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藝術哲學絮語》:嘗試擁抱事物本身、享受原樣世界的思想實驗

2024-07-12     商務印書館

哲學的藝術化生成思想的趣味,藝術則需要藉助思想改變自身的展現方式。本書涉獵眾多現代哲學家與文藝家,圍繞20世紀歐洲大陸哲學及後現代思潮與現當代藝術的相遇,探討在這些不期而遇背後所隱藏的學理淵源。

作者以樸實、生動的語言,復原現代哲學與文藝作品創作的心理活動,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我們的時代的思想藝術發現與發明的歷程。

藝術哲學絮語

尚傑 著

本書亮點

 打破學科疆界,還原思想原貌

20世紀以來,種種起源論、目的論的形上學漸漸喪失思想市場,多樣化、多元化的藝術哲學形態漸有取而代之之勢。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尚傑教授的這本書,即意在打破學科的疆界,融匯哲學、藝術、文學、繪畫等人類表達方式,摒棄統一與必然,強調斷裂與偶發,還原思想原貌。

 新的哲學寫作嘗試,樹立跨界思想方式

以線性、同一性、整體化為特徵的思想模式已經衰落乃至終結,而這同時也意味著觀念論的衰竭;尤其進入20世紀以來,種種起源論、目的論的形上學漸漸喪失了思想市場,多樣化、多元化的藝術哲學形態興起;建立在線性時間論證與分析描述基礎上的哲學與藝術,已經被一種空間化的哲學與藝術取代,後者強調斷裂與偶發,同時多樣地展示、拼接思想與圖像。本書即是這樣一種新的哲學寫作的嘗試,旨在破除舊的哲學思辨模式,樹立一種打破哲學、文學、藝術邊界的思想方式。

作者簡介

尚傑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中心特聘專家,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現代歐洲大陸哲學,後現代思潮。主要著作:《歸隱之路:20世紀法國哲學的蹤跡》《啟蒙時代的法國哲學》《從胡塞爾到德希達》《法國當代哲學論綱》《圖像暨影像哲學研究》《哲學治療的可能性——重新發現叔本華與尼采》《解構與時間》;主要論文:《思·言·字:評德希達對形上學的批判》《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精神的能量與樣態》《一與多》《從語言的邊界到顯露的圖像》。

目錄一覽

向上滑動閱覽

目錄

歇斯底里與精神的創造性

「啪嗒學」與「愚比王」

繪畫中的真相

關於藝術邊界的思考

美起源於莫須有的痕跡

切己性與不可替換性

「哇塞」——先鋒哲學也可以這樣出場

解構與當代藝術

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藝術與哲學如此接近

習慣、記憶、時間

大地上的陌生人

畫出喊叫是如何可能的

普魯斯特的詩意小說

感官世界的詩意旅行

美是從習俗環境中瞬間孤立出來的奇遇

超現實主義繪畫

心 畫

凡·高的農鞋

思想的褶皺/巴洛克風格

藝術生理學:我們不是有身體,我們就是身體

殘酷戲劇——先鋒戲劇大師阿爾托的野性

20世紀歐洲哲學劇場剪影

哲學、文學藝術:似夢

舊物的魂靈

女性的哲學

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基本特徵

後什麼現代——支離破碎的願望

繪畫、詩歌、散文的區別

藝術與技術

試讀章節

向上滑動閱覽

在路上的哲學專業術語會自動轉化為日常語言,就像「being」(是、存在)會自動被「誰」「怎麼」「哪裡」取代。「在路上」的意思,是精神生命總處於生長、形成、高峰、衰退、死亡的過程之中,處於死而復生的路上。如果抹殺了這些具體生動的情景,單純的專業術語就只是關於「什麼」的空殼,就什麼都不是。

外感官無法感知的內容,心靈(內感官)可以感受到。它雖然抽象卻不空洞,用傳統的哲學術語無法描述,但深度的思想感情已經在萌發與衝動,哲學式的表達方式就冒出來了:孤島,他人,地獄,厭惡,荒謬……這些精鍊的日常語言,成為哲學式的語言。為了真實,寫作使用的詞語以及句子得是活的。為了活,它們的含義得正在誕生,不得是現成的,它們同時有好幾個意思。這種真實擺脫了笛卡爾那樣的清楚明白,因為一旦明白了,懸疑就消失了,電影就結束了。這就像電影的其他角色可以在片中死去,但主角不可以死;凡片中剛演一半就死去的,都只是配角,因為主角就意味著故事本身。這就像一個哲學思路得一氣呵成,主角就化身為電閃雷鳴,而電閃雷鳴就是任何一部電影的象徵。主角可以在影片結束時死去,觀眾在淚水中已經釋放了感情:這次激情的冒險已經結束了。

我們把一個細微的差異給予一個詞語,這種對比關係同時救活了兩個概念,仿佛我們正在感受它們的生命。例如,「害怕是有原因的,而沒有原因的害怕,叫作恐懼」。這就使一個詞語的真實含義在與另一個詞語的對比中顯示出來,它得去建立關係。這種新型關係在詞典里是查不到的,它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想到它。不必追究之前是否有人那樣想過,就像讀外文書的最佳理解境界,是不必尋找漢語對應詞。這省去了尋找的中斷,使心畫更為流暢了。這就像只有讓女人身心滿足才能證明男性的能力,就像為了表明自己不是瘸子,最有效的方式是雄赳赳地走幾步。精彩的寫作就是在詞語之間建立起某種陌生的關係,其中存在著沒有原因的害怕和歡喜。

叢書簡介

藝術與哲學叢書

進入21世紀後,藝術與哲學呈現出強烈的交叉融合趨勢,二者的界限變得愈加模糊。《藝術與哲學叢書》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彙集了一批在當下富有原創性思考活力的作者和思想大家,展現了藝術與哲學交織的多樣性和深度。這不僅是一系列溝通藝術與哲學的文本,也是一場跨越學科界限的學術冒險。編者期待,這套叢書能夠架起藝術領域與折學領域深入交流的橋樑,並激發藝術家和哲學家新的思考與創作靈感。在未來的發展中,編者還希望,《藝術與哲學叢書》能夠持續探索更多跨學科的前沿話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思想的碰撞,見證並參與兩個古老領域之間的對話與融合。

復旦哲學·中國哲學叢書|為中國哲學研究打開新的面向

《信筆塗鴉》|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

新書推薦|《追尋希望》:北大博雅榮休教授鄧小南以人生履歷述說追尋希望!

新書推薦|《古典與中世紀研究》第五輯:跟隨研究者們探索神秘西方古代文明,在思辨與沉思中找到心靈寄託

新書推薦|《藝術科學的目的與界限》:現代藝術史學的自我焦慮與知識解放

一個人不是柏拉圖主義者,就是亞里士多德主義者

一名藝術史學家能為社會做什麼?

區域國別史叢書|領略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獨特魅力

新書推薦|《文學文化學》:刷新對文學與文化關係的既有認識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e5c8377a725c0fd0319442b7a751e86.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