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一季度宏觀數據?

2020-04-17     王靜文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由1-2月的-13.5%回升至-1.1%,1-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由1-2月的-24.5%回升至-16.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1-2月的-20.5%回升至-15.8%。


一季度GDP同比-6.8%


一季度GDP同比-6.8%,創改革開放以來最大單季跌幅,但好於市場預期。


1月下旬疫情初起時,市場並不悲觀,主流觀點認為這次疫情與2003年非典類似,屬於一次性短期衝擊,經濟增速仍能維持在4%左右,但前兩個月數據公布後,市場情緒急劇惡化,認為疫情對經濟衝擊肯定要比2009年金融海嘯更嚴重。但實際公布結果卻略好於市場預期,特別是3月份數據有明顯好轉,全方位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


農業作為經濟基石保持平穩增長,一季度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多數農產品實現增產,豬肉產能恢復,為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由於疫情影響,不少農產品出口國宣布停止或減少出口,一度引發「糧食危機」恐慌,但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我國的糧食生產問題不大。


3月份工業增加值明顯收窄,同比僅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32.12%,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這在各地尚未100%實現復工復產的情況下,確實難能可貴,表明工業企業在同時實現有效防疫和保持生產之間做出了巨大努力。


新興服務業為第三產業提供了支撐,儘管餐飲、文化、娛樂、教育等線下接觸的服務行業復工程度較低,但信息軟體和金融業增速較快,一季度分布同比增長13.2%和6.0%,同時交通運輸、零售等行業也出現復甦跡象。


整體看,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在各國提交的答卷中處於「優良」水平,成績來之不易。不過,也因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特別是南美、南亞與非洲或將成為新的重災區,全世界進入「大封鎖」(Great Lockdown)狀態,2020年全球負增長几成定局,不少出口企業已「從招工困難變成無工可復」。用金融委的話來說,「目前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因此,二季度經濟能否恢復正增長還言之尚早,我們必須做好應對新的困難和挑戰的全面準備。




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1.1%,收窄12.4個百分點


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錄得-1.1%,好於預期,降幅比1-2月份顯著收窄12.4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32.13%。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


3月以來,復工復產成為經濟工作主旋律,中央、部委連續下達了一系列文件,疏通堵點,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循環,推動產業鏈整體復工,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上中下游修復程度不一。


下游消費品類行業回升總體較為緩慢,特別是汽車製造業,增速降幅雖較1-2月的歷史低點收窄9.4個百分點至-22.4%,但仍為歷史次低水平,產量同比增速降幅較1-2月僅小幅收窄2.8個百分點至-43%,仍為歷史次低水平,修復仍需時日;醫藥製造業受醫療防護物資需求支撐大幅反彈,由1-2月的-12.3%回升至10.4%,為2018年5月以來新高。受出口影響較大的中游加工組裝類行業整體大幅回升,升幅均在20%以上;上游原材料類行業同樣顯著回升。


需求回暖是推動工業生產反彈的重要原因。內需方面,3月消費和固定資產雙雙反彈,助推工業生產。外需方面,在復工復產加速之後,前期積壓訂單的趕工推動出口改善,3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1%,帶動了製造業生產。


隨著我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但在海外疫情拐點尚未出現、外需疲軟、內需尚未修復的情況下,企業實際生產經營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加之工業企業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工業領域呈現通縮狀態,企業再次回到被動補庫存階段,工業生產難以持續大幅反彈,4月有望小幅回升。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1%收窄8.4個百分點


一季度投資累計同比下降16.1%,較受疫情衝擊最大的1-2月顯著反彈;經季節調整後,3月環比增長6.05%,相當於折年後增長102.36%。其中基建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三大分項都出現反彈,但反彈力度逐漸遞減。

基建投資降幅顯著收窄。1-3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同比下降19.7%,降幅較1-2月收窄10.6個百分點,在三大分項中反彈幅度最大。3月以來,各級政府都將工作重心轉向穩增長,基建項目開工復工加快。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的重點項目復工率已達89.1%。截至3月31日,全國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8萬億元,占比84%,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使用在項目上的是8255億元,占發行額的77%。用於重大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券規模約1300億元。


下一階段,中央會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專項債額度,繼續重點用於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增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領域,允許地方投向應急醫療救治、公共衛生、職業教育、城市供熱供氣等市政設施項目。加快建設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物流、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基建將繼續扮演穩投資和穩增長的抓手角色。


製造業投資降幅仍大。1-3月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25.2%,降幅較1-2月收窄6.3個百分點,在三大分類中反彈幅度最小。儘管國家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且市場利率水平明顯走低,但1-2月企業利潤同比-38.3%,以及3月PPI降幅持續擴大,導致企業對於未來的預期仍不穩定。而在出口發動機明顯失速之後,貿易部門的製造企業預期將更為悲觀。


除了市場預期不穩之外,一季度產能利用率為67.2%,為統計以來最低水平,顯示大量產能仍在閒置。製造業投資的修復,仍有待總需求的進一步回暖和企業悲觀預期的明顯改善。




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7.7%,收窄8.6個百分點


1-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收窄8.6個百分點,降幅仍為三大支柱中最小,遠低於投資總體降幅。


3月以來,關鍵指標全面反彈,購房需求釋放和開發商促銷推進商品房銷售改善,1-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收窄13.6個百分點至26.3%;復工復產推動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17.7個百分點至27.2%;土地購置面積降幅收窄6.7個百分點至22.6%;開發資金來源降幅收窄3.7個百分點至13.8%。從房價來看,3月70城中,38城新房價格環比上漲,較上月增加17個;31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較上月也增加17個。


3月房地產市場的突然回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動:一是房企為加大回款力度加大促銷規模,帶動市場銷售放量;二是宏觀政策寬鬆之後,市場上形成房價上漲預期,部分觀望型需求恐慌入市;三是地方政府因此財力不足而加大了推地力度。


不過,與去年4月的小陽春類似,今年房價同樣很難形成全面上漲局面。


一是政策基調。與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時政策的突然轉向相比,當前的房地產調控仍然保持著相當的定力。中央層面,3·27政治局會議明確「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預計房住不炒定位和「三穩」原則均不會動搖;地方層面,雖然地方政府在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放鬆需求端調控,但最後的結果都是又退了回去。如4月14日青島撤回了此前出台的限售鬆綁,成為繼駐馬店、海寧、廣州、濟南、寶雞之後第6個收回樓市鬆綁政策的城市。


二是金融環境。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仍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再次強調「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去年8月份央行推出LPR改革以來,1年期LPR已下降20個基點,但5年期LPR僅下跌10個基點。與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一踩到底不同,我國仍有一定空間,央行對於政策操作非常謹慎,堅決反對「大水漫灌」。


三是基本面。2008年末,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僅有17.9%,但經過數輪加槓桿,2019年末已經飆升至55.8%,繼續加槓桿的空間已經不大。而且,隨著經濟下行幅度加深,失業率明顯企高,居民部門收入增速下滑,繼續加槓桿的能力已顯著下降。


展望下一階段,結合近期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貨幣、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各地政府出台多項涉及支持房地產企業復工復產、調降土地出讓門檻,放寬預售、城市人才吸引、購房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優惠政策疊加,短期速凍的需求將快速釋放,市場回暖有望。


但逆周期調節並非向市場放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結合房地產金融長效機制將有效制約市場泡沫化發展。預計未來市場整體價格將實現穩中有升,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價格增長將更加穩定,三四線城市則會出現一定分化。




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5.8%,收窄4.7個百分點


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下降15.8%,降幅較1-2月收窄4.7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8.1%,降幅較1-2月收窄5.6個百分點。


3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有序恢復,疫情造成的短期衝擊逐步緩解,疊加國家加大對穩消費支持力度,消費需求有所釋放。但由於失業率仍然偏高,居民收入同比負增,居民消費意願並不強烈。


網上消費仍然保持快速增長。3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個百分點。線下如餐飲消費仍在繼續下滑,3月下降46.8%,降幅比1-2月份擴大3.7個百分點。


主要大類中,汽車消費有所回暖。3月份汽車消費同比-18.1%,較1-2月的-37%明顯好轉。各地加大力度鼓勵汽車消費起到了一定作用。石油和製品類3月同比-18.8%,而1-2月為-26.2%,3月以來,雖然社會活動有所恢復,但國內油價明顯下調,導致石油和製品類消費仍然同比偏弱。此外,3月家電類消費同比-29.7%,與1-2月的-30.0%基本持平;家具類消費-22.7%,較前值-33.5%略有好轉;建材類-13.9%,較前值-30.5%明顯好轉,房地產回暖對相關消費的拉動並不均衡。




政策須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3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由2月的6.2%下降至5.9%,顯示出我國經濟的韌性,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下行的二次衝擊,預計二季度仍有可能負增長,失業率則有可能再次攀高,政策仍需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下一階段,建議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嚴防外部輸入、內部反彈的同時,全面將工作重心放到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恢復上來。一是財政政策應繼續加碼。提前下達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儘快提升赤字率和發行特別國債,加大新基建等領域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此外,還應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貼息貸款、降低社保繳費等措施為企業紓困;二是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通過下調政策利率、定向降准或MPA考核等工具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金融機構支持疫情受損企業,適當調整債務還款期限,提高因疫情造成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同時應避免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業;三是加大穩就業力度,重點關注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以及貧困人口的就業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c920nEBnkjnB-0zOk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