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長期飲食不節、壓力刺激等因素使得胃病發生率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我國胃炎的發病率高達85%,胃病患者的總人數近4億人!
案例:30歲的小王是程式設計師,近日常出現腹痛、泛酸水、消化不良的情況,一直也沒在意,買了點消化藥在吃,但昨天突然出現黑便、嘔血的情況。
在醫生建議下,小王做了一個胃鏡檢查,報告顯示是糜爛性胃炎。
一看到「糜爛」,小王十分惶恐:胃爛了?是不是很嚴重?還有救嗎?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本期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聞教授,給你分享老胃病養胃、治胃、防癌變的全程管理。
糜爛性胃炎是介於淺表性胃炎和潰瘍之間的一種病,損傷的是胃最表層的粘膜層,而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均不受損。
糜爛性胃炎一般被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
1、慢性糜爛性胃炎
慢性糜爛性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反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還有的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
慢性糜爛性胃炎不嚴重,只是胃表面有些糜爛灶,是一種良性疾病,也能自愈。一般用黏膜保護劑加抑酸劑,加上適當的飲食控制,大約7-10天就能好轉甚至治癒。
提示:慢性糜爛性胃炎雖不嚴重,但不加干預可能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甚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2、急性糜爛性胃炎
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病程中常出現嘔血及黑糞,單獨黑糞者少見;出血是間歇性的,而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貧血或休克;出血時有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
此階段可能危及生命,需積極干預治療。
1、導致膽汁返流
糜爛性胃炎使胃竇功能遭受損傷,幽門閉合功能失調,導致膽汁返流入胃,進一步形成反酸、燒心等不良症狀。
2、導致胃潰瘍
糜爛性胃炎患者如果不進行積極治療,糜爛的位置就會出現惡化,進而發展成潰瘍。
3、導致胃穿孔
由於糜爛面積擴大,胃體功能進一步失調,胃酸分泌過多,加大對黏膜下組織的腐蝕,最終穿透漿膜導致胃穿孔和急性胃出血,甚至威脅生命。
4、導致萎縮性胃炎
糜爛性胃炎伴不及時進行相應處理,胃體的自愈能力會被削弱,黏膜下血量降低,導致黏膜下固有腺體萎縮、減少,形成萎縮性胃炎。
5、導致胃癌
糜爛性胃炎為幽門螺旋桿菌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內環境,刺激HP分泌更多細胞毒素,增加胃癌等病變風險。
這麼折磨人的糜爛性胃炎,究竟與哪些危險因素有關?
1、藥物因素
長期服用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腎上腺皮脂類固醇、一些抗生素等,都可能損害胃粘膜,導致胃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反覆發生粘膜糜爛。
建議:不僅藥的種類要選擇恰當,服藥方法也要遵醫囑。如果有胃潰瘍等胃部疾病,也建議就醫時主動告知醫生。
2、應激狀態
危重疾病,如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敗血症、顱內病變、器官功能衰竭等應激狀態是急性糜爛性胃炎的常見病因。
因為,在應激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胃粘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迷走神經興奮使粘膜下靜脈短路開放,粘膜缺血缺氧加重,粘膜上皮會受損。
建議: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切勿忍著。
3、生物因素
吃進去的一些致病菌及毒素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傷,常表現為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
常見的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嗜鹽菌、一些流感病菌等;毒素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桿菌毒素。
建議:注意個人衛生,少吃生食;就餐時養成用「公筷」的習慣;家中餐具要經常消毒。
4、飲食因素
濃茶、濃咖啡、烈酒、過冷、過熱、過於粗糙的食物、刺激性調味品,均可刺激胃粘膜,甚至破壞粘膜屏障,造成胃赫膜損傷和炎症。
建議: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規律、清淡溫和,避免煙酒,少喝濃茶,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
1、保護胃粘膜
吃點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A都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可以起到保護胃粘膜的作用,降低胃部病變風險。
堅果、瘦肉、乳類、蛋類等富含維E;西蘭花、甜椒、土豆和西紅柿等蔬菜中富含維C;胡蘿蔔、南瓜或甘薯等橙色蔬菜富含維A。
吃點果膠:果膠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一些有害物質,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傷害。
蘋果、山楂、南瓜等中都含有豐富的果膠,可以適當多吃。
2、增加胃動力
揉腹操:右手放到肚臍眼上,左手放到右手手背上,順時針揉30到50下,然後反過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是順時針揉30到50下。每日早起、睡前各做一次。
這有助增強胃動力,幫助消化,改善便秘症狀。
有些老胃病的患者,因為已經有十幾年的老胃病,犯病了自己吃點藥,好了就不管了,下次胃痛再吃點藥,最後發生明顯的便血或體重減輕,才去看醫生,這時已經是晚期胃癌了。太多人因為缺乏醫療常識,導致悲劇的發生。
老胃病,需要養胃、治胃、防癌變全程管理策略!
推薦大家好好看看這門課程,北京301醫院的權威專家專門錄製,整整12節課,讓你不用專門跑到北京301醫院排隊挂號,就能學習到權威專家的老胃病監測干預知識。
跟隨我們一輩子的胃,需要你來好好養護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胃癌的早期症狀、老胃病患者的最佳飲食方案以及老胃病患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鏡檢查、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胃癌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當然,上面談的只是一般性鑑別,進一步檢查須作胃液分析、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試驗室檢查,以及X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這些檢查與病人的病史、症狀和體徵相互對照,醫生才能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要求病人不僅作為一名被檢者,而且要作為一名合作者。無數事實證明,醫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確診率的重要一環。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樣,關鍵在於「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觀察研究發現,從胃組織某部位的細胞開始發生癌變,到臨床上出現一定的症狀體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醫學上稱之為「癌前期「。而這一時期,也是治療效果最佳的階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現。則有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防患於未然。