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消失了,連同那些看店鋪的貓

2022-06-30     松果生活

原標題:老店消失了,連同那些看店鋪的貓

題圖來源:Marcel Heijnen

曾經的一些老街店鋪里,店主人總會養只貓來震懾老鼠,「鋪頭貓」成為老鋪一景。而隨著城市更新改造,衛生環境得到改善,它們不再需要履行原本的職能,這些貓也乾脆隨著老店一起消失了。

荷蘭攝影師馬塞爾·海寧(Marcel Heijnen)以香港老街區西營盤為起點,走到全國多地去拍攝傳統店鋪里的貓。作為主角的店鋪貓,折射出城市老街區的溫情與變遷。

文 | 吳思

編輯 | 丘濂

「喵,快來拍我呀」

那一天,荷蘭攝影師馬塞爾·海寧在上海的街頭散步,他聽見了「喵喵」的貓叫聲。海寧開始四處找尋貓的身影。路邊是一家水果店,並沒有貓在店鋪門口蹲著。電線桿旁邊的塑料籃筐里、成堆的哈密瓜和柚子上面都不見貓的存在。幾分鐘之後,海寧從店鋪門口重新退迴路邊,抬頭向上看,本以為貓會在店鋪的紅色塑料雨棚上,卻在更高處已經老舊生鏽的捲簾門上,發現了正在看著他的這隻貓。海寧拿起相機,又捕捉到了一張店鋪與貓的照片。

水果店的貓咪在哪裡?

找不到可以點擊上方圖片,等待貓咪呼喚~

第一次對養在店裡的貓產生興趣時,海寧還不是一名真正的攝影師。1992年,海寧去到新加坡,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1995年到1998年,他第一次來到香港工作。「在新加坡,有時候會在街上看到流浪貓。 但是在香港,貓在店裡坐著、趴著都是十分常見的事情。香港人稱作這些貓為『鋪頭貓』。」海寧告訴我們。「我覺得這很有趣,因為對我來說,貓通常是寵物。我自己家養了一隻三色的貓叫Alley,還有一隻白色中有些橘色的是Rizo。」海寧喜歡貓,也喜歡香港這座城市不同文化雜糅的質感。雖然愛好攝影,但做設計的時候,海寧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城市。

海寧家的兩隻貓:Alley(上)和Rizo(下)

2015年,海寧決定從新加坡搬到香港。 海寧選擇住在上環以西的西營盤。香港開埠前,這裡是英軍駐地軍營。開埠後,西營盤是最早發展的華人聚居的街區。這裡保留了許多售賣紅白喜事用品、海鮮乾貨和草藥的傳統店鋪。重要的是幾乎每家店鋪都會養貓。地鐵港島線西延線西營盤站開通後,海寧觀察到越來越多的畫廊和咖啡館搬到了西營盤,很多外國人也搬到附近。他覺得這種混合很有趣。不過,他也看到這些傳統店鋪在慢慢消失。海寧說:「作為攝影師回來,這座城市有很多我想要拍攝下來的影像。關於貓和傳統店鋪的拍攝系列就以這裡為起點了。」

葫蘆店的貓咪在哪裡?

找不到可以點擊上方圖片,等待貓咪呼喚~

開始拍攝鋪頭貓之後,海寧很快就意識到在其他大小城市,或許這些傳統小店鋪消失的速度可能會比香港更快。 於是從2016年開始,他到上海、廣州、汕頭、北京、泉州等10個城市去尋找這些養在店鋪里的貓,希望能給這些店鋪和貓留下一份歷史記錄。

海寧在將近三年的時間,每次花3-4天的時間,反覆去這些城市尋找養貓的店鋪。「沒什麼好方法,地圖上不會告訴我哪家店鋪里會有貓。 不過,在南方的城市,走進老城區基本上都能找到養貓的店鋪。」海寧說:「或許是北方的氣候不太一樣,店鋪里養貓的情況好像比南方少。如果在北京,可能更適合做一本《胡同貓》的攝影書。」

香行的貓咪在哪裡?

找不到可以點擊上方圖片,等待貓咪呼喚~

在各地尋找店鋪和貓的過程中,每當海寧走到自己非常喜歡的店鋪前,就會產生一種神秘的直覺。比如在上海,海寧路過一家賣西瓜的店鋪。它的門口放著兩筐西瓜,一捆大蔥和垃圾桶,有隻公雞正在啄著西瓜皮。這時海寧的神秘直覺告訴他——這裡會有貓出現。下一秒海寧就看見一隻貓從紙盒子裡探出了腦袋!看著這張照片,海寧笑著說: 「其實,80%的時候都沒有貓,只有20%真的有貓會出現。」

西瓜店的貓咪在哪裡?

找不到可以點擊上方圖片,等待貓咪呼喚~

消失的老店,

消失的鋪頭貓

海寧的照片里有隻叫「小花」的貓,現在是一家海鮮乾貨店的一員。店主羅納德·劉(Ronald Lau)告訴海寧,在香港,並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可以養貓。由於動物的身體、皮毛或排泄物都有可能帶有病原體和寄生蟲,存在污染食物或是設備的可能性,香港的《食物業規例》規定食物儲藏所不允許動物存在。 但是像他們這種私人店鋪則被特許,因為如果店鋪不養貓,鼠患的問題就會很嚴重。

海鮮乾貨店負責捕鼠的店員「小花」

鼠患,一直都是香港非常棘手問題。街市通常都有大量的食物來源,雜物的堆放也方便了老鼠藏匿在狹窄的縫隙間。尤其是像西營盤這樣的老街區,老舊建築通常需要引入天然氣或空調,給老鼠順著新加管道攀爬又帶來了便利。每年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都會負責大規模的治鼠行動,發布捕鼠指導準則。不過老鼠們好像總是能很狡猾地避開捕鼠器,不去食用滅鼠藥。 所以在老街區,物理治鼠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店鋪主人們更加傾向於用鋪頭貓來震懾老鼠,來看一場貓鼠之間鬥智斗勇的表演。

西營盤一家超過50年歷史的糧油店店主西蒙·梁(Simon Leung)說:「自家的鋪頭貓——阿大,14年前來到店裡就是為了幫忙捕鼠。因為在越是老街區,老鼠越普遍。」阿大最初確實抓到了一些老鼠。但是隨著年紀大了,阿大就不再抓老鼠了。「老鼠向右轉,阿大會向左轉」當店主說到這裡時,海寧看到阿大伸出了右前爪,好像要去拍一拍店主。不過,當下一秒店主說出「我們就看著它,拿它一點兒辦法都沒有。」的時候,阿大打了個大哈欠。現在阿大已經不再是能捕鼠的鋪頭貓了,變成了店裡的招財貓。

糧油店的鋪頭貓「阿大」與門口石獅子在對視

糧油店、海味乾貨店、 中藥藥材店,還有些婚喪嫁娶用品的店鋪都已經在西營盤這片老街區經營了幾十年之久了,有些店鋪還保留著早年的金漆招牌。海味乾貨店裡,圓形的玻璃大瓶中裝著各種海味食材。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海參、花膠、蟲草都有很高藥食同源的價值。這些海味乾貨店也隨著這樣的飲食習慣保留了下來。不過,店裡賣得最好的卻不是這些名貴的海味食材,而是蚝豉、章魚乾、冬菇、15年的陳皮這些平日裡街坊們煲湯用的食材。每當老街坊來店裡的時候,都會隨手摸摸鋪頭貓的小腦袋,和店主們熟絡地聊聊近況。 這些老店,就像是街坊鄰裡間互相溝通信息的交流站,同時這些老店也經常能根據老主顧的需求來預留食材,這些飽含人情味的功能和服務都是更加現代化的超市所不具備的。

海味乾貨店的鋪頭貓正在守護花膠

自1990年以後,隨著房地產價格的提升,港島很多老舊的公寓和街區都在被慢慢收購、拆除、被更現代的高層公寓、商店和辦公樓取代。每當老店貼出要閉店結業的消息時,很多老街坊來多買很多海味乾貨囤在家裡。阿大所在的糧油店附近已經更換了幾個租戶了。

當一些原本雜亂的老舊街區,被整體更新後變成了鋼筋水泥的高樓,便不會再有私搭亂建而形成的隱蔽角落供老鼠藏身,衛生問題也有統一的物業來管理。現代化程度高的城市,就不再需要家家戶戶養貓來捕鼠。 捕鼠的鋪頭貓不再被需要,捕鼠的貓就慢慢變成寵物貓。

香港的老街區

China Daily

「這些店主們和鋪頭貓不想消失,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生活。」海寧說:「但是這些年我拍過的有鋪頭貓的店鋪將近20%都不在了。」海寧和大部分歐洲人一樣,也喜歡經常光顧咖啡館。別人或許在看書,但他看貓。在皇后大道上有一家叫Winstons的咖啡館,海寧常常坐在裡面看著對面海產乾貨店的鋪頭貓——豆丁。

在消失的這些鋪頭貓里,豆丁也是其中一隻。豆丁的店鋪是一對年長的夫婦在經營。他們在豆丁很小的時候把它從街上帶回來。從此豆丁再也不用擔心有上頓沒下頓的溫飽問題。海寧經常在咖啡館裡看到店主夫婦在豆丁分享午飯。豆丁最喜歡吃鰹魚片和米飯,店鋪的女主人常常給豆丁梳毛。當海寧提起豆丁時特別地開心,因為豆丁的主人有一次對他說:「豆丁好像認出你了,它每次見你都很高興。你過來的時候豆丁會表現的不一樣。」可是現在海寧無法在坐在咖啡館裡,看著對面的豆丁和店主夫婦的互動了。店主年紀大了,豆丁和他們搬回了公寓,一起退休了。

中藥藥材店鋪的主人與「豆丁」分享鰹魚

捕鼠之外,

也是陪伴

海寧說:「香港店主們愛他們的貓。我覺得老一輩人更實際。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太關心養寵物,而是出於捕鼠的實際原因才養貓。 不過,他們在店鋪里花了太多年和這些貓在一起,有時沒有顧客,只有鋪頭貓,慢慢地他們就喜歡上了這些貓。」在某種程度上,捕鼠也好,做寵物也好,動物是在為人類做一些事情,這就產生了一種共生關係。就像一個人為它提供食物和庇護所,而貓則確保老鼠離開,或許這是人與動物的雙贏。

店鋪前,老人與貓相互陪伴

這些鋪頭貓往往性格很外向。當海寧想要給它們拍照的時候,它們會允許,還會像小國王一樣在店鋪里「假裝認真工作」。海寧用影像抓住了很多鋪頭貓瞬間的動作和神情。他找到一位寫日本俳句的澳大利亞朋友伊恩·羅(Ian Row),為這些照片配上寥寥片語。不一定是當時場景真正發生的事實,畢竟也沒人知道貓到底在想些什麼。 但這隻字片語卻讓一張張靜態的照片,變成了一出心理小短劇。

比如,在一家店裡,一隻貓趴在印表機上,而另一隻正趴傳真機上,羅在旁邊寫下:

我列印,他發傳真,沒有明確的行動指南,辦公室就無法正常運轉。

I print, he faxes / Office doesn't run itself / without clear guidelines.

另一張照片是在賣婚慶裝飾的店裡,兩隻貓蹲在櫃檯上。其中一隻仿佛在對另一隻的耳朵小聲說著什麼。羅寫道:

對著他的耳朵,她低聲說著甜言蜜語:「和我結婚吧」。

Into his ear / she whispers sweet nothings / Marry me.

看著這些照片,去想像這些貓如何看待人事物,或許是一种放松。

海寧還曾拍下仿佛電影場景的一幕。一名男子從電動車上,正要站起來,伸手向前要抓去什麼的時候,他面前椅子上的貓站起來,翹起尾巴,前腿登上椅子扶手,回頭朝男子伸手的方向望去。貓一瞬間的回望,因為感受到身邊人的動作。海寧喜歡這張拍到這麼多動作匯成一刻的照片。 那是一種可見的人與動物相互在影響的瞬間。日常生活中,這種瞬間並不少見。但是我們卻沒有時間按下暫停鍵去思考我們舉止對動物們意味著什麼?在貓的眼中,我們又是什麼樣的角色呢?

貓回頭朝男子伸手的方向望去

在海寧的照片中有一張在上海拍攝的老婆婆和她腳邊的小奶貓。海寧很高興看到老太太臉上有這麼大的笑容,讓他相信貓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歡樂。花白頭髮的老婆婆周圍擺滿了廢棄又沒有處理掉的雜物。

羅寫下:

她是我的全部。等到離別的時刻來臨,我會想念她的。She's all I got / I'm going to miss her / when the time comes.

這大概真的是小奶貓心裡的話。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Marcel Heijnen(@chinesewhiskers)提供

微信編輯|俞冰如

點擊進入三聯人文城市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9aa5b71331a726d173935da6cfed270.html




















百老匯在紐約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