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識、有意義、有意思」 | 葛兆光教授&陳小文總編輯涵芬書房對話

2023-08-28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有知識、有意義、有意思」 | 葛兆光教授&陳小文總編輯涵芬書房對話

涵芬書房 | 葛兆光教授暢談如何面向讀者——

寫書人與出版人的對話

「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第七講在京舉行

「如何面向讀者:寫書人與出版人的對話」現場

8月28日,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學系文科資深教授葛兆光先生做客商務印書館「涵芬書房」,與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圍繞「如何面向讀者:寫書人與出版人的對話」展開交流。葛兆光教授從自身經驗與視角出發與讀者分享多年教學與研究的所思所感,二人共談寫書人和出版人的責任。這是商務印書館「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第七講,近百位讀者現場參與,35萬人次讀者在線觀看。

作為一名歷史研究學者,葛兆光教授從未停止思考的腳步,並始終以現實關懷進行學術研究。他認為學術研究傳承著一個社會的精神文化價值,這促使他筆耕不輟,用寫書的形式帶讀者穿梭古今中外。2022年,商務印書館推出的「葛兆光講義系列」是葛兆光教授多年教學講義的集結,已經出版《中國經典十種(修訂本)》《古代中國文化講義(重訂增補本)》《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等四種。這些作品貫穿了他在教學中的理念:給本科生常識,給碩士生方法,給博士生視野。

對談現場

對談活動中,葛兆光教授提出,作為學者和寫書人應該思考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面向讀者?他認為,學者應該努力提升讀者的知識水準,並以「有知識、有意義、有意思」三個關鍵詞作為標準。

他認為,「有知識」就是要努力給讀者呈現一種全景的知識,並以「葛兆光講義系列」對於不同的讀者進行分層敘述作為舉例,強調經典是在歷史中解釋整理而成,不要過於死守經典的神聖光環,而是要系統深入地闡釋道理,要把反思和理解知識的權利返給讀者,而非灌輸信仰,強化傳統,捍衛道統。

「有意義」就是要給予經典新的解釋,幫助讀者有創造性的理解和歷史性的認識,他列舉《說文解字》、西方文藝復興、五四白話文運動等中外文化的案例,認為通過將典籍引申出更寬廣的研究課題,是意義深遠的。

「有意思」就是內容要寫得有趣,把精深的理論通俗地表達出來,淺顯易懂,讓人愛看愛聽,並強調學者要避免「自言自語」。葛教授特別提出,一位好的學者,不僅要能做精深的學問,還要能俯下身做普及的工作。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學系文科資深教授葛兆光

好的知識需要傳播,人文精神需要傳承。商務印書館自創立至今,一直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積極傳承中華文化,努力傳播海外新知。活動中,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從出版人的視角闡釋了他對如何讓好的學術作品面向更多讀者的理解。他表示,編輯工作本身就是要面向讀者,他以「葛兆光講義系列」的裝幀設計為例,與大家分享了這套書在編輯過程中為讀者所做的各方面的考量。他還通過列舉哲學圖書的翻譯出版回應葛兆光教授提出的「有知識、有意義、有意思」的觀點,並從出版人的視角表示,商務印書館既要出版「高大上」的學術書,也要出版「接地氣」的大眾書,以此面向不同需求的讀者。

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

對談結束後,葛兆光教授與讀者進行了精彩互動,並為購書讀者簽名。

現場讀者

讀者互動

為購書讀者簽名

「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是在商務印書館歷史陳列館開展的系列文化講座,兼具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通過邀請大家名家以線上線下講座或對談的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介海外新知,開闊大眾視野,啟迪智慧,助力全民閱讀。

主題書:「葛兆光講義系列」

點擊上圖 即可購買

「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

第一講 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

第二講 古代中國的家族與國家

第三講 為什麼是江南:全球經濟史視野中的長江三角洲

第四講 聲音的政治、文化及美學——演說之於現代中國

第五講 談談《陳嘉映著譯作品集》

第六講「會須決起凌雲志」——商務印書館「日新文庫」(第二輯)新書對談會

每日一書

《產業革命》

每日一詞

《新華成語大詞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1d5cc9123126dd6a379ceac8b8967d.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