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莫莉回家:城市動物園應該如何展示大象?

2022-05-19     松果生活

原標題:小象莫莉回家:城市動物園應該如何展示大象?

經過了四年時間的在外「漂泊」,以及被迫進行動物表演、供人騎乘等遭遇,小象莫莉終於在輿論的關注下被送回了它的出生地昆明動物園。看似小象莫莉回家,已經是故事的最好結局,然而若要保證更多的「小象莫莉」從此就能在動物園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可以不再忍受圈養之苦,這裡涉及到兩個更加根本的問題——一個動物園,應該如何展示大象?作為動物園,如果沒有條件展示大象,還能展示點什麼?

文|丘濂 咪子

一頭被交換的

小象命運

2017年3月19日,昆明動物園裡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生日會,主角是一隻剛滿1歲的雌性小亞洲象。父母站在兩邊陪伴,它的面前擺著一個由甘蔗和蔬菜堆起來的「生日蛋糕」,中間還點綴著一顆如寶石一樣奪目的紅瓤西瓜。動物園宣布從上千份征名來稿中,為這位小象公主選定了一個新名字——莫莉。「莫」跟隨了爸爸的姓,莫莉和茉莉同音, 寓意小象能像茉莉一樣純潔迷人,健康成長。到場的昆明市民圍在亞洲象館的活動場外,為它唱了生日歌,也觀看它享用了蛋糕。

2017年3月19日,昆明動物園為小象莫莉舉辦隆重的生日會

昆明動物園

那大概是小象莫莉迄今為止最幸福的一天。第二年五月,昆明動物園就在公號上公布了要將莫莉「遠嫁」河南的消息,與河南沁陽市的天鵝湖生態園來交換一隻名叫「九班」的雄象。如此交換的目的是為了調整血緣,因為昆明動物園隨著亞洲象數量的增加,血緣關係也越來越近。昆明動物園發布的「動物園快訊」顯示, 為了幫助小象莫莉在未來能適應新的環境,飼養員從半年前就開始訓練它的獨立能力,並為它制定了健康食譜,不再去吃大象媽媽的乳汁,然後又經過了一系列包括拴腳鏈在內的進運輸籠訓練,最終成功裝籠。2018年4月15日,經過吊車吊裝、長途奔襲,小象莫莉終於順利抵達了沁陽。「情況穩定,春城的園粉大可放心「是昆明動物園公號對莫莉狀態的最後更新。

這則互換亞洲象的新聞在當時並未激起太多漣漪。我們通過相關專家了解到,動物園之間為了豐富種群的血統而進行物種的交換是合理的行為。從相關法規來看,雖然並沒有對亞洲象交換的年齡和性別做出限制,但讓兩歲的雌性小象遠走它鄉,其實並沒有尊重它的自然習性—— 作為一種最典型群居動物,大象社群是「母系氏族社會「,雄性個體接近成年後會離開象群,並與其他離群的公象組成關係緊密或鬆散的單身漢群。而在野生狀態下,母象出生後,是終生不離開象群的。並且亞洲象在兩歲時還未過哺乳期。

2018年12月,焦作市森林動物園引進了三頭大象,其中就包括莫莉

焦作日報

當小象莫莉再次回到公眾視野當中已經是2018年底。當年12月《焦作日報》的新聞上說焦作市的森林動物園引進了三頭大象,其中就包括一頭兩歲多的小象。從這時候開始,這頭小象多次出現在定位焦作市森林動物園的短視頻中。 它從事吹口琴之類的動物表演,遊客花錢還可以體驗投喂和騎乘。期間小象有被鐵鏈拴住腳、活動受限的情況,並在表演中被手拿「象鉤」(一種類似鐮刀一樣的馴象工具,可鉤住並刺穿大象的敏感部位)的飼養員牽引。

事情獲得更大關注又到了2021年9月。一方面《雲南政協報》將視頻表演中的小象和昆明動物園確認,證明了那就是莫莉;另一方面,河南民生頻道《大參考》節目在後台不斷收到觀眾留言在焦作市森林動物園存在虐待小象的情況,便派記者去一看究竟。此時,森林動物園已經不見小象莫莉的蹤影,園方表示小象的去向要問合作方天鵝湖生態園,因為他們只負責提供場地。 經營管理科科長承認了小象在訓練時使用了鎖鏈,有供遊客騎乘,但其它表演均被解釋為「行為展示」。最終記者聯繫到了天鵝湖生態園的負責人史保東,史保東當場和莫莉身邊的飼養員進行了視頻並讓對方展示它的身體情況。在晃晃悠悠的鏡頭中,小象的外表看不太真切,一些皮膚異樣的地方被解釋成是「癬斑」。

2021年9月,焦作市森林動物園仍存在「大象互動體驗「的標價牌

《大參考》節目

事實上,作為小象莫莉的擁有者,沁陽天鵝湖生態園與其他動物園之間形成的是關於小象租借的關係。緊接著2021年「十一」期間,就有網友發現莫莉在河南省周口野生動物世界被遊客騎乘。10月22日,莫莉又回到了註冊在史保東名下的另一個動物園——沁陽市和生森林動物樂園。和生森林動物樂園隨後在自己的官方抖音帳號中直播過莫莉的情況。

儘管從視頻中看起來,和生森林動物樂園的象舍比之前莫莉所停留的動物園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有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區域,也有供大象進行沙浴的土坑,但一些大象生活的細節仍然不明確。 參與小象莫莉微博「超話」發起的小宣就告訴我們,10月份的時候天氣已經轉涼,室內溫度到底如何就未得到園方明確的回覆。小宣還將和生森林動物樂園存在未批先建等問題,向河南省自然資源廳打過舉報電話,對方回復稱「部分屬實,史(保東)正在補辦相關手續」。

2022年1月,大河報實地拍攝的和生野生動物樂園象舍情況

大河報

2022年4月,中國綠髮會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住建部、焦作動物園、沁陽市天鵝湖生態園、昆明動物園等相關單位申請了關於小象莫莉租借等信息的公開,均未得到有效回應。4月底,演員陳喬恩在社交平台上為」拯救小象莫莉」發聲,相關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鳳凰網旅遊、鳳凰網河南等媒體繼續前往和生森林動物園實地走訪,受河南省林業局的委託,河南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徐新傑、鄭州市動物園教授級高工劉冰許等專家去該動物園進行檢查。 最後得出了「小象莫莉並無異常,總體來看,小象莫莉居住條件良好」的結論,但輿情仍未平息。以小宣為代表的眾多網友仍希望可以持續看到小象的近況,並徹查事件中相關涉案人員和動物園。

截至發稿前的最新進展,是河南省林業局發文表示,為了讓莫莉擁有更好的生活和生長條件,經過多方協調,莫莉已經離開沁陽,被送往昆明動物園。 看似小象莫莉回家,已經是故事的最好結局,然而這裡涉及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昆明動物園就一定能為小象莫莉提供理想的生活環境嗎?說到底,一個動物園,應該如何展示大象呢?

網友拍攝的正在從事表演的莫莉

動物園裡的大象,還有更好的展示方法嗎?

自從動物園誕生以來,大象從來都是動物園裡最受遊客歡迎的動物之一。《別人的動物園》這本書,講述了東西柏林兩座動物園在動物收集方面的競賽。裡面寫道, 「在動物園世界裡,大象是威望的象徵。擁有更多的大象就是『贏得了一場戰役』。」大象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無疑和它的體型相關——非洲象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動物,而亞洲象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陸生動物,肩高可至4米,體重可達5噸。近距離地觀看這樣的龐然大物,本身就能帶來一種視覺上的震撼。

然而這種本來棲息在熱帶地區的龐然大物對圈養環境的要求極其嚴苛。動物園設計師、北京動物園飼養隊技術員張恩權告訴我們,首先是展區的面積要足夠大,這既包括室內的展區也包括室外的活動場。「 考慮到野外的大象每天都要行走幾十公里去尋找水源和食物,而活動場也難以滿足大象的活動範圍,比較理想的辦法是用通道來串聯不同的活動區域,形成更大的活動空間。並且不同的區域配置不容的資源,有的是水池、有的是沙土,有的是泥土,給到大象豐富的選擇。比如美國的丹佛動物園,人們是能看到大象從通過『大象橋』從遊客頭頂上通過。」

美國丹佛動物園的大象橋

丹佛動物園

面積之外還有溫度。「大象館室內溫度不得低於16℃。對於病弱、懷孕或者哺乳的個體,溫度不能低於21℃。」張恩權說,在北京這樣的北方城市,大象一年要有六個月都在室內生活。 由於中國的主要氣候環境是溫帶氣候,大象館能營造良好的保溫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

以這兩個最基礎的標準來看,小象莫莉所輾轉經歷的天鵝湖生態園和焦作市森林動物園都很難達標。根據拍攝於2021年10月的對兩所動物園的探訪照片來看,天鵝湖生態園的動物展陳部分十分簡陋,許多動物都生活在水泥鋪地、帶有鐵欄杆的窄小籠舍;而焦作市森林動物園大象活動的室外場地也極其單調,僅有黃土地面。

焦作市森林動物園裡,單調的大象室外活動場地

發現焦作

而大象要想在動物園中生活得好,僅是這兩點顯然是不夠的。張恩權告訴我們, 隨著國內動物園正在越來越多地從東南亞和非洲引進大象,大象福利正在演變成一場災難。為了能保證大象在籠養條件下的生活質量,他認為還有兩個設施設計是缺一不可的,那就是L形的大象訓練牆和訓練籠道。訓練籠道能實現大象室內活動區域和牆體之間的分離,這樣不用太考慮牆體的抗衝擊能力,用簡單的保溫材料就能建成一個象館。L形訓練牆則是一種既能方便大象做行為訓練,又能有效保護飼養員的圍欄。利用它,可以完成一項對大象至關重要的服務——為大象來修剪趾甲。由於大象在動物園裡並不會走和野外同樣多的路,它們趾甲的生長速度趕不上磨損速度,如果不及時為它們修剪趾甲,它每走一步就會感受到疼痛,然後就會愈發變得不愛走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紅山動物園裡,飼養員藉助訓練牆幫大象修蹄子

紅山動物園

那麼憑什麼大象可以聽飼養員的話,把象蹄放在牆上來配合修腳呢?這就涉及到平時要為大象來做正強化的訓練,用獎勵來激勵大象來做出需要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和飼養員建立信任感。 這也是和訓練動物來做表演的一個本質的區別。由於讓大象吹口琴、畫畫等舉動屬於強行讓它去模仿人類的一種非自然行為,在訓練中飼養員必然會用到負強化或者懲罰的手段,通過呵斥、不給食物,甚至動用象鉤的方式讓大象因恐懼而形成條件反射,從而達到目的。張恩權介紹說,南京紅山動物園是國內首家安裝訓練牆來給大象剪趾甲的動物園,這本身就成為了動物園一個非常吸引遊客的展示項目。「儘管陸續有動物園這樣做了,能給大象剪趾甲的動物園還是少數。」

太原動物園裡,飼養員藉助訓練牆給大象修正牙尖、護理體表外傷

太原動物園

遊客來到動物園除了觀看飼養員給大象剪趾甲外, 如果能夠欣賞到更多大象的自然行為,就更會覺得不虛此行。這就依靠「丰容」來實現,也就是能構建和改變動物的生活環境,為動物創造更多表達自然行為的機會。張恩權提到,在紅山動物園,就有一些丰容的裝置。比如讓大象通過一個圓孔,從一個透明的箱子裡來獲取食物。這是基於大象在野外獲取食物很艱難,並不是像在動物園裡吃飼養員準備好的食物就可以了。「那麼遊客就可以看到大象鼻子做出的各種靈巧的動作,感受到它如何通過嗅覺和觸覺來分辨不同食物。」大象在野外還會經常找機會去蹭痒痒,因為它的皮膚很敏感,於是一些動物園就會設置大象專用的「痒痒撓」。遊客不僅能目睹這種大型動物蹭痒痒的情景,有的甚至能夠清晰地看到大象身上的肌肉線條。

紅山動物園裡,為大象設計的獨特取食裝置

紅山動物園

動物園存在最主要的價值就是物種保護與大眾教育。「 通過這些自然行為的展示,我們要讓遊客感受到動物是可愛的,它們的自然行為是神奇的。從而能夠繼續意識到動物在野外的生存狀況和環境相關,那我們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才能實現對動物的保護。」張恩權說。

小城市的動物園,如何經營?

在張恩權看來,作為陸地最大哺乳動物的大象,它發達的智力所帶來的對複雜生活內容的需求,其實還有一些並未被人類所了解。「圈養條件下大象的生命很少能夠達到野外種群所能達到的壽命年限。」張恩權說。 「所以,除非出於保育目的,並擁有完備的飼養條件,否則不建議在動物園、特別是冬季漫長的北方動物園飼養大象。」

就以這次小象表演事件的發生地河南省為例,2021年的一則新聞報道顯示,河南已經有191座民營動物園,還有16家野生動物園(森林動物園)處在計劃建設當中。這些野生動物園無論是所占用的土地和林地面積總和,還是投資總額,都在國內各省份出於領先地位。 當這些動物園競相上馬之後,馬上就暴露出了共通的問題:投資巨大,難以回本。比如報道裡面談到位於洛陽市欒川縣的竹海野生動物園,因為地方偏遠,「五一」之類的假期之外,單日客流量就會從8000人次跌落到100人次。如果考慮到大象這樣的動物是各個地方動物園爭相想要擁有來吸引客人的,並且購買或者租借都成本高昂,也就不難理解一些小城市動物園來進行動物表演的動機——似乎這樣才能招徠更多的客人。 當收回成本與支付日常開支成為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保證動物福利也就放在了較為次要的位置。

2018年,中國綠髮會拍攝的天鵝湖生態園的惡劣環境

中國綠髮會

對於人口資源不能支撐起動物園運轉的小城市,就不應該擁有動物園嗎?長期在動物園從事自然科普教育的盧路告訴我們, 每一個城市的市民都有通過動物園來接觸自然的權利。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動物園應該改變思路,放棄對環境條件都很苛刻的大型物種的展示,不再追求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轉而去追求動物福利和單個動物的的展示效果。

盧路所援引的一個參考案例是日本北海道旭川縣的旭山動物園。 這家動物園原本也是有亞洲象的。但是當亞洲象去世之後,園方經過多方評估考量決定從此以後不再引進大象了,因為北海道下雪的時間很長,大象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室內,且大象展區面積有限,並不利於它的成長。「養不好的情況下就不養,這也是一個動物園的擔當。」旭山動物園因地制宜轉而將本土動物展示作為自己的打造重點。比如,讓盧路印象深刻的就有對斑海豹的展示——遊客的腳下和頭頂都是展區,中間還有管道作為連通,是海豹浮出水面的必經之路,遊客因此能在海豹通過管道時和它產生平視的視角,還能清楚地看到海豹面部各種細微的表情。旭山動物園還有一個增加營收的亮點就是它的文創周邊產品。像是盧路熱衷收集的扭蛋就是一個個動物園內動物展示場景的濃縮。

日本旭山動物園的斑海豹展示區

周花花TenjoChou

正如被譽為「動物園聖經」的文章《如何展示一隻牛蛙》中所表達的核心觀點:即使是一隻平平無奇的牛蛙,都可以為它設計出一系列精彩有趣的展示,為遊客講述一段關於牛蛙的引人入勝的故事。 「動物園中的每一個動物都擁有它自己的故事。」既然人們面對一隻牛蛙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又何必費盡氣力,非要引入一頭大象呢?

*感謝動物園愛好者小夫對文章提供的幫助

微信編輯|俞冰如

點擊進入三聯人文城市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789baf09e348bfb802d9eabb7e8095d.html




















百老匯在紐約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