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4月,我們選出了16本好書

2024-05-05     新京報書評周刊

原標題:剛剛過去的4月,我們選出了16本好書

界並非一個客觀且固的東西,在所有人眼中都完全一致,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毋寧說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書籍,則給予我們看待看似稀鬆平常的現實更為多元和縱深的視角。好的閱讀,是對我們腦中司空見慣的常識的挑戰。

在日常對話中,「神經病」「瘋子」無疑是種強烈攻擊。長久以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承受著污名與孤立。《我能幫上什麼忙:一位資深精神科醫生的現場醫療記錄》糾正流行認知中的偏見,帶領我們走進精神疾病患者真實的世界;著名歷史學者馮天瑜先生的遺作《周制與秦制》,則動搖了我們過往對周制和秦制邊界的認知:它們之間的區別可能並不如我們認為的那樣明確,其關係也不是簡單的「替換」「延續」;德國社會學家舍克的《嫉妒與社會》,讓我們重新思考嫉妒這種負面情緒所具有的價值。儘管它有很強的破壞力,它卻也提供了一種情感的預警系統,幫助人們反覆檢驗社會的各種安排是否公正。今年4月我們選出的16本好書,引領我們看到世界不一樣的側面。

在未來,我們會繼續每個月向讀者推薦一系列最新出品的好書名單。這份書單由王府井書店、新京報書評周刊聯合推出。在選書時依舊堅持了書評周刊「公共立場,專業品格,獨立思想,現實情懷」的一貫標準。更多書單的詳細內容會在新京報書評周刊與王府井書店的微信平台上陸續更新,同時我們也開始在多個城市的書店對書榜進行了線下的展出(展出信息見書榜後),歡迎讀者朋友們關注、前往。

《不必向長安:沈周的記憶抽幀術》

作者:金哲為

版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24年3月

推薦理由:

沈周是明四家之首,也是吳門畫聖,可謂多才多藝,但他卻終身不仕,做了一輩子的隱士。《不必向長安》以名作《臥游圖冊》為敘事線索,同時結合了《沈周集》《沈周年譜》《姑蘇志》等一手資料,於浩如煙海的相關詩文與書畫中抽取關鍵幀,儘可能還原沈周這位明代隱士83年的一生。

《不必向長安》的書名取自沈周《為沈尚倫進士題畫》中的「未信長安春似海,歸人不及去人多」。在那個身邊大部分人都在為功名富貴奔波勞碌的年代,沈周是個特例,選擇成為一個敏感而冷靜的旁觀者,注視著明代中葉三吳之地各色人等的來來往往,成敗榮辱,悲歡離合。沈周雖是隱士,卻交遊廣闊,有著相濡以沫的愛情,刻骨銘心的旅行和沉浮鄉里的快樂。

沈周細膩又曠達的人生態度,對我們當下的生活也有諸多啟發。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不僅讓我們更好地領略到沈周的藝術造詣,也讓我們得以為忙碌的日常摁下暫停鍵,跟隨沈周體味平淡日常的趣味。

我能幫上什麼忙:一位資深精神科醫生的現場醫療記錄》

作者: [加]戴維·戈德布盧姆/ [加]皮爾·布萊登

譯者:廖偉翔

版本: 萬鏡|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年4月

‍‍

推薦理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3ae44985c361d5c793ad26d88e9e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