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不是知識,前人不能代替我們去思考|對話周國平

2024-05-08     新京報書評周刊

原標題:哲學不是知識,前人不能代替我們去思考|對話周國平

什麼是哲學?

書架上的一個「非熱門」類別、一種關於人和世界的論說……假如按這些年流行的學科「鄙視鏈」來看,它大概也是沒落的「眾學科之王」吧。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以西方哲學為例,最早的哲學家往往也是天文學家,古希臘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阿那克薩戈拉,都是如此。

阿那克薩戈拉(約公元前500-前428)出身貴族,但他主動放棄了繼承家業,把財產全部分給親戚,自己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潛心研究自然。有人大惑不解地問他:「你活著為了什麼?」他回答說:「為了研究太陽、月亮和天空。」對方繼續追問:「難道你不關心你的祖國嗎?」他指著頭頂的天空說:「我非常關心我的祖國啊。」

以宇宙作為自己的祖國,並不只有阿那克薩戈拉這一孤例。大名鼎鼎的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敢於讓亞歷山大大帝不要擋住他的陽光。他靠著一根手杖和一個背包,四海為家,還發明了「宇宙公民」(cosmopolite)這個詞。哲學家的思想疆域是超越國界的。兩千多年後,德國哲學家尼采同樣振聾發聵。他不僅宣告「上帝死了」,還聲稱:「哲學家不是時代的嫡子,而是時代的養子。」哲學家只是恰巧生活在某個時代,他的老家是永恆。

他們不斷追問世界本源和人生意義的終極問題,不斷拓寬人類的認知邊界。他們相信,「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學者、作家周國平,17歲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後來在中國社科院哲學系博士畢業,並留任哲學系研究員,終生從事哲學的寫作和翻譯工作,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從懵懂無知的年紀開始接觸哲學,遍讀西方哲學史上的經典著作。許多人覺得哲學枯燥晦澀,毫無實用價值,他卻樂在其中,欲罷不能。他被那些智慧的頭腦所吸引,不由自主地進入他們思考的問題之中,跟隨他們在一個個奇妙的精神世界裡探險。

周國平 ,生於1945年,當代學者、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主要學者之一。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守望的距離》《善良豐富高貴》《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等。

如今,他已年近八旬,但仍思維敏捷,辯才無礙。他耗費四年時間,完成了人生中最重磅的著作,三卷本的《西方哲學史講義》,洋洋八十餘萬言。從公元前6世紀一直寫到19世紀,對2500年的西方哲學史做了梳理,從古希臘的泰勒斯一直寫到近代的尼采,辨析了哲學與神話、宗教、科學、美學、政治的關係問題。這套書延續了他一貫生動簡潔的文風。在這套新書出版後,我們也專訪他聊了聊究竟什麼是哲學的魅力、哲學(史)與知識。在他看來,現代哲學背離了兩千多年的主流傳統,不論形上學遇到怎樣的危機,哲學都需要思考世界本質和人生意義這樣的根本問題,所以,「我願意聽從維根斯坦的勸告,對於不可說的,保持沉默」。

特約采寫|徐學勤

哲學家不是怪物

《西方哲學史講義》,周國平著,深圳出版社·果麥文化,2023年11月。

新京報:中國的本土學者,寫西方哲學史的並不多見。你為什麼會在七旬之年,來寫一部篇幅巨大的《西方哲學史講義》?洋洋八十餘萬字,這是體力與毅力的雙重挑戰。

周國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85817523130890e439fb01145228a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