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網紅兔猻的意外死亡

2022-10-13     松果生活

原標題:一隻網紅兔猻的意外死亡

題圖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2022年10月10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發布訃告,宣布園中「網紅」、7歲半的雄性兔猻「猻思邈」,因進食時雞肉卡喉,不幸窒息去世。這則悲傷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哀鳴。回顧猻思邈短暫的生命軌跡,既能看到一個物種憑藉網際網路被大眾迅速認知和喜愛的歷程,以及網紅後對於一座欠發達地區動物園帶來的改變,也能看到在流量時代下,野性自然與萌寵化短兵相接的喜憂參半。

作者 | 王菲宇

編輯 | 丘濂

一起意外死亡事件,

以及它的爭議

10月10日上午11:56,西寧野生動物園發布了兔猻「猻思邈」意外去世的訃告。

猻思邈的死因是進食時被雞肉中的軟骨卡喉,然後窒息而死。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曾向媒體表示,它原本在室外跑進跑出地玩,打掃時看到它躺著,過去看時已經來不及了,呼吸心跳都已消失,前後最多就一分鐘。長期在國內動物園從事科普工作的趙曉(化名)告訴本刊:「根據訃告,猻思邈在上午9:50宣布死亡,接著再到發出訃告,過程很快。」飼養員是有責任和義務及時發現動物異常的。 相比別的動物園,趙曉之前了解到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對飼養員巡視動物的頻次是一小時一次,算很高的了,「所以應該是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

猻思邈意外死亡的訃告

來源:微博 @西寧野生動物園

然而是否應該給兔猻喂食帶骨雞肉仍然引發了爭論。從園方發布的圖片來看,致命的雞骨頭很像是雞關節踝骨的部位。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在微博上回應疑問:「喂食全屍和帶骨肉,我們認為是比純肉更好的選擇,歐洲的同行也認同這一點。至於北美同行推薦的貓糧和貓罐頭,目前只有小兔猻會吃,幾隻成年兔猻都不愛吃。以後是否會調整,我們會再討論。」

針對到底應該給圈養的兔猻喂些什麼,曾經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工作的李曉陽就和本刊介紹:「具有豐富兔猻繁育經驗的莫斯科動物園在飼養手冊里給出的飼料配方包括肉製品(帶骨肉、馬肉、牛肉、心臟、肝臟)0.5-0.6公斤或全屍(小鼠、日齡雞、大鼠)。 所謂的『帶骨肉』,要麼就是牛骨羊骨足夠大,要麼就是鼠和雛雞足夠小,這樣都不會引起卡喉。喂全價干貓糧是簡單可行的方式,因為營養比較全面,可以用逐步取代食物的方式來喂食。」李曉陽特別提到, 貓科動物的咀嚼方式都是咬幾口就會囫圇吞下去,並且兔猻每年食慾增加出現在6月,出現「衝動性飲食」恰恰就在10月,這些基礎生物學知識是應該提前了解和注意的。

猻思邈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人們對意外死亡的猻思邈投入了空前的情感和關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網絡事態,讓人不得不想起訃告里那句初看稍嫌篤定的評價:作為國內唯一一隻圈養雄性兔猻,猻思邈是「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大的兔猻」。

雖然名字裡帶著「兔」字,但是兔猻與兔子沒有關係,而是貓科動物的一種。有人說,「兔猻」這個稱呼來源於古代匈奴方言,是「站住」的意思;也有人說,「兔猻」得名是因為它生活在高原地帶,以生長在高原的鼠兔為主要食物。

在英文中,兔猻俗稱「Pallas’s cat」。這一名字源於德國生物學家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1776年,帕拉斯首次將其歸為貓科動物。但因為兔猻的長毛皮、結實身體和扁平臉 ,當時帕拉斯將其誤認為家養波斯貓的祖先。

猻思邈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東起蒙古,西至裏海,遠至西伯利亞,都是兔猻的原生地。它喜歡高海拔、乾燥的岩石草原。雖然體型是貓科動物中最小的,但為了抵抗嚴寒,兔猻有著貓科動物中最厚實的毛皮,肚子和尾巴上的毛尤其長,這保證了它們在雪地匍匐時不被凍傷。

這身毛皮一度為兔猻惹來殺身之禍。根據過往數據統計,1950年代,中國西部年收購兔獼毛皮超過一萬張。到了1980年代,這一數字驟減到兩位數。下降的數字既證明亂捕濫殺行為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亦透露了一個悲哀的事實:兔猻野生種群的數量也在逐年減少。

兔猻分布圖

來源:中國物種信息系統(CSIS)

目前兔猻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中,屬於「無危」物種。但兔猻在各個棲息地所面臨的境遇不盡相同。 在國內,人類活動和過度放牧造成的棲息地破碎化,成為了威脅野生兔猻的罪魁禍首。2019年,一隻野生兔猻被路殺,這則新聞也曾在動物愛好者圈引起討論。2022年春季,四川石渠縣投放70噸毒餌開展春季滅鼠,這裡的「鼠」指的就是兔猻主要的食物高原鼠兔,這就造成了兔猻食物來源的下降。基於以往調查數據估算,施行毒殺的100平方千米範圍,大約生活著60隻藏狐、15隻兔猻和10隻荒漠貓。

相比這些流離失所的同胞,猻思邈算是幸運兒。2015年,還是幼崽的猻思邈被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西寧的市民家被救護,之後就和同胞妹妹猻小妹一起,留在了西寧野生動物園。初到動物園,猻思邈和同伴安排到了不起眼的小型貓科動物館。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偏僻的籠舍,更沒有人特意來看兔猻——甚至還有遊客以為它們是普通家貓。當時西寧野生動物園有3隻兔猻,全都沒有名字,分別被人以「公的、母的、老的」來稱呼。

一直到2018年,3歲的猻思邈才獲得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被記錄到交配行為時,它只持續了四秒鐘,因而取了諧音「猻思邈」。兔猻的走紅,就從這個略顯無厘頭的名字開始。

猻思邈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被網紅動物們拯救

的「最窮動物園」

西寧野生動物園始建於1960年,原名西寧動物園。像很多城市動物園最初的樣子,它最早位於西寧市人民公園的一角,後來在2008年整體搬遷,成為今天的西寧野生動物園。2009年,碩士畢業的齊新章考入西寧野生動物園工作。他曾經每天負責飼養二十多隻多隻北山羊、岩羊、蠻羊和普氏原羚,也曾經在營銷部任職,開通了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微博帳號。2016年,西寧野生動物園被評為微博「最受歡迎科學科普場館」 。2017年,齊新章的個人帳號「圓掌」 成為那一年「頭條文章最有影響力作者」。西寧野生動物園和這位年輕的副園長的網絡走紅之路也從此開啟。

西寧野生動物園和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是一個實體、兩套牌子。救護的野生動物,經過恢復、評估,符合野外生存條件的會被放歸,但也有很多動物就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安下家來。兔猻猻思邈、雪豹「凌霜」都屬於後者。

雪豹凌霜是西寧野生動物園的第一個現象級網紅。2017年10月16日,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著曉鄉的牧民發現了一隻後半身癱瘓的雌性雪豹。12天後,這隻雪豹被送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齊新章用微博記錄了雪豹歷經檢查、治療、恢復和鍛鍊,重新站起來的故事。在兩個半月時間裡,#雪豹救護#話題就在微博獲得了過億閱讀量,也讓很多人的目光第一次關注到這個西部的動物園。

雪豹凌霜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西寧野生動物園地處青藏高原,一直以來在高原動物方面很有特色。」趙曉評價說。「動物園需要關注本土物種,所以你看到上海動物園後來設立了鄉土動物區,南京紅山動物園也有本土動物區。 但西寧野生動物園這樣做非常早,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也因為動物救護時不時就有高原動物送過來,強調高原動物的展示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說,西寧野生動物園高原動物的特色最初只局限在動物園愛好者的圈子,那麼正是齊新章對網絡的運用將它們打造成了一個個被廣為知曉的「流量明星」。 兔猻這個物種其實在國內其它動物園,比如北京動物園也曾經飼養過,但遊客並沒有投以很大的興趣。網際網路興起後,首先是國外有很多人專門在網上來發兔猻的「萌圖」——它們臉大腿短尾巴短,加上臉上如老爺爺鬍鬚般的白毛、強光下縮成一個點的瞳孔、為了保溫而進化縮小的外耳,整體構成了一副相當「萌」的形象。而後國內「果殼」等一些科普公號搜羅這些萌圖進行過一輪轉發,接下來就是齊新章和西寧野生動物園成為它們繼續走紅的「推手」。齊新章曾經對網友表示, 相比高冷的雪豹,兔猻更有個性,「符合年輕一代的審美觀」。

兔猻算是繼雪豹凌霜、凌雪之後,西寧野生動物園造星成功的第二代網紅。2018年,以猻思邈為首,動物園裡的兔猻都陸續有了自己的名字。猻小妹、猻小滿、猻尚香……「猻」姓兔猻家族日益壯大。

猻小妹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2021年,兩年前同樣被救護的雌性兔猻猻尚香與猻思邈交配,產下4胎小兔猻,其中3胎成活。短短几個月里,新生兒猻大郎和猻二娘先後去世,僅留下雌性兔猻猻大娘一隻獨苗。齊新章說,不希望這些小生命還沒被人認識就匆匆離開世界,因此他在網絡上持續更新兔猻繁育日記,用短視頻持續記載幾隻兔猻的狀態。跟隨著鏡頭,網友們似乎和飼養員一起瞄準機會取出籠舍內的死胎,看著猻大娘在鸚鵡館裡獨自長大。一百多集的繁育日記結束,兔猻的網絡熱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而猻思邈的名字則為這隻兔猻帶來了持續的熱度。今年3月,科普博主「無窮小亮」在B站上傳了一段探訪西寧野生動物園的視頻,播放量超過500萬,又讓「一隻兔猻為什麼會叫猻思邈」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

科普博主「無窮小亮」探訪西寧野生動物園

來源:B站@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

曾經門可羅雀的小型貓科動物館排起了隊。甚至有人專門前往動物園,苦等幾個小時只為看猻思邈從後室踱步到前場展區。翻看微博「猻爺在此」超話的討論,可以看到網友千里迢迢前去青海打卡的照片、過往購買的文創周邊、珍藏的表情包……

網友對這些明星動物的喜愛和對動物園的牽掛,為這座西部欠發達省份唯一的動物園帶來了轉機。 有媒體曾經用「最窮動物園」來形容西寧野生動物園,齊新章從不諱言動物園的籠舍條件差。他在過去的採訪中回憶,2017年救助凌霜時,需要取暖,但園內沒有暖氣。輸液時,工作人員找來飲料瓶灌上熱水,把輸液管纏到瓶上進行手動加熱。雪豹幼崽和兔猻幼崽都曾在鸚鵡館長大,一直到2020年,草食區的平房才改造成了獸醫院。

因為不能接受捐款,西寧野生動物園源源不斷地接到網友捐贈的實體物資。大到手術用的醫療器械、無影燈,小到麻袋、塑料球,動物園裡很多設備,都是網友捐贈的。「 可以說這是一座非常親民的動物園。網友捐贈的東西,他們下次來到動物園的時候就能看見被擺放在場館裡。雖然這些物件顏色樣式都不統一,有一種奇怪的拼湊感。但看到自己捐贈的東西正在被園方使用,那種感覺非常好。」趙曉這樣說。

網友捐贈的實體物資

來源: 微博@西寧野生動物園

呆萌之外,猻思邈

還應該留下什麼?

「猻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過遼闊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過凜冽的自由,」在猻思邈的訃告里,不無動情地這樣寫著,「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讓無數人知道、了解、關注、關心兔猻這一物種。在我國兔猻人工繁育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豐碑。」

猻思邈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為什麼兔猻的人工繁育那麼困難?北京動物園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先後養過16隻兔猻,最後一隻在2016年去世,中間嘗試過繁育都沒有成功過。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戈告訴本刊, 21世紀初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和植物園的研究表明,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弓形蟲。兔猻本來生活在乾燥高寒的草原,那裡沒有弓形蟲,所以它們對弓形蟲毫無抵抗力。而在圈養環境下,好比流浪貓就會帶來弓形蟲。和其它貓科動物不同的是,懷孕的母兔猻,對弓形蟲沒有母體免疫反應,這就導致了大量新生兒感染弓形蟲而死。除了弓形蟲之外,肺炎和其它各種寄生蟲都會造成死亡。 「西寧海拔夠高,氣候乾冷,相比內地濕熱又滋生蚊蟲的環境,是一個進行人工繁育的優勢。」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兔猻繁育也頗費周章。齊新章在繁育成功後對外介紹經驗:為讓「猻尚香」安心待產,工作人員專門設置了欄道為它提供幽暗環境,預產期前10天,還將預防弓形蟲病的藥物添加到食物中,防止小兔猻受到弓形蟲病的影響。在3隻幼崽剛滿月時,為增加成活率,工作人員開展了人工育幼,保證營養供給、接種貓瘟疫苗、塗抹驅蟲藥物——儘管最後只有猻大娘一隻活了下來,這都為之後兔猻的圈養和人工繁育積累了經驗。

猻大娘

來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10月10日,在猻思邈意外離世後,西寧野生動物園接受採訪,表示會嘗試將它做成標本。也就是說,這隻給網友帶來過無數歡樂和情感帶入的兔猻將永遠保持它呆萌的形象供人們懷念。然而一隻網紅動物發展到此,它的使命就結束了嗎?

仍然有很多人對兔猻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了「萌」和表情包上。 社交媒體上,「什麼時候人手一隻」的評論不時出現在猻思邈和猻大娘熱門照片或視頻的評論區,基本詮釋了普通網友對兔猻的認知現狀。

夏心悅是環保公益組織貓盟西北兔猻項目負責人。她和本刊表示, 兔猻是一種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的小型貓科動物,在野外極端苦寒的條件下都有分布。在張掖拍攝到的紅外影像顯示,兔猻在零下四十度、極度乾旱的條件下都耐受得住。「野外調查中會覺得兔猻的生存本領很強。比如兔猻抓捕鼠類的時候會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但是尾巴會搖來搖去。兔猻的尾巴尖是黑色的,它就用尾巴尖分散鼠類的注意力,然後進行捕獵。整個過程兇猛又具有策略性,遠不止外表看著那麼憨萌和簡單。大家應該對它的生態行為有更多的關注。」

猻小妹

來源:B站@西寧野生動物園

很多從事動物科普和自然保護的專業人士都擔心,對兔猻和其他野生動物過度萌寵化的宣傳,會讓大眾忽視野生動物在野外的真正魅力。「那些看起來很蠢萌的照片大多是在動物園,但是如果能夠有機會看到紅外相機里看到兔猻的行為影像,你會感覺到它的機敏、自信,和動物園的狀態不一樣。其他明星物種也一樣,有機會大眾還是要關注、了解這些動物的在野外的真實狀態。」

科普作家、動物園深度愛好者花蝕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講述過現代動物園的三大目標:第一,保護珍稀動物,留下它們的血脈,通過人工繁殖增加它們的數量;第二,增進人們對動物的認識,尤其是行為學上的認識;第三,為公眾提供自然教育。「一個動物園,如果做不到這三點,是不配稱為現代動物園,也無法面對自身原罪的。」他在最後這樣總結道。 也但願猻思邈短暫的一生和對它生命的回顧,真正能促成這樣目標的實現。

微信編輯|同同 俞冰如

點擊進入三聯人文城市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cbf29e263fcdeb27e991056fa56df1.html




















百老匯在紐約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