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薦讀 | 丁帆最新自選集《文學與價值》上市

2023-12-04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新書薦讀 | 丁帆最新自選集《文學與價值》上市

《文學與價值》

丁帆 著

ISBN 978-7-100-22836-7

定價:138.00元

商務印書館2023年10月版

作者簡介

丁帆,揚州大學1977年畢業,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中國鄉土小說史論》(1992年);《文學的玄覽》(1998年);《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2001年):《重回「五四」起跑線》(2004年);《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2004年);《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流派與文本分析》(2009年);《中國鄉土小說的世紀轉型研究》(2013年),2012年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文學史與知識分子價值觀》(2014年);《尋覓知識分子的良知》(2014年);《「頌歌」與「戰歌」的時代》(2016年);《丁帆文學評論選》(2017年);《知識分子的幽靈》(2017年);《從「五四」再出發》(2020年)。自1988年獲得國家社科青年基金以來,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4項,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2項。

內容簡介

《文學與價值》為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丁帆的近年論文自選結集,分為「理論篇」與「評論篇」,以百年文學史的思潮、現象、作家作品評論為選文角度,不僅收錄作者自認與公認有學術價值的文章,也旨在充分體現一個人文知識分子所應該秉持的價值立場。「理論篇」包括從現代性與當代性、現實主義文學、五四文學、馬克思主義文學、闡釋學現象、文學批評等角度切入的學術論文。「評論篇」為作家作品書評,收錄作者關於賈平凹、魯迅、畢飛宇、余華、格非、陳彥等現當代作家作品的閱讀札記與評論。「理論篇」與「評論篇」可相照應,呈現理論與作品並重、見木又見林的研究視野。

序 言

毋庸置疑,近年來世界進入了大變局的時代,尤其是疫情時代給人類固有的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波及中國人文學界,更是呈現出一種觀念裂變的態勢,而具體到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和文學理論領域內,卻是在表象平靜中,蘊藏著一種紛亂蕪雜的敘述與闡釋。

文學與價值的衝突成為這些年來文壇上無可迴避的現象,它如一股潛在的涌動暗流,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角逐,如何剖析這種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林林總總的亂象,或許正是我們在文學理論中做出價值梳理和判斷的首要任務。

文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哲學研究在學科上的相異之處,就是它不僅需要面對歷史做出思想的判斷,同時還須面對當下做出審美的判斷,以及從紛繁的現實生活中提取正確的價值理念,試圖去引導和糾正文學的發展趨向。顯然,這是一件並不討好的哲學層面分析闡釋工作,弄不好就會掉進外部意識形態的深淵和自設的邏輯陷阱之中。然而,作為一個希望超越時代局限,以及超越自身困囿的研究者,在深度思考後,如何面對時代、面對文學發出有價值的聲音,成為我這些年最痛苦,也最有興奮點的文學闡釋工作。

從世界和中國的大格局來看待人文學科的發展態勢,竊以為,鼓吹了幾十年的「現代性」和「未完成的現代性」,其實早已在大變局的格局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的建構體系在有些不同國度的實施中,已經流產或胎死腹中了。

在面臨「後現代後」的電子計算機爆炸的時代,人類的價值選擇已經是人文學科無法迴避的「當代性」困境,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更是在「當代性」的選擇中,進入了一個無從選擇的艱難時世。這也就成為我這些年在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中如何建構一個「當代性」理論體系的設想,這個野心當然需要經過現實和歷史的考驗,我深知要通過這一道關隘,是會引發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尤其是那些不讀文學作品的「不及物」空頭理論家,或許會對此做出一種陳腐而荒唐可笑的結論,所以,我以為文學理論只是像哲學一樣,僅憑邏輯的推理去指導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那就是失去了文學性的價值判斷,而與文學作品絕緣的理論,那只能歸於哲學美學的推理範疇,唯有理論走進文學作品分析之後的價值判斷,才能脫離純粹哲學推理猜想的境界,走近文學的內部。我們不能在學科分類上把所謂的文學理論與哲學學科中的美學進行切割,就是因為畢達科夫式的文學理論幽靈一直遊蕩在空中。

面對這樣的種種疑惑,我仍然堅持我所闡釋的「當代性」涵蓋的是對文學作品「人性的、審美的、歷史的」理論價值判斷與闡釋,並滲透在我的文學批評和文學評論之中。

其實,文學評論、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是一項堅持批判哲學的研究工作,而我們堅持了近百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闡釋,從客觀原因來說,能夠讀完讀懂德文版馬克思全部論著的研究者,在中國學界恐怕是鳳毛麟角,即便是從語言學層面讀通了文字的表述,其中蘊含的巨大歷史背景和充滿著自身悖論的邏輯闡釋,也是無法解惑的學界之謎。如何看待蘇維埃時期和幾十年中被我們的理論界放大、誇張和曲解了的理論原典,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大問題。即便如此,我們能在並不完整的中譯本中,也能在林林總總的理論勾勒和闡釋中,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同論述,尋覓到它們聚焦的共同點——那就是對他們所處的當下時代做出的現實批判,因此「懷疑一切」成為馬克思主義批判哲學的內核,換言之,這就是哲學高度的「當代性」的闡釋,它更適於當下對文學評論、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運用。

於是,在重讀恩格斯對他同時代小說《城市姑娘》的評論中,我試圖尋覓到的是富含「當代性」的批評對文學理論建構的本質特徵,即,我們以往既對「典型性格」的理解是膚淺的,以至於拋棄了這一敘述文學的本質特徵——這在馬克思那裡就是文學藝術「歷史的必然」的概括。更令人扼腕的是,我們的文學作品對「典型環境」的理解幾乎就是曲解,當然,從客觀原因來說,中國文學曾經經歷過那種將「典型環境」歪曲成順應某些思潮的時尚,從而就不能真正進入一個時代的「典型環境」中去刻畫「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性格」,這才是中國文學的百年悲哀之痛,亦是我們的作家作品不能真正進入「當代性」語境的一道阻礙,以至始終在虛無縹緲的「現代性」中徘徊彷徨,在「未完成的現代性」里尋找答案未果的真正原因所在。

因此,追問百年來的文學史,從五四起跑點上的現代性啟蒙的悖論中,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重新梳理中,從浪漫主義的源頭中,我試圖從以「當代性」的理論重新闡釋文學思潮和文學史的流變阻遏現象入手,以期證實這種方法在闡釋中的有效性。當然,這種方法的運用有時也還存在著邏輯上的悖論,以及自洽性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工作。而讓我感到欣喜的是,許多學者也開始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儘管角度不同,觀點相異,但是,有同道同行者,我就沒有了孤獨感,無須「荷戟獨彷徨」了。

同樣,文學批評和文學評論仍然需要「當代性」理論的介入,才能從更高的歷史和審美的角度給予準確的價值判斷。其中,我更要強調的是「人性的」價值判斷是文學作品特有和必需的元素,這正是它與歷史和哲學研究不同之處,這是一種帶著主觀因素的判斷。這個問題是糾結了我幾十年的一個悖論,就是因為我們以往認為現實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遵循的是中性客觀的描寫原則,作家就不應該對筆下的時代和人物進行臧否。殊不知,正是重新回顧恩格斯的文學理論,才讓我找到了解惑的焦點——「典型環境」的時代背景選擇,也就是題材選擇的焦點,換言之,作家的題材選擇就涵蓋了你全部的價值觀念,加上你對「典型性格」的描寫,其中「人性的」描寫才是衡量一個作家作品優劣高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從藝術標準的高度來說,正如恩格斯所說,「觀點越隱蔽對作品越好」。

總之,作為一種設想並踐行於自身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評論文字之中的實驗,我將繼續我的案頭工作。當然,我也期望看到與我同道者更為精彩的文字出現,聽到同行者發出的批評聲音,這都是我在這一領域內遇到的知音。

是為序。

丁帆

2023年8月26日10:30於南大和園

目錄(滑動閱讀)

序言

理論篇

現代性的延展與中國文論的「當代性」建構

關於當代文學經典化過程的幾點思考

「當代性」與馬克思主義批判哲學視域下的文學批評與闡釋

現實主義在中國百年歷史中的命運

重樹「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現實主義大纛

——重讀弗•恩格斯《致瑪格麗特•哈克奈斯》隨想錄

尋覓現實主義文學的路標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在中國闡釋的演變(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在中國闡釋的演變(二)

——季摩菲耶夫「現實主義性」的論述圈套

大革命時代里的浪漫主義文學的抒寫

從五四「人的文學」到「文學是人學」

——重讀錢穀融先生的《論「文學是人學」》

也談「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五四文學」的關係

「革命的五四」與「啟蒙的五四」之糾結

追問「五四精神」

——《五四運動史》《啟蒙運動》《啟蒙觀念史》讀札

馬克思主義批判哲學與文學批評讀札

回顧「新寫實」小說思潮的前前後後

「我們的需要就是解釋世界的需要」

——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史中的闡釋學現象

四十年來的中國文學藝術

——「未完成的現代性」之悖論

啟蒙現代性雙重悖論下的中國文學

——四十年文學批評史論綱

新世紀中國文學批評摭談

「風景畫」輓歌時代絕唱的悖論

——從米特福德《我們的村莊》反觀中國景物描寫觀

從瓦礫廢墟中尋找有趣的灰姑娘

——批評闡釋與文獻、文學史構成方式摭拾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與闡釋的焦慮

——兼論諾思洛普•弗萊的《批評的剖析》

評論篇

萎縮變異文化形態的歷史鐫刻

——《廢都》的匆匆解讀

《白鹿原》評論的自我批判與修正

——當代文學的「史詩性」問題的重釋

重讀魯迅的鄉土小說

——《中國鄉土小說研究叢書》序言

《平原》:一幅舊時代文化夢遺的地圖

——兼論長篇小說的「保鮮度」

如詩如歌 如泣如訴的浪漫史詩

——余華長篇小說《文城》讀札

在「變」與「不變」之間

——以格非小說為藍本剖析「先鋒派」的沉浮

星空下的黑暗與光明

——《星空與半棵樹》讀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74b2e6d6dbd29ad6155d2d921ce56d.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