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診的「更年期綜合徵」丨醫學微小說·第三季

2019-11-11     醫脈通神經科

導讀

《屌絲醫生王小鵬》系列小說有大量的專業知識,每個章節都是一個病例,有疑難病例,也有普通病例。本書目的是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休閒閱讀,放鬆身心,若能對專業有所啟發,更是善莫大焉。

小說第一、二季已經完結,共含22個故事章節,每個故事都是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感興趣的朋友們可點擊下方查看

《屌絲醫生王小鵬》系列小說第一季

《屌絲醫生王小鵬》系列小說第二季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第一章:被誤診的「更年期綜合徵」

樊冬梅,42歲,1年前就停經了,停經後脾氣變的越來越差,煩躁易怒,有時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掀起狂風驟雨般的家庭戰爭,家人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有時實在受不了就到外邊躲躲。除了脾氣差,樊冬梅經常讓家屬陪著去醫院,因為她總是覺得頭暈,表現為昏沉感,有時伴有頭痛,表現為頂部脹痛,生氣時症狀更明顯。

每次一到診室,樊冬梅總是滔滔不絕,丈夫坐在一旁苦笑。醫生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不管你就診多少次,也很難改變其最初的診斷,更何況樊冬梅的病確實很有迷惑性。

一日,樊冬梅再次因為家庭瑣事歇斯底里起來,丈夫實在忍耐不住,懟了幾句,看到一向溫順的丈夫居然長了脾氣,樊冬梅哭天搶地,拿頭往牆上一撞,昏了過去。丈夫被妻子過激的舉動嚇得不輕,慌忙撥打「120」送到了醫院。

到了急診科,樊冬梅已基本無恙,頭皮有些血,清理了一下,拍了個CT,沒發現骨折、血腫等情況,於是就回家了。

誰料到,回家後的樊冬梅精神開始有些恍惚,記性變的很差,丟三落四,下午就記不起早飯吃的什麼,而且走路有點不穩。丈夫感覺不妙,再次帶她來到醫院。

神經科的白皎給她做了簡單的體查:MoCA 18分,MMSE 28分,血壓100/78mmHg,心率69次/分。心肺聽診無異常。神清語利,定向力、計算力正常,記憶力減退。顱神經檢查無明顯異常,四肢肌容積正常,四肢肌力5級,四肢肌張力正常。雙側指鼻、跟膝脛試驗穩准,閉目難立征陰性。雙側針刺覺及音叉振動覺對稱。四肢腱反射活躍,雙側掌頦反射、Hoffmann征、巴氏征陰性。頸無抵抗,腦膜刺激征陰性。

因為考慮到樊冬梅絕經時間早,故安排了婦科B超,提示:子宮體積小,雙側卵巢體積小。

頭部MRI意外發現雙側白質病變。(見下圖)

腦白質病繁如星海,但合併卵巢發育不良的就屈指可數了,更何況還有應激外傷後病情的急轉直下,使診斷更傾向於卵巢腦白質營養不良綜合徵,即白質消融性腦病。

白皎說出自己的懷疑,建議基因檢測,但相濡以沫四十餘載的丈夫實在難以相信妻子得的是遺傳病,拒絕了醫生的建議,直接回家了。

數月後,白皎隨訪得知,家人最終還是決定做基因檢測,不僅是為了樊冬梅,也為了子女,所幸子女都沒有攜帶致病基因,但樊冬梅卻檢測到了EIF2B5基因雜合突變,最終診斷為白質消融性腦病。

知識點

白質消融性腦白質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最早關於本病的記載是在1962年,Eickle發現一例36歲女性患者在5年時間裡出現步態不穩和絕經,整個病程呈進行性惡化,但患者在幾次輕微的頭顱外傷後出現階梯似的病情加重,該患者去世後進行了屍體解剖,發現患者大腦白質有瀰漫性的囊樣改變,因而得名。影像學早期改變為大腦白質瀰漫對稱的異常信號,始於側腦室周圍白質及其邊緣的深層白質,一段時間以後才逐漸累及外周的深層白質和皮層下白質,典型的囊變發生在病程晚期。白質消融性腦白質病的致病基因為EIF2B1, EIF2B2, EIF2B3, EIF2B4, EIF2B5,90%的患者的突變位於這5個基因,其中EIF2B5突變最為常見,占了一半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UNWG4BMH2_cNUgX2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