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薦讀 | 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第三卷)

2023-12-08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新書薦讀 | 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第三卷)

《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第三卷)》

〔德〕沃爾夫岡•弗里茨•豪格 主編

俞可平等 編譯

ISBN 978-7-100-22576-2

定價:368.00元

商務印書館2023年10月版

作譯者簡介

本書主編沃爾夫岡•弗里茨•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1936年生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所長、Argument出版社社長,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當代德國哲學等研究,代表作為《商品美學批判》《高科技資本主義》《怎麼讀〈資本論〉?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的哲學與認識論》等。

本書譯者俞可平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會長,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之一。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Historisch-kritisches Wörterbuch des Marxismus)由德國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組織編纂,600餘位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專家參與。辭典收錄了1500餘條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意義重大的詞目,涵蓋馬恩著作的核心概念。詞條由學界專家執筆編撰,附有文獻來源信息,供讀者查閱。大辭典以它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為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資料平台。

《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第三卷收錄了德文首字母以E開頭的114條詞目。每條詞目另附有阿拉伯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譯名,以及參考文獻。

德文版前言

正如布萊希特所言,走過群山的坎坷,又踏上平原的艱辛(布萊希特原文指經過反法西斯的艱苦鬥爭以後,要在民主德國從頭開始社會主義建設。「平原」[Ebene] 在德語中還有「層面」的意思,是本卷的第一個詞條。——譯者)。1983 年,當我們討論這套辭典的第一稿時,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各種不可觸碰的禁忌,就好像莫斯科大學的主樓一樣,以其絕對主義的哥德式風格聳立在我們面前。幾年後,永恆的建築倒塌了,這場災難不分彼此,錯誤的廢墟下也埋藏著正確的東西。我們的歷史考證項目在此時突然間獲得了拯救性批判(rettende Kritik)的意義。然而直到今天,依然有許多新的障礙擋住了它的道路。在冷戰勝利者妄想自己處於歷史終結的時代,不僅對馬克思以及每一種馬克思主義,甚至對介入的思考和理論的批判本身,人們都因失望而選擇背離。

前兩卷的編纂,儘管困難重重,但卻收穫了出乎意料的驚喜。從「國家的消亡」到「愚蠢」——僅這一串術語就值得在《明鏡》(Spiegel)上報道。在後共產主義格局下,沒有什麼比計劃編寫一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考證辭典顯得更荒謬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黑格爾誤導人的說法,所謂「密納發的貓頭鷹只在黃昏時分起飛」,也無濟於事。勝利者拒絕失敗者的反思,而失敗者自己也集體放棄了希望。

雖然辭典的編輯們在這種情況下緊急開闢後備力量,迎難而上,但無法掩蓋的問題是,本卷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作的產物,艱辛的付出猶如撒哈拉沙漠般望不到頭。資金支持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重要,技術工作已然超過了理想主義犧牲精神的時間極限。

本卷是在新的機構背景下出版的,這表明我們正在努力通過基本的財政支持使工作得以長期繼續。成立於1996年的非營利性的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InkriT: Berliner Institut für Kritische Theorie e.V.)承擔著這樣的職能。就像狄德羅(Diderot)的《百科全書》曾經被資產階級市民社會用來反抗專制主義一樣,今天我們也努力探尋超越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市場專制主義的公民社會的要素。

第三卷論述114個關鍵詞,其中7個分多篇文章論述(如「社會關係的總和」就有3篇文章),以糾正無法避免的片面性。有99位作者做出了貢獻。遺憾的是,與第二卷相比,女性作者的比例從11人下降到10人。令人欣慰的是,外國作者的比例和東德作者(他們的工作在第一卷中還沒有得到充分呈現)的比例各增加了一半左右。

這一卷的體量較之前大約增加了三分之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對前兩卷中遺漏的關鍵詞用其他名稱(用Exklusion[排除]代替Ausschließung,用Existenz[存在]代替Dasein)或其他組合(用Einzelnes,Besonderes,Allgemeines[個別、特殊、一般]代替Allgemeines und Besonderes[一般和特殊])的方式進行了補充。內容的增加主要來自關鍵詞網的細化。在本前言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以E開頭的概念中,有不少於7個出現在了詞條里(層面[Ebene]、歷史的終結[Ende der Geschichte]、失望[Enttäuschung]、規劃[Entwurf]、百科全書[Enzyklopädie]、密納發的貓頭鷹[Eule der Minerva]、永恆[Ewigkeit])。只需查看這些詞在書中與其他詞的互見,就可以證明上述細化的成果。畢竟,E不僅僅是德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作為首字母,它還掌管著政治理論詞彙中豐富的尤其具有歷史批判意義的概念。

一些關鍵詞來自哲學語言(統一、折中主義、經驗主義、外化、發展、認識論、經驗、認識、現象、倫理學、明見性、存在主義),另一些則來自20世紀的政治及其災難性的動盪(拯救、非殖民化、非納粹化、發展中國家、模仿[者的]史達林主義、歐洲一體化、滅絕主義、極端主義),或者工人運動特有的語言(統一戰線、五一節、倫理社會主義)和左派的批評(國家主義、本民族中心主義、歐洲中心主義)以及自我批評(革新)。由於是按照字母順序來安排詞條的,這一卷沒有涉及多少女性運動和女權主義的東西,但在第四卷中,同樣是字母順序的原因,我們將看到有六分之一的詞條都來自這個領域。

諸如「解放」和「異化」等詞條尚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其他一些術語在一本馬克思主義的辭典中出現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特別是對於那些還對馬列主義手冊有記憶的人來說,他們也許要刮目相看。一些詞條涉及社會存在的基本範疇(利己主義、寂寞、貧困、吃飯),一些詞條涉及知識實踐的社會政治意義(介入的思考、象牙塔、介入、遺產、記憶工作、倫理—政治的),還有一些詞條涉及審美實踐(移情、敘事戲劇、表現主義論爭)或當代哲學和歷史神學範疇(回憶、祛魅、記憶、拯救)。遵循傳統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人,會看到相關的術語(鐵的工資規律,所有制、財產,簡單/複雜勞動,簡單商品生產,簡單流通,剝奪、沒收,超額利潤);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的詞條還是會讓人感到驚喜。

在某種意義上,以概念編碼和以理論透視經驗的方式來開啟一部包羅萬象的書,這在以前從未出現過。誠然,經典文獻,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材料已然經過大量加工。但馬克思依舊像探針一樣被使用著,在某些時候他可以與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相提並論:他一次又一次地作為一個人物出現,一部概念戲劇圍繞著他展開。對於馬克思而言,這部戲劇同時也是一部尚未完成的歷史劇。因為,比概念歷史更重要的,是理解我們的歷史。

我們所期望於馬克思的,不是解決所有問題,或提供一種真理,而是提供社會批判理論的思想啟發和敏銳標準。正因如此,歷史批判性的工作帶來了不同於各種庸俗馬克思主義的替代方案。看似只是對死人傳統的回顧,實際上卻是將精神貫注於當下的沉著機敏(Geistesgegenwart)。正如薩帕塔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馬科斯(Marcos)所指出的那樣,年輕一代在開創自己的道路時,需要沉著機敏的能力。

我們學術顧問委員會的組成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南北美洲可能形成了新的合作協調中心。在此,我們感謝那些已經離開的人,他們在這個項目的第一個十年中給予了有力支持。1995年,死亡帶走了海因里希•陶特(Heinrich Taut),這位老當益壯的學者幾乎在辭典工作坊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不得不哀悼里奧•科夫勒(Leo Kofler)、尤爾根•庫欽斯基(Jürgen Kuczynski),以及澳大利亞理論家瓦爾•聚希廷(Wal Suchting),他為本卷(經驗主義、認識論、實驗)和下一卷(證偽主義)貢獻了重要文章。我們失去了克勞斯•霍爾茲坎普(Klaus Holzkamp),他的思想出現在許多文章中;我們失去了茲德涅克•姆林納日(Zdenek Mlynař)和馬里亞特吉的研究者尤爾根•莫特斯(Jürgen Mothes),甚至未能見到他們的大作完成。

本卷相對於已出版的前幾卷髮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有關拼寫的變化需要加以解釋。在正字法的新規則中,我們採用了那些對我們來說合理的規則。儘可能按照單詞的發音來編寫是合理的安排,因此,只在表示元音髮長音的地方,我們保留了字母ß。形容詞的拼寫以它的詞根名詞為依據(存在[Existenz]、存在的[existenziell])。大小寫則基於名詞(例如「關於」[in Bezug auf])和形容詞(包括從名字衍生出來的形容詞:馬克思的理論[marxsche Theorie])的區別來決定。在新規則要求分開拼寫的地方,我們保留了將名詞融入動詞的可能(令人恐懼的形狀[furchteinflößende Gestalt])。源文本(例如MEGA版本)繼續以原文的拼寫方式引用,經現代拼寫方式處理的版本(例如MEW)以調整後的方式引用。

感謝所有不顧一切考驗、挫折和衝突,為本卷的成功出版做出貢獻的人,以及那些定期向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捐款支持本項目的人。為了使第四卷《從費邊主義至反權力》的編寫得以繼續,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呼籲以項目為基礎為該卷提供資金支持。每捐贈100馬克(可減稅)就可以確保製作可付印的一頁!如果您能響應我們的倡議,第四卷出版時將附有贊助者名單。此外,我們欣然接受關於內容的建議與合作的提議。

柏林,1997 年 8 月

沃爾夫岡•弗里茨•豪格

李牧今 譯,曹暘 校

目錄(滑動閱讀)

總序

德文版主編序

德文版前言

凡例

層面(Ebene)

教育主義(Edukationismus)

平等主義(Egalitarismus)

利己主義(Egoismus)

婚姻(Ehe)

鐵的(ehern)

鐵的工資規律(ehernes Lohngesetz)

榮譽工作(ehrenamtliche Arbeit)

獨立工作(Eigenarbeit)

本真性(Eigentlichkeit)

所有制、財產(Eigentum)

簡單 / 複雜(einfach/komplex)

簡單 / 複雜勞動(einfache/komplizierte Arbeit)

簡單商品生產(einfache Warenproduktion)

簡單流通(einfache Zirkulation)

移情(Einfühlung)

回憶(Eingedenken)

介入的思考(eingreifendes Denken)

介入式社會研究(eingreifende Sozialforschung)

統一、統一性(Einheit)

統一戰線(Einheitsfront)

收入(Einkommen)

寂寞(Einsamkeit)

個別、特殊、一般(Einzelnes, Besonderes, Allgemeines)

折中主義(Eklektizismus)

電氣化(Elektrifizierung)

元素、元素形式(Element, Elementarform)

新社會的要素(Elemente der neuen Gesellschaft)

貧困(Elend)

象牙塔(Elfenbeinturm)

精英(Elite)

解放(Emanzipation)

移民(Emigration)

經驗研究 / 理論(Empirie/Theorie)

經驗主義(Empirismus)

歷史的終結(Ende der Geschichte)

最後解決(Endlösung)

能量(Energie)

介入(Engagement)

恩格斯主義(Engelsismus)

英國革命(englische Revolution)

社會關係的總和(Ensemble der gesellschaftlichen Verhältnisse)

外化(Entäußerung)

脫嵌(Entbettung)

剝奪、沒收(Enteignung)

異化(Entfremdung)

異化討論(Entfremdungsdiskussion)

熱情(Enthusiasmus)

非殖民化(Entkolonisierung)

非納粹化(Entnazifizierung)

加入主義(Entrismus)

熵(Entropie)

決定(Entscheidung)

失望(Enttäuschung)

發展(Entwicklung)

發展中國家(Entwicklungsländer)

規劃(Entwurf)

祛魅(Entzauberung)

百科全書(Enzyklopädie)

模仿(者的)史達林主義(epigonaler Stalinismus)

敘事戲劇(episches Theater)

認識論(Epistemology)

時代(Epoche)

遺產(Erbe)

土地(Erde)

經驗(Erfahrung)

記憶(Erinnerung)

記憶工作(Erinnerungsarbeit)

認識(Erkenntnis)

認識論(Erkenntnistheorie)

拯救(Erlösung)

革新(Erneuerung)

愛欲(Eros)

社會主義的成就(Errungenschaften des Sozialismus)

現象、表現形式(Erscheinung, Erscheinungsform)

五一節(Erster Mai)

教養 / 教育(Erziehung)

秘傳的/非秘傳的(esoterisch/exoterisch)

吃飯(Essen)

國家主義(Etatismus)

倫理學(Ethik)

社會主義中的倫理學(Ethik im Sozialismus)

倫理社會主義(ethischer Sozialismus)

倫理—政治的(ethisch-politisch)

民族、民族性(Ethnie, Ethnizität)

民族學(Ethnologie)

本民族中心主義(Ethnozentrismus)

某物(etwas)

詞源學(Etymologie)

優生學(Eugenik)

密納發的貓頭鷹(Eule der Minerva)

歐洲共產主義(Eurokommunismus)

歐洲(Europa)

歐洲一體化(europäische Integration)

歐洲策略(Europastrategien)

歐洲中心主義(Eurozentrismus)

明見性(Evidenz)

進化(Evolution)

進化主義(Evolutionismus)

進化經濟學(evolutorische Ökonomie)

永恆(Ewigkeit)

不有(Exappropriation)

實例學習(exemplarisches Lernen)

存在(Existenz)

存在主義(Existenzialismus)

排除(Exklusion)

生產的排泄物(Exkremente der Produktion)

實驗(Experiment)

表現主義論爭(Expressionismus-Debatte)

外在性(Exteriorität)

滅絕主義(Exterminismus)

超額利潤(Extraprofit)

極端(Extreme)

極端主義(Extremismus)

附 錄

詞目及作者

本卷作者簡介

德文版編寫體例

縮寫

名詞索引

第二卷勘誤表

中文版第三卷譯後記

引文版權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8a72b4839ff1adf5d6a8b9dbaee8d0.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