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我館入選「中國好書」作品共13部
為大家分享更多「中國好書」
「中國好書」
1.陳先達 著,《哲學與社會——老年沉思錄》:一部哲學上的「老人與海」。辨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問題,重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回應前學術界和社會上的一些新問題與新現象。
2023年中國好書
本書以學術隨筆的形式,結合作者豐厚的人生閱歷和哲學思考,從世界、歷史、社會、文化、智慧和人生等方面辨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回應了當前學術界和社會上的新議題新現象,並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2023年度中國好書
2. 新華社《國家相冊》欄目組,《紅色氣質》:有種特殊氣質,百年如一
2022年中國好書
本書依託中國照片檔案館獨家收藏的珍貴照片,以獨特視角深情講述了照片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人與事,回顧了中國共產黨一個世紀來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走過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題。
3. 湯歡,《古典植物園》:帶我們由植物通往自然、文學、歷史、藝術的世界
2021年中國好書
40餘種植物、100餘幅名家手繪彩插
熱愛自然、增長知識、感悟生命
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在古人的眼中,都充滿詩情畫意。它們可入藥,可食用,可寄情,可言志,慢慢品味,會有生動的東西體現出來。本書作者博採東西文化,爬梳經史子集,融合博物學、詩學、神話傳說和社會學,探尋草木背後的文化意蘊,挖掘先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特點,借自然風物抒發內心之感,建構了一個耐人尋味、意趣盎然的草木天地。全書以物說文,以實涉虛,圖文並茂,透露著博物學式的審美情趣和雅致清麗的古典韻味。
4.人民日報海外版,《習近平扶貧故事》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出版特別推薦圖書
2020年度中國好書
「書映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好書薦讀」活動2021年4月推薦書單
2021書香羊城年度致敬圖書
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2020「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中版好書2020年度榜
本書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地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5.韓啟德,《醫學的溫度》: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充滿著人文情懷與醫者的溫度,兼具哲理性和普適性
2020年度中國好書
第十六屆文津圖書獎
2021書香羊城年度好書
《中華讀書報》年度十大好書
「中版好書」2020年度圖書
2021年中版好書重點推薦
2020年度影響力圖書
2020中國醫界好書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醫學的溫度》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本書結集了韓啟德院士近年來對醫學的本質、醫學史、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的人文思考,闡述了對癌症、傳染病、中醫、死亡等的獨特看法,對癌症應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等人們習以為常的醫學觀點提出質疑和建議,對全速發展的現代醫學技術及其發展方向進行重新審視,提出應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醫療、不能忘記醫學的本質與初心等觀點。
6. 徐永清,《地圖簡史》:一本書說透地圖的歷史,通過地圖史了解人類探索與發現的科學精神
2019年度中國好書
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序推薦
地圖是國際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之一(其他兩種是音樂和繪畫)。讀懂地圖,如同多掌握了一門語言,多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工具。隨著人們出行越來越頻繁,各種形式的地圖,尤其是地圖軟體越來越變得不可或缺。不了解地圖的歷史,就難以認識地圖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7. 新華社《國家相冊》欄目組,《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打開國家相冊,重溫歷史記憶
2018年度中國好書
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宏大的歷史敘事,被濃縮於一幅幅照片所定格的一個個歷史瞬間——或是一個動人表情,或是一個經典場景,或是一個生活細節,使得人們在領略浩蕩奔騰的歷史大潮的同時,也可以看清其中的一朵朵微小浪花。
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貴影像,講述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普通人的生活變化,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8. 顧方舟,《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糖丸爺爺」顧方舟,您的糖丸,是我小時候最甜的記憶
2018年度中國好書
一段塵封的歷史往事
一位出色的病毒專家
讓千百萬兒童遠離病痛折磨
使我國實現無脊灰狀態
本書是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中心采寫的病毒和免疫學家顧方舟九十年人生道路的自述。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困,親眼目睹國人受日軍欺凌。母親希望他成為一名醫生,他在北大醫學院進步師生的影響下,為國人落後的衛生環境所觸動,毅然投身公共衛生事業,並加入地下黨。作為第一批赴蘇留學生,他新婚燕爾即赴蘇聯,四年未歸。後被派赴蘇聯考察脊髓灰質炎死疫苗的情況,依據國情推薦活疫苗的技術路線。他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自己的脊灰活疫苗,制定了相應的免疫策略和方案,使我國在2000年最終實現了無脊灰狀態,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將自己功勳卓著的人生概括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9. 江弱水,《詩的八堂課》:學詩入門與詩學進階佳作,被學界稱為「上乘的談藝之作」
2017年度中國好書
八堂課如何展現詩歌的魅力?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玄思、情色、鄉愁、死亡,娓娓道來;古典文論如何鑑賞現代詩歌?《論語》《詩品》《文心雕龍》《稼軒詞說》《管錐編》,循著先輩的足跡一一解說。
10. 王義桅,《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從大歷史未來理解「一帶一路」的邏輯!「21世紀新全球化宣言」林毅夫、胡鞍鋼、李稻葵傾情推薦
2016年度中國好書
世界是平的還是通的?
「一帶一路」如何使沿線國家實現彎道超車或者便道超車?
「一帶一路」將帶來哪些風險和機遇?
「一帶一路」體現了怎樣的中國智慧和世界智慧?
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一帶一路」時代的全球化、文明、戰略、經濟、政治、外交邏輯,揭示了「一帶一路」倡議所展示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
11. 潘富俊,《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你相不相信植物會解決文學史上的公案?它們說《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
2015年度中國好書
植物學解決《紅樓夢》作者之歷史懸案
左手文學,右手科學
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
戀戀文學與植物,傳唱千古的雋永關係!
12. 戴維•喬治•哈斯凱爾,《看不見的森林——林中自然筆記》:介於「科學和詩歌之間」,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學家宣言」
2014年度中國好書
2013年美國國家學院佳圖書獎
2013年普利茲獎非虛構類最終入圍作品
2012年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
這是一本堪稱近年來博物學經典類的書之一,以一系列對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進行觀察發現的形式展開。作者帶我們領略了被大家所忽視的自然現象。書中,作者著重介紹了低級生物間的相互聯繫,比如真菌和土生節肢動物的聯繫。讀罷此書,會產生親近大自然的迫切願望。
13. 陳毓賢,《洪業傳》:燕京大學重要學人唯一翔實傳記
2013年度中國好書
傳記作家陳毓賢在她撰寫的《洪業傳》中把洪業稱為「季世儒者」,這個稱謂精確而概括地描述了洪業的人格和所處的時代。洪業生長於民國季世,歷經驚濤駭浪的社會巨變,卻始終能保持守正不阿、進退有據的儒家精神。陳毓賢稱他為「儒者」是對他至高的禮敬。陳毓賢在哈佛大學長年與洪業交往,近距離觀察,訪問時長達三百多小時,她所撰的這部《洪業傳》可稱為一部翔實「信史」。
每日一書
《知識世界與人類文明》
每日一詞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