

未來我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仍有較大空間。首先,在全球採取大幅降息等刺激性貨幣政策的環境下,我國並未隨波逐流,而是堅定「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立場,主要依據國內的疫情變化、經濟金融和通脹形勢調整貨幣政策操作,視情況採取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穩步推進LPR小步下行,避免「大水漫灌」。相較美國等的大規模、一次性刺激措施,我國留出了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未來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儲備的運用遊刃有餘。其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銀行間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市場傳導的過程將繼續進行,加上未來降准空間仍存,LPR報價料將繼續下行,促進貸款實際利率下降。

本周將迎來3月納稅申報截止日,3月本非繳稅大月,再考慮到經濟活躍度以及疫情期間減稅優惠影響,預計3月稅期擾動將低於往年同期。同時,本周仍無逆回購到期,政府債券計劃發行量也有所下降。預計央行或將繼續暫停逆回購操作,逐步引導資金面回歸合理充裕格局。(袁雅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iA3EBfwtFQPkdiF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