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余太山《希臘和古代中亞——讀書劄記》

2023-11-16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新書丨余太山《希臘和古代中亞——讀書札記》

專業文史哲

《希臘和古代中亞——

讀書札記》

余太山先生最新力作

填補歷史的空白

為國內中亞古代史研究者提供參考

余太山 著

ISBN:978-7-100-22910-4

開本:32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定價:48.00元

向上滑動閱覽

本書目錄

緒說 ... 001

一  亞歷山大經略中亞的背景和契機 ... 003

二  亞歷山大經略中亞歷程述略 ... 021

三  亞歷山大經略中亞的主要政治與軍事策略例證 ... 055

四  塞琉古帝國與中亞的關係 ... 076

五  希臘—巴克特里亞的獨立和迪奧多圖斯王朝 ... 094

六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歐西德謨斯王朝史述要 ... 116

七  歐克拉提德斯王朝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滅亡 ... 150

參考文獻 ... 170

索引 ... 186

後記 ... 193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余太山近年研治古代中亞史的學術成果結集。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是古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為了徹底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國、使自己成為亞洲之主,在大流士三世死後,亞歷山大開始進軍中亞。此舉在中亞史上影響深遠,尤其是亞歷山大去世後成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給中亞乃至西北次大陸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的、文化的烙印。不僅如此,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對於東西文化的接觸和交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於資料、特別是文獻數據的匱乏,上述歷程中許多問題至今不甚了了。本書擬在儘可能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考述其間若干主要環節,以填補自己對這段歷史認知的空白,亦為國內中亞古代史研究者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余太山,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此後就職歷史所,1993年起為研究員,曾任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主任。專治古代中亞史、中外關係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亞歷山大經略中亞的背景和契機

(節 選)

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是古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為了徹底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國,使自己成為亞洲之主,在大流士三世死後,亞歷山大開始進軍中亞。此舉在中亞史上影響深遠,尤其是亞歷山大去世後成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給中亞乃至西北次大陸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的、文化的烙印。不僅如此,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對於東西文化的接觸和交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於資料、特別是文獻資料的匱乏,上述歷程中許多問題至今不甚了了。本書擬在儘可能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考述其間若干主要環節,以填補自己對這段歷史認知的空白。

A

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Philip II,前382—前336)登基,在他治下,馬其頓開始強大,躋身希臘最重要的公國之列。他在科林斯(Corinthe)召開了希臘各邦和公國的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成立科林斯同盟,組織遠征軍,向阿喀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 Empire)宣戰,以報復長期以來波斯人入侵希臘犯下的罪行。

公元前336年夏,正當馬其頓上下動員、準備遠征亞洲之際,腓力二世突然遇刺死亡。其子亞歷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 前336—前323年在位)繼位,時年20歲。他首先前往科林斯,續訂公元前338年締結的條約,獲得指揮進軍亞洲的各盟國部隊統帥的頭銜。

亞歷山大在平息巴爾幹半島等地的叛亂、將底比斯(Thebes)夷為平地,消除後顧之憂後,便向阿喀美尼德帝國宣戰。時阿喀美尼德帝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前 380—前330)在位。

降至公元前四世紀,一度強盛的阿喀美尼德帝國已經開始衰落。波斯人生活奢侈、貪圖享樂,軍力削弱。這樣一個老邁的帝國面對的卻是心雄萬丈的亞歷山大。

從公元前334年格拉尼卡斯(Granicus) 戰役之後亞歷山大致大流士三世的信札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馬其頓人發動東征的目標,蓋據阿里安(Arrian,約86—160)《亞歷山大遠征記》(Anabasis of Alexander)記載:

雖然我國從來都未曾侵略過你們的祖先,但你的祖先卻侵略過馬其頓和希臘其他地區,對我為害極大。我已經正式被任命為全希臘總司令,並已率軍進入亞細亞,目的是攻打波斯,報仇雪恥。但壞事還是你們先挑起來的。你曾幫助坡任薩斯(Perinthus)作惡,為害我父親;歐卡斯(Ochus)曾派兵侵入屬於我們主權範圍的色雷斯(Thrace);你還曾指使陰謀家刺殺我父親,這件事你們竟然還在信件中向全世界公開吹噓;你還曾藉助巴果斯(Bagoas)之手暗殺阿西斯(Arses),以不正當的手段篡奪王位。按照波斯法律,這是非法的,對波斯國民也是莫大的污辱。你還給希臘人寫黑信,教唆他們向我宣戰。你還向拉斯地蒙人(Lacedaemonians)以及其他一些希臘人送大批錢,除拉斯地蒙人外,其他城邦都未接受你的賄賂。最後你竟然派使者收買並腐蝕我的朋友,妄想破壞我在全希臘促成的和平局面。這時,我才忍無可忍,拿起武器來對付你。挑起爭端的是你。

現在,既然我已經在戰場上先把你的眾將領和總督征服,這次又把你自己和你的部隊擊潰,從而占領了這一帶的土地,這是天意。既然我打勝了,我就應當對你那些未戰死沙場而投奔到我這裡來的所有官兵負責。確實,他們投奔到我這裡完全是出於自願,而且還自願在我部隊服役。因此,你應當尊我為亞細亞霸主,前來拜謁。如果你擔心來到之後我會對你無禮,那你就可以先派你的親信前來接受適當的保證。等你前來拜謁時,提出請求,就可以領回你的母親、妻子和孩子以及你希望得到的其他東西。祇要我認為你提的要求合理,就都可以給你。將來,不論你派人來還是送信來,都要承認我是亞細亞的最高霸主。不論你向我提出什麼要求,都不能以平等地位相稱,要承認我是你的一切的主宰。不然,我就會把你當作一個行為不正的人對待。如果你想要回你的國土,那你就應當據守陣地,為你的國土而戰,不能逃跑。因為,不論你逃到哪裡,我總是要追的。(II,14)

亞歷山大曆數阿喀美尼德帝國對希臘犯下的罪惡,可見報仇雪恥、摧毀阿喀美尼德帝國、迫使大流士三世俯首稱臣是他率軍東征的首要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僅要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國,還要通過對阿喀美尼德帝國的征服,使他自己成為「亞細亞的最高霸主」。

其實,亞歷山大要當「亞細亞的最高霸主」 這一點,當他率軍渡過赫勒斯滂(Hellespont)海峽時,已有明確的表示。蓋據狄奧多羅斯(Diodorus,約前90—前30)的《歷史集成》(Bibliotheca Historica, XVII)記載:

亞歷山大率部抵達赫勒斯滂,將部隊自歐洲運至亞洲。他親自開船,與六十艘戰艦一起駛向Troad 。他在船上擲出他的矛,使它插在大地上。他隨之跳躍上岸,成為第一個踏上亞洲土地的馬其頓人。這意味著他從神那裡接受了亞細亞—一枝矛贏得的獎品。(XVII,17-2)

說者以為國王此舉效法普拉提西勞斯(Protesilaus),是古典的,進攻的宣示,完全適用於復仇戰爭;但有更深層的含義:既然隨後亞歷山大宣稱神賜予他亞細亞,這是用矛贏得的領土,則表明他打算用武力將他的王國版圖擴大到整個亞細亞。

高加梅拉(Gaugamela)戰役之前,大流士三世曾提出割讓遠 抵幼發拉底河的所有領土,支付30,000塔蘭特(talent)的贖金贖回其家人,將長女斯塔苔拉(Stateira)許配亞歷山大,但遭到亞歷山大的拒絕。這也表明亞歷山大東征的目標不僅是摧毀阿喀美尼德帝國,而是征服整個亞細亞。

余太山著作集

本系列的研究範疇是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六世紀的中亞史。

這一時段的中亞史有各種原始資料,其中漢語資料無疑是最關鍵的。可以說,沒有漢語資料,這一時段的中亞史無法構建。西方(包括印度、俄羅斯)學者研究這一時段的中亞史已有一個半世紀,成績可圈可點。其主要缺點是沒有充分利用漢語史料。彌補這一缺憾的是日本學者,從白鳥庫吉算起,至少已有四代學者投身這一時段的中亞史研究,其主要特色正是利用漢語史料。可惜的是,日本學者很少英譯自己的論著,西方學者又多不習日語,因而日本學者的有關成果罕見引用。余氏的研究不僅填補了中國中亞史研究的空白,而且比日本學者更充分地利用了漢文史料,且不說余氏以漢語為母語,對漢語史料的理解應勝過日本學者。

該系列的出版則有助於各方學者理解和運用漢語史料,使國內中亞史的研究深入世界,繼而使得世界史意義上的古代中亞史研究更上層樓。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新書推薦丨余太山《波斯和古代中亞——讀書札記》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14549f667182b16abfa1c2fb29ea88.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