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到焦慮時,不妨聽聽尼采的「喊麥」

2024-07-09     商務印書館

說起尼采和他的哲學,第一印象總是:當你焦慮時,不妨聽聽尼采的呢喃

直到昨天看到一位讀者朋友這樣說:

請開始表演,19世紀普魯士狂人站在眾山之巔如何「喊麥」。

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感覺哪裡沒對,但又似乎很合理,就很魔幻

有人說,當一個人孤獨且痛苦時,他便會去找尼采。

腦海中又浮現出無數當代打工人的畫面。

為什麼要找尼采呢?有些時候,尼采很像是當代打工人的「嘴替」

比如有位讀者這樣說:

尼采恐怕是哲學史上最毒舌的一個,本書「偶像的黃昏」除了對主要對手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基督教進行猛烈的攻擊外,尼採在本書不同的篇目對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等諸多的大家都發起了「群殺」,如果評價歷史上最驕傲的哲人,恐怕非尼采莫屬。

我們不妨看看尼採在《偶像的黃昏》寫下的一些片段:

  • 警句、格言是「永恆」的形式,作為使用這種文體的第一個德國人,我是這方面的大師;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出其他人用一本書說出的東西,——說出其他人用一本書也說不出的東西……
  • 與合乎時宜的人相比,不合時宜者——比如我——受到較差的理解,卻得到更好地傾聽。嚴格說來,我們決不能被理解……
  • 被踩的蟲子蜷縮起來。所以,它是聰明的。這樣,它就減少了重新被踩的可能性。
  • 有人出於敏感的榮譽感痛恨謊言和偽善;有人則由於怯懦而痛恨謊言和偽善,因為謊言是被神聖的戒律所禁止的。太怯懦,以致不敢撒謊……
  • 在面臨一個晦暗不明、責任重大的事情時,保持其心情愉快絕不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技巧。然而,還有什麼比心情愉快更為必要的呢?沒有縱情歡樂的成分,一事無成。力的滿溢才是力的證明。
  • 說"人應當是如何如何的」是多麼幼稚!現實向我們顯示了令人神往的豐富類型、豐盛得近乎浪費的形式遊戲和形式變化;某位可憐的,遊手好閒的道德家卻說:「不!人應當是別樣的"?……這個可憐蟲和偽君子,他甚至知道人應當是什麼樣子;他把自己畫到牆上,說道:「瞧,這個人!」……但即使這位道德家僅僅針對一個人說:「你應當是如何如何的!」,他仍然會受到嘲笑。
  • 每一種宗教和道德的基礎都是這樣一個最普遍的公式:「做這個,別做那個——這樣,你就會幸福!否則……」每一種道德,每一種宗教都是這種律令,——我將之稱為理性的巨大原罪,永恆的無理性。在我口中,這個公式變成了它的反面——我的「重新估價一切價值」。
  • 做蠢事的權利。——疲勞的、呼吸緩慢的工作者,目光柔和,隨遇而安:如今在工作時代、在社會各階層都可以遇到的這種典型人物,現在恰恰為自身爭取藝術了,包括書籍特別是雜誌——尤其是美麗的大自然,義大利……這種衰退之人——帶有《浮士德》所說的「沉睡的原始本能」——需要避暑地、海濱浴場、冰川、拜洛伊特……在這樣的時代,藝術有權做地道的蠢事,——作為精神、詼諧和心情的一種假期。
  • 我有著太多的權利,——誰今天笑得最好,誰也就能笑到最後。

不知道當代打工人看完後是否有同感。

作為頗有爭議的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近百年來,後世對尼采的評論毀譽不一。

尼采的著作對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尼采反對體系哲學寫作,而且明確主張:體系哲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在尼采之前的歐洲也有哲理箴言或者哲學散文的寫作傳統,比如我們所知道的法國的蒙田和帕斯卡爾等,均有哲理短章傳世,但像尼采這樣成就大氣候者,畢竟屬於少數。尼采之後,非體系性或者非推論式的哲學寫作已成大勢,成為主流的言說方式之一。

這本《偶像的黃昏》就是尼采的一本思想著作,他希望能夠對永恆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而事實上也恰恰如此。關於這本書,尼采自己這樣寫到:

這本小書是一個偉大的宣戰;這裡所說的探聽偶像的底細,指的不是時代的偶像,而是永恆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觸動這些偶像一樣,我們要用錘子觸動它們。絕沒有比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脹的偶像了……也沒有比它們更空洞的偶像了……這不妨礙它們是最被人們信奉的東西;也有人說,特別是在最重要的場合,根本就沒有什麼偶像……

最後,有位讀者評論這本書:

周圍至少有四個人被前面的小短句安利購買了這本,然後沒讀超過20頁。

還是希望當代打工人們能夠讀完這本小書——你的錢不白花,我們的書不白出,以及,尼采也不白「喊麥」。

此致。

尼采的11句「喊麥」

1.人們很少只犯一次輕率。在第一次輕率中,人們總是做得太多。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又犯第二次——現在,他們做得又太少……

2.我總是希望不要知道得太多。——智慧也為知識劃了界。

3.你想同行?還是先行?還是獨行?……為了能夠有所欲求,人們必須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4.你自助:就會人人助你。博愛的原則。

5.幸福所需要的是多麼少啊!一支風笛的聲音——沒有音樂,生活將會是一個錯誤。德國人想像:甚至上帝也是唱歌的。

6.我的幸福公式:一個「是」,一個「否」,一條直線,一個目標。

7.生氣藉創傷增加,活力藉創傷增長。

8.你跑在前面?——你是作為牧人這樣做的嗎?還是作為例外?第三種情況是逃亡者……第一個良心問題。

9.你是真實的嗎?還是僅僅是一個演員?是一個代表?還是被代表的東西本身?——最後,你也許完全是一個冒牌的演員……第二個良心問題。

10.你是一個旁觀者?還是一個動手者?——或者是一個掉轉目光的迴避者?……第三個良心問題。

11.來自生活的軍校。——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使我更加強健。

每日一書

《眾神的山川》

每日一詞

《新華語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e3ea027d083933badd02c8399f2463.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