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薦讀 | 宋元繪畫之變:改朝換代對繪畫藝術有多大影響

2024-07-12     商務印書館

《宋元繪畫之變》

李永強 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ISBN:9787100235655

本書通過分析宋代和元代著名畫家的130幅傳世作品,總結宋元繪畫藝術的變化,全方位解說其技法和藝術風格等多方面的成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揭示宋元繪畫一系列變化背後的畫家個人修養與社會環境,為我們了解中國繪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全書彩色印刷,製作精美,為讀者提供了愉悅的閱讀體驗。

由宋入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劇變,其影響是全方位的,當然也勢必影響繪畫藝術。本書從社會環境、藝術風格、繪畫技法、畫家身份、畫作品評等方面闡述改朝換代的劇變對中國畫的影響,並選取了錢選(宋末)和趙孟頫(元初)作為有重要影響的典型畫家作了深入的微觀剖析。作者指出,宋代繪畫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結果,有很多傳世作品承載著政教功能,如人物畫有傳為李公麟的《免胄圖》、李唐的《採薇圖》、佚名的《卻坐圖》《折檻圖》等;山水畫雖然政教功能不明顯,但很多作品中也能感受得到,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畫中山水的布局顯示了中正有序、君臣有禮的儒家思想。到了元代,儒家思想被無情地摧毀,面對蒙古統治者強有力的高壓統治,遺民無力反抗,只能選擇隱居,加上常年不開科舉,文人漸漸構建起了一種隱逸文化。這種隱逸文化促使畫家表現自我的情感體驗,塑造自我人格的獨立與價值,加速了畫家作為個體的自我覺醒,推動了文人畫的發展。

在這個總體判斷的基礎上,作者總結了宋元繪畫藝術八個方面的轉變:

(1)由重「寫實」(畫法)到重「書寫」(以書入畫);

(2)材質由用絹到用紙;

(3)由「高遠」到「平遠」;

(4)由重用色(青綠山水)到重水墨;

(5)由自然的「逼真」到人文的「不求形似」(意境);

(6)由無款、窮款、隱款到詩書畫印完美結合;

(7)評鑑標準由重視用筆新細、妙於傅色到看重粗筆寫意、以書入畫;

(8)占據主流地位的畫家由宮廷畫家到文人士大夫畫家。

作者從社會巨變的大處著眼,從繪畫藝術的細處入手,理性地看待宋元繪畫轉變的細節和繪畫藝術扮演的角色及其承載的功能,對我們深入理解宋元繪畫、理解中國美術史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永強,美術學博士,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學報《藝術探索》執行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造型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理事;出版學術專著《〈宣和畫譜〉中的缺位——米芾繪畫藝術問題考》《格物與文心:宋代畫學論稿》《20世紀中國畫名家在廣西的藝術創作與活動》《元初繪畫新貌的先鋒:錢選繪畫藝術問題再考》等,發表論文一百餘篇;獲廣西文藝創作最高獎銅鼓獎一次,廣西社科優秀成果獎三次。

目錄:

第一章 宋元繪畫之變的外部環境

  • 第一節 由儒士文化到隱逸文化

  • 第二節 隱逸文化的成因

第一節 由儒士文化到隱逸文化

第二節 隱逸文化的成因

第二章 宋元繪畫的技法之變

  • 第一節 筆墨:從畫法到寫法

  • 第二節 材質:從絹到紙

  • 第三節 圖式:從高到遠

  • 第四節 色彩:從丹青到水墨

  • 第五節 題材:從自然到文人

第一節 筆墨:從畫法到寫法

第二節 材質:從絹到紙

第三節 圖式:從高到遠

第四節 色彩:從丹青到水墨

第五節 題材:從自然到文人

第三章 宋元繪畫的款識之變及其原因

  • 第一節 隱款與窮款:宋代繪畫的款識狀態

  • 第二節 詩書印的結合:元代繪畫的款識分析

  • 第三節 宋元繪畫款識變化的原因

第一節 隱款與窮款:宋代繪畫的款識狀態

第二節 詩書印的結合:元代繪畫的款識分析

第三節 宋元繪畫款識變化的原因

第四章 宋元畫家身份結構之變

  • 第一節 北宋

  • 第二節 南宋

  • 第三節 元代

  • 第四節 文人化趨勢:宋元畫家身份格局的變化

第一節 北宋

第二節 南宋

第三節 元代

第四節 文人化趨勢:宋元畫家身份格局的變化

第五章 宋元繪畫之變中的代表畫家

  • 第一節 錢選

  • 第二節 趙孟頫

第一節 錢選

第二節 趙孟頫

第六章 宋元繪畫品評標準的轉捩

  • 第一節 從「唯逼真而已」到「不求形似」

  • 第二節 從「用筆新細」到「以書入畫」

第一節 從「唯逼真而已」到「不求形似」

第二節 從「用筆新細」到「以書入畫」

後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f126b096e4dc6e08efc351e54161d75.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