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把國人購車心理研究得太透徹了,中庸的朗逸就是個例子

2020-02-19     香約聊車Bar

雙車戰略是國內車市特有的一個現象,第一個在國內玩起雙車戰略的品牌就是大眾,而大眾第一個雙車戰略車型則是朗逸與寶來。朗逸至今一共推出了三代車型,2008-2011款屬於第一代、2012-2017款屬於第二代、2018款至今為第三代。



自2008年6月上市的第一代朗逸開始僅用了半年時間就獲得4.4萬輛的銷量,隨後就一直維持著單月過萬的銷量,並一路占據著緊湊型車銷量榜前十,即使是在去年車市寒冬和疫情的影響下,朗逸在今年1月份依然賣出了4萬多台。



客觀地講,朗逸在大眾品牌的產品鏈當中屬於一台比較入門級的車型,外觀不算張揚而偏中庸,也並沒有什麼太高的科技配置,其實在相同價位當中消費者可以選擇的其它品牌還有很多,不管是豐田、本田,還是自主品牌的吉利、長安都有著與朗逸對應的競爭產品,甚至個別車型在整體實力上比大眾朗逸還要高,但始終就是干不過朗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筆者認為,朗逸之所以受歡迎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國人的面子心理。大眾畢竟是德系車裡的代表品牌,很多人會覺得合資車比起國產車更加有面子,於是價格親民的朗逸便成為不二選擇。其次,朗逸這台車雖然沒有什麼太過突出的特點,但是它也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短板,各方面表現比較均衡,這樣一台中庸的車子適合大多數人的選擇。畢竟汽車產品很難做到一點缺陷也沒有,與其花大價錢去追求十全十美,倒不如選擇一台令自己不會後悔的車型。



在這款車型上,我們看到了德國大眾對中國汽車市場和國內消費者群體有著透徹的了解,朗逸主要是為了中國市場的特定需求而產生的,它通過觀感、觸感、體感和認知感也就是外觀大氣、合資、低價和大空間等特點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再看一下同樣熱門的日系車軒逸,兩者難免會被消費者經常性地作為比較的對象,兩者之間各有什麼特點呢?


在外觀上,朗逸加大了尺寸變得沉穩大氣,而軒逸則使用了V-Motion的前臉設計,顯得更加年輕和運動。朗逸在車身長度上較軒逸長出29mm,而軒逸在軸距上較朗逸多出24mm。朗逸的內飾依舊是大眾的一貫風格,在造型及工藝感方面符合國內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軒逸的內飾設計較老款而言進步頗大,上下分層的中控台以及全新設計的中控區域看上去科技而又時尚。



內飾方面軒逸所展現出來的「豪華感」要明顯優於朗逸,但軒逸全系沒有巡航系統卻讓人稍感遺憾。而在動態體驗上,朗逸行駛時所給到駕駛者的動力輸出表現和底盤的質感優於軒逸,表現出了德系車的底盤調校功力,另外,朗逸終端價格上的優惠幅度較軒逸而言也是一大優勢。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朗逸雖然在年輕化、運動化方面略遜於軒逸,但從另一方面說,這種「中庸」可能適合的人群會更廣泛,再加上德系大眾品牌的背書和不高的入門價格,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才能使它能有今天這樣不俗的表現。


【香約聊車Bar】 分享最新汽車資訊,暢談世界汽車文化,交流駕車養車經驗,以車會友,敬請關注!

本文圖片資料均來源於網絡,如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將第一時間刪除,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NEAXXAB3uTiws8K7y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